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黄连不良反应32例临床分析

刘其毅

关键词:双黄连,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摘要:近年来,双黄连粉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增多,甚至造成了过敏性休克死亡,应引起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感染性疾病812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32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中的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住院心房颤动患者8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53例,阵发性房颤32例.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测量.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浓度增高与房颤的发生可能相关,而hsCR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持续可能相关.

    作者:魏忠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老年人心力衰竭90例临床分析

    就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和治疗,以供参考.

    作者:赖成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化疗药物渗漏损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化疗药物渗漏损伤是严重的临床护理问题,可因为药物漏出或非经意的穿刺损伤血管所引起.尽管临床从给药方法上进行了诸多改进,但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6%甚至更高.渗漏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化疗药物的种类.刺激剂:如抗代谢类,一般会引起炎性反应,在注射部位及静脉走行上出现疼痛、肿胀、静脉炎、血管硬化及色素沉着等,且具有自限性.

    作者:杨蓓;蒋桂花;袁爱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1例新诊断T2DM患者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强化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变化,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变化.结果 治疗后短期内患者血糖接近正常,血清hs-CRP、瘦素明显下降(P均<0.01),无发生低血糖者.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可降低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血清hs-CRP及瘦素水平,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抗炎作用.

    作者:葛淑芝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57例患者随机抽出治疗组30例,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27例用尼莫地平、罗通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芍药散加味对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柳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带宫内节育器妊娠200例临床分析

    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的节育方法,也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育龄妇女多选择此方法,取得良好的避孕效果.但有少数育龄妇女发生带器妊娠.我院对200例带器妊娠行人工流产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瑞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125株临床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我院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以及所致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12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仅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多黏菌素E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29%、12%、23%.结论 加强环境消毒和控制广谱抗生素应用可有效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可作为抗感染治疗的一线用药.

    作者:曹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主动脉夹层110例诊治体会

    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不很常见而具有潜在灾难性心血管系统疾病[1].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的第1个24 h内每小时病死率约1%,50%以上1周内死亡,约70%2周内死亡,约90%1年内死亡[2,3],及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生存率可大为提高[4].因此,迅速的临床识别和明确的诊断检查,对AD患者的处理至关重要.现对110例A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倪焕然;何正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糜烂58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表现之一.笔者运用云南白药局部上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胥艳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自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自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运用自理模式,根据脑梗死患者及家属不同的自理能力,根据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教育3种护理系统制定护理措施及护理质量要求,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3个系统对应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40d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并发症、护理意外低于对照组(P<0.01),对药物知识了解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效果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对护理效果满意度94%.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自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周咏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

    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积累和丰富了药物学知识,形成了现在的中医药学宝库.但由于历史变革、使用习惯等诸多因素,中药材品种存在混乱现象,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药多源等现象普遍存在,要澄清混乱品种,明确正品及混淆品任重而道远.笔者现列举几种易混淆中药饮片加以鉴别,希望引起大家对中药混乱现象的重视.

    作者:姚爱玲;董振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血白细胞计数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组血糖、血脂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WB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WBC与FBG(r=0.18,P<0.05)、TG(r=0.20,P<0.01)、LDL-C(r=0.17,P<0.05)呈正相关.结论 白细胞升高与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异常相关,血糖、血脂及白细胞总数升高有可能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危险性升高.

    作者:杨孟雪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新时代的中医理论探讨

    谈到中医,不由得让人们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重复一下古老的简单而又朴素的阴阳五行理论.然而,就是在这个朴素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中医理论与治疗,运行了几千年而经久不衰,并有独到的治疗效果,证明这个理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千百年来,广大中医临床工作人员一直从事着临床对理论的检验,从未对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进行探索和修正.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中国南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观察小麦纤维素颗粒对中国南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00例采用传统中国南方食谱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小麦纤维素颗粒连续治疗14d,观察患者服药前后便秘症状及粪便性状的改变,并对其进行评分量化比较.结果 应用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便秘症状和粪便性状与治疗前相比较,各项症状的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期间未发现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结论 对采用中国南方饮食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小麦纤维素颗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良好药物.

    作者:季新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器官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7.5~15MHz)诊断作为超声诊断的一个较新的发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并且还具有很多潜在的用途.现就其在表浅组织、器官中应用较成熟的方面及一些新的方向综述如下.

    作者:柯绍兴;李爱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中药注射剂配伍存在问题与处置思维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配伍间存在问题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曾经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如下,以期引起重视.

    作者:傅唐德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酸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炎性病变,临床症状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多见.症状轻者产生黏膜糜烂或水肿,重者会引起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还有个别患者会出现食管下段黏膜上皮的改变,原来复层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它被称为Barrett食管,为癌前病变,所以对烧心,反酸等症状,绝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安永亮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支原体检测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支原体检测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401例不孕不育患者为观察组,72例正常妇女及37例正常男性为对照组.取女性宫颈分泌物及男性精液、前列腺液或脓液,采用培养法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 观察组分离出解脲支原体,包括解脲型、人型、解脲型与人型混合感染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可引起不孕不育.

    作者:张桂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探讨佳的湿化方法.方法 选择实施人工气道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和间断气道湿化2种方法,比较患者气道黏膜干燥程度、痰液稀释程度、患者的呛咳反射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气道黏膜干燥、痰液稀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呛咳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人工气道的患者可有效的促使痰液稀释,便于痰液吸尽,减少对气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避免了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金凤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美宝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 将8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涂于创面,对照组(40例)用磺胺嘧啶银涂于创面,观察2组的止痛效果、创面炎症控制、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 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药后创面炎症控制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换药次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止痛效果、减轻瘢痕发生率方面优于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银在预防、控制创面感染,加快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等方面优于湿润烧伤膏.

    作者:张坚;黄仕雄;张仲如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