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诊的肢端肥大症1例

杨英

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肢端肥大
摘要:患者,男,19岁.主因口干,多饮、多尿半年,意识不清1d,于2007年10月17日收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烦渴、饮水量明显增多,曾在当地查血糖13.9mmol/L,尿糖3+,予以消渴丸、二甲双胍治疗1个月,症状缓解不明显,并出现乏力、消瘦,在省级糖尿病专科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8mmol/L,2h血糖29.5mmol/L,空腹Ins 4.7mmol/L,C肽2.656μg/L,2h Ins 12.04mmol/L,C肽3.151μg/L,诊断2型糖尿病.入院前4d无诱因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1d前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转入我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家长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

    儿科护理的对象是0~14岁儿童,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沟通难度相对较大,为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环境的需求,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有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因此大量的沟通需要与患儿家长进行,笔者通过对50例不同疾病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及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何玉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

    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积累和丰富了药物学知识,形成了现在的中医药学宝库.但由于历史变革、使用习惯等诸多因素,中药材品种存在混乱现象,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药多源等现象普遍存在,要澄清混乱品种,明确正品及混淆品任重而道远.笔者现列举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加以鉴别,希望引起大家对中药混乱现象的重视.

    作者:姚爱玲;董振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其中以偏瘫常见,约80%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做好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2007年1月-2009年3月,我科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对2组的结果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俊玲;李景云;赵立格;刘业军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门诊管理与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今年4月份开始,本市暴发手足口病流行,在流行期间我院共诊治儿科患者12 139人次,其中诊断手足口病患者2 031例.由于实施了有效的门诊管理与积极的防控措施,杜绝了该病在医院的交叉感染.

    作者:王幼亮;陈利华;卞兴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探讨

    先天性子宫畸形是造成妇女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经阴道二维超声对子宫畸形扫查的敏感度虽已有所提高,但二维超声无法在冠状面上显示子宫底形态及宫腔内部结构,对于先天性子宫畸形常有误诊或漏诊发生.三维超声能在子宫冠状面成像,直观地判断异常程度,成为诊断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佳手段[1].2005年6月-2008年5月我院超声科对25例子宫畸形的三维图像特点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晓慧;魏玲玲;管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TIA)是导致人类致残或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降低其致死率、致残率.我科2004年4月-2009年3月开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47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原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报道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00~500)/10万,其致残率可达70%,严重影响了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应走向常规化、制度化,而且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康复训练作为治疗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攀枝花市居民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体质量指数超标、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史、有生活事件和喜食甜食为危险因素(OR>1),吃白肉、多吃蔬菜和适当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OR<1).结论 在社区人群中,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质量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文豪;范建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完善,飞机、火车、公交车和私家车剧增,车祸致颅脑外伤简称脑外伤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并不少见,我们对这类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翠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服用美西律,治疗4周为1个疗程.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室性早搏有效率74.0%,症状改善有效率86.0%,优于对照组的52.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好.

    作者:吕留强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分娩室安全隐患及对策

    分娩室是医疗单位高风险区域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及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分娩室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母婴安全.因此,加强分娩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分娩室服务质量,针对分娩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笔者提几点管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吴胜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社区干预对青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用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青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依从性及疾病康复的影响,并寻找对策,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的目的 .方法 将120例在校大学生确诊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综合性干预和常规指导,比较2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复发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有效、系统的社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

    作者:郭义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企业女职工接触职业危害及保健现状研究

    一些地方对职业危害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分析,阐明不同有毒有害物质对女性机体的损害.通过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分析,阐明了现阶段企事业单位对开展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及卫生管理方面和所采取的措施的现状,发现了一些不利于预防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了减少女工职业危害发生的策略.

    作者:邢利霞;裴菊英;闫承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双黄连不良反应32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双黄连粉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甚至造成了过敏性休克死亡,应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疾病812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3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其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药物流产所致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简称药物流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早孕方法,因操作简单、痛苦小、患者易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药物流产后因蜕膜组织物残留宫内,致阴道出血时间>4周或继发闭经,常并发不全流产.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反复出血者,应用腹部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宫内的异常声像图表现,并能根据彩色血流信号检出的部位进行定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护士长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体会

    人性化管理是用现代行为科学演变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资源的欠缺,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压力增加,易导致护理人员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劳.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体现了护理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实现人性化管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余学燕;杨凤琴;刘彩萍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糜烂58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表现之一.笔者运用云南白药局部上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胥艳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肝硬化的综合治疗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终因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病死率高.针对本病的目前治疗方法阐述如下.

    作者:胡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肃州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掌握肃州区碘缺乏病流行特点、防治情况.方法 用触诊法和B型超声检查法诊断碘缺乏病发病情况;用硫代硫酸钠直接滴定法对碘盐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对重点人群开展肌内注射碘化油和口服碘油胶丸;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结果 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由1984年的26.5%上升并保持在97%以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病率由1984年的22.6%降至2007年的1.4%.结论 肃州区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作者:沈海梅;陈桂玲;李耀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组织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组织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124例(分轻、中、重3个亚组)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4例,进行肝活检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Masson三重染,同时进行血清nt1896突变株和野生株检测.观察2组HBV前C区G1896A变异检测结果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G1896A变异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单纯G1896A变异阳性者(M)感染的百分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株和野生株混合感染者(Mix)与单纯野生株感染者(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总的变异率和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中、重度各组中,变异株感染者与野生株感染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的加重,前C区的突变株感染占优势;原发性肝癌存在前C区突变;前C区G1896A变异不影响相同病理分级、分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水平.

    作者:刘彦华;祁文涛;李朝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