学术投稿

纤溶酶皮试液的优化配制

吴春香;任永利;李兆辉;吴程华;李芝静;何立新

关键词:纤溶酶皮试液, 配制
摘要:内科临床常用纤溶酶治疗脑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高凝血症等疾病.纤溶酶是一种从蝮蛇蛇毒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因其是一种蛋白酶制剂,有一定抗原性,所以根据药物说明书的要求临床使用前必须做皮试,现将一种简易配制皮试液的方法介绍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常见,也是目前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近2年我科收治的69例AOPP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郑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化疗药物渗漏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化疗药物渗漏损伤是严重的临床护理问题,可因为药物漏出或非经意的穿刺损伤血管所引起.尽管临床从给药方法上进行了诸多改进,但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6%甚至更高.渗漏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化疗药物的种类.刺激剂:如抗代谢类,一般会引起炎性反应,在注射部位及静脉走行上出现疼痛、肿胀、静脉炎、血管硬化及色素沉着等,且具有自限性.

    作者:杨蓓;蒋桂花;袁爱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其中以偏瘫常见,约80%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做好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2007年1月-2009年3月,我科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2组的结果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俊玲;李景云;赵立格;刘业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双黄连不良反应32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双黄连粉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甚至造成了过敏性休克死亡,应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疾病812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其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通心络胶囊佐治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佐治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为8周.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黏滞性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方妙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分娩室安全隐患及对策

    分娩室是医疗单位高风险区域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分娩室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母婴安全.因此,加强分娩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分娩室服务质量,针对分娩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笔者提几点管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吴胜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儿科家长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0~14岁儿童,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沟通难度相对较大,为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环境的需求,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有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因此大量的沟通需要与患儿家长进行,笔者通过对50例不同疾病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及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何玉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抗生素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使用问题及管理对策

    抗生素的合理化使用在临床是既熟悉又敏感的话题.多家医院统计用药分析后表明,抗生素的使用率排在首位.有人曾分析40家综合性大医院购入药品的前100位中,抗生素占23种,使用率大于70%[1].笔者认为目前比例还应高于上述数字.

    作者:严桂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中药注射剂配伍存在问题与处置思维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配伍间存在问题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曾经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如下,以期引起重视.

    作者:傅唐德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关节镜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病损为主,継而累及滑膜、半月板、韧带等其他关节内结构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主要以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表现为特点,病程呈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关节镜治疗骨性关节炎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卧床时间短、关节活动易于恢复等优点.我科对2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了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满意度达99%,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任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主动脉夹层110例诊治体会

    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不很常见而具有潜在灾难性心血管系统疾病[1].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的第1个24 h内每小时病死率约1%,50%以上1周内死亡,约70%2周内死亡,约90%1年内死亡[2,3],及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生存率可大为提高[4].因此,迅速的临床识别和明确的诊断检查,对AD患者的处理至关重要.现对110例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倪焕然;何正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门诊管理与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今年4月份开始,本市暴发手足口病流行,在流行期间我院共诊治儿科患者12 139人次,其中诊断手足口病患者2 031例.由于实施了有效的门诊管理与积极的防控措施,杜绝了该病在医院的交叉感染.

    作者:王幼亮;陈利华;卞兴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

    近年来,随着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西药合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合理的合用中西药物能增强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缩短疗程.但在治疗中若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加重病情,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正确掌握中西药的合用, 至关重要.现将常见的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综述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静脉炎患者的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它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

    作者:宋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替米沙坦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对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停用其他降压药2周后,口服替米沙坦80mg,平均观察2年,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ST段改变、血β2-微球蛋白和尿24h、β2-微球蛋白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ST段改变、血β2-微球蛋白和尿24h、β2-微球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替米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心脏和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应长期坚持治疗.

    作者:张玮;蔡景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如何处理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与正常门急诊医疗服务的关系

    从2009年3月18日甲型H1N1流感首先在墨西哥出现以来,全球患者已有上万例,我国患者也已突破千例.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甲型H1N1流感流行预警级别提高为5级(高为6级)[1].我国卫生部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3个多月先后发布了近30份有关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诊治指南、技术规范和防控措施等文件.

    作者:唐明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自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自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运用自理模式,根据脑梗死患者及家属不同的自理能力,根据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教育3种护理系统制定护理措施及护理质量要求,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3个系统对应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40d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并发症、护理意外低于对照组(P<0.01),对药物知识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效果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对护理效果满意度94%.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自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周咏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止血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起效快,不良反应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文瑜;朱雅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中的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住院心房颤动患者8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53例,阵发性房颤32例.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测量.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浓度增高与房颤的发生可能相关,而hsCR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持续可能相关.

    作者:魏忠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骨科患者压疮的护理体会

    肢体严重创伤、活动受限等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摩擦、受潮湿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红、肿、热、痛、溃烂、坏死.骨科患者因牵引固定、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通过勤翻身、勤按摩、生鸡蛋膜贴敷、保持皮肤清洁等护理措施来预防和治疗压疮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月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