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蔡景伟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2007年9月-2008年8月对26例髋关节疾患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笔者采取了科学的护理与指导,效果满意,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晓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也是脑血管病患者中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我国脑出血占脑卒中的21%~48%.对于Ⅱ~Ⅲ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状态[1].手术方法有多种,当前更趋于应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现就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治疗3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梁世行;刘成辉;陈旭;林启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患者,男,19岁.主因口干,多饮、多尿半年,意识不清1d,于2007年10月17日收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烦渴、饮水量明显增多,曾在当地查血糖13.9mmol/L,尿糖3+,予以消渴丸、二甲双胍治疗1个月,症状缓解不明显,并出现乏力、消瘦,在省级糖尿病专科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8mmol/L,2h血糖29.5mmol/L,空腹Ins 4.7mmol/L,C肽2.656μg/L,2h Ins 12.04mmol/L,C肽3.151μg/L,诊断2型糖尿病.入院前4d无诱因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1d前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转入我院.
作者:杨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00~500)/10万,其致残率可达70%,严重影响了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应走向常规化、制度化,而且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康复训练作为治疗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TIA)是导致人类致残或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降低其致死率、致残率.我科2004年4月-2009年3月开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47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西药合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合理的合用中西药物能增强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缩短疗程.但在治疗中若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加重病情,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正确掌握中西药的合用, 至关重要.现将常见的中西药合用配伍禁忌综述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攀枝花市居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体质量指数超标、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史、有生活事件和喜食甜食为危险因素(OR>1),吃白肉、多吃蔬菜和适当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OR<1).结论 在社区人群中,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质量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文豪;范建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护理记录是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及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的客观、真实、动态的记录[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在发生医疗争议时,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同时规定病历是医患双方举证的依据,因此护理记录也就成了处理医疗事故的重要法律文书.
作者:陈芝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完善,飞机、火车、公交车和私家车剧增,车祸致颅脑外伤简称脑外伤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并不少见,我们对这类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翠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住院心房颤动患者8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53例,阵发性房颤32例.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测量.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浓度增高与房颤的发生可能相关,而hsCR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持续可能相关.
作者:魏忠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用药组(Ⅰ组)和西药组(Ⅱ组)2组,每组54例.Ⅰ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顿服;方药用珍珠母30g,生牡蛎20g(先煎),黄芪30g,夏枯草、草决明、钩藤、茯苓皮、山楂、车前子、菊花各15g,头晕加天麻8g,失眠加夜交藤10g,颈项疼痛加葛根10g,每天1剂,重煎,分2次服.Ⅱ组单纯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 mg,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Ⅱ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青;黄映善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自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运用自理模式,根据脑梗死患者及家属不同的自理能力,根据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教育3种护理系统制定护理措施及护理质量要求,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3个系统对应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40d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并发症、护理意外低于对照组(P<0.01),对药物知识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效果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对护理效果满意度94%.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自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周咏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近年来,双黄连粉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甚至造成了过敏性休克死亡,应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疾病812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其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人性化管理是用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资源的欠缺,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压力增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劳.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体现了护理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实现人性化管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余学燕;杨凤琴;刘彩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脂肪肝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检出率在10%左右[1],为了了解有关脂肪肝的发生与血脂、肝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笔者对289例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任国庆;牛海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常见,也是目前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近2年我科收治的69例AOPP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郑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塞米(速尿)对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影响.方法 入院当天即给予患者万汶静脉输注(成人通常为1 000~2 000ml),同时静脉推注呋塞米,力求作到出入量基本平衡;入院第2天开始逐渐减少万汶用量.结果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Ranson评分≥3分者35%,Balthazar CT评分≥D或E者48%),胰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仅为6%和4%,胰腺手术率为4%,1个月病死率为2%.结论 静脉输注万汶和静脉推注呋塞米可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转归.
作者:陈康;陈友岱;曾俊;董芸;胡卫建;冯仕彦;刘健;冯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2HRZE/4HR方案:异烟肼(H)0.3g、利福平(R)0.45g、乙胺丁醇(E)0.75g,均每天口服1次;吡嗪酰胺(Z)0.5g,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同时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0.4g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于治疗15、30d后复查胸腔积液吸收情况,并于治疗结束时复查胸部X线及B型超声检查,观察胸膜增厚和包裹情况.结果 治疗组15、30d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有效率为85.0%、95.0%优于对照组的47.5%、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胸膜增厚和包裹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岳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为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显示密度的差别以明确诊断,在CT检查中常使用造影剂作增强检查.现报道1例因碘造影剂增强所致的过敏性休克.
作者:沈文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组血糖、血脂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WB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WBC与FBG(r=0.18,P<0.05)、TG(r=0.20,P<0.01)、LDL-C(r=0.17,P<0.05)呈正相关.结论 白细胞升高与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异常相关,血糖、血脂及白细胞总数升高有可能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性升高.
作者:杨孟雪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