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睡对合成语音感知学习的巩固效应研究

王立锋;廖琪梅;苗丹民

关键词:小睡, 感知学习, 巩固
摘要:目的探讨小睡对合成语音感知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合成语音感知学习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并在30名大学本科生中应用该程序模型.对测试结果进行配对f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练习能够显著提高被试的百分比得分(12.40±2.19)分,12h的间隔后不小睡组语音测试的百分比得分只提高了(4.60±1.21)分,而小睡组则提高了(10.00±1.66)分.结论合成语音的学习过程体现出了人的概括和泛化能力,小睡有助于语音感知学习效果的巩固.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C型行为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C型行为的关系.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女患者各30名纳入研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2名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和患者自行进行C型行为量表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型行为量表评分男性组焦虑、抑郁分下降,愤怒向外、理智、控制分升高,女性组抑郁分下降,理智、控制、社会支持分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男性组理智、控制分[分别为(40.26±5.63)分和(17.12±4.51)分]由治疗前与常模相当变为治疗后[分别为(44.44±7.72)分和(21.24±4.18)分]高于常模(P<0.05),女性组愤怒、乐观、社会支持分[分别为(18.65±5.26)分、(21.30±3.06)分和(17.65±2.01)分]仍低于常模.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时显得焦虑、抑郁、退缩、压抑、相对消极,缺少社会支持.

    作者:谢国军;雷素珍;祁富生;吴庆丰;许建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表(BPRS)分别对37例偏执型、22例青春型和23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将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偏执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63±0.61)分、(2.25±0.59)分、(2.49±0.57)分、(2.41±0.56)分、(17.29±2.13)分;青春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1.68±0.71)分、(1.93±0.44)分、(1.51±0.89)分、(2.01±0.41)分、(15.3±1.62)分;单纯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58±0.53)分、(1.16±0.60)分、(2.01±0.68)分、(2.15±0.72)分、(13.5±2.11)分.三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成份及总分间存在差异(P<0.01或0.05).偏执型组PSQI成份Ⅱ、Ⅵ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青春型组(P<0.01).偏执型组PSQI-V分高于单纯型组(P<0.05).偏执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0,0.357,0.714,P<0.05或0.01);青春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80,0.334,0.621,P<0.05或0.01).结论偏执型及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降低,其疾病严重程度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为密切.

    作者:周振和;唐步春;程灶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护患共同参与型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1]是一种双向性的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及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模式.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如何协助肺癌患者完成治疗工作,有效延长生命,是护理工作不懈的研究目标.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们对60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护患共同参与型护理并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云;张瑞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对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持续操作试验、倒行掩敝试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验,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威斯康星总测验次数[(82.5±15.1)次,(70.3±10.2)次]、持续错误数[(31.1±10.2)次,(22.3±5.90)次]、随机错误数[(27.4±11.0)次,(23.4±7.60)次],持续操作预警错误数[(5.48±2.79)次,(3.65±2.98)次],倒行掩敝总对数[(33.13±6.09)次,(37.4±4.14)次]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在疗前、治疗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持续操作的预警错误数减少到与正常组[(3.50±3.09)次]无差异(P>0.05),其他指标仍有差异(P<0.05).治疗前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与PANSS总分成正相关;随机错误数与一般精神病成正相关(r=0.326),持续操作测验的预警错误数与之成负相关(r=-0.384).结论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文庭;杨云霞;赵涛;王任昌;刘哲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部不同时间入伍新兵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

    为了解新兵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较快地适应部队的训练、管理和生活环境,笔者对某部队2002年至2005年间入伍的新兵进行了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评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民力;程彦;张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学校长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中学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那么,中学校长的心理素质与个性特征究竟如何?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会影响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调查.

    作者:汪小琴;任春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的临床观察

    本研究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适应障碍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本所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2例,全部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0.95±9.08)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7±1.93)个月.给予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5±8.6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30±1.06)个月.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林月斌;吴鹭萍;郭亚丽;戴巧玲;李世英;王细川;洪朝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茴拉西坦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

    诸多研究提示,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并存在异质性[1,2],茴拉西坦是脑功能改善药物,本研究对5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茴拉西坦,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良;迟林;方强;王久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抽动障碍的神经心理研究进展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于儿童期起病的比较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病因未明,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等将TD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CTD)以及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TS).其中,CTD和TS的抽动症状都在一年以上,而且伴随的行为问题复杂多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研究TD儿童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可为进一步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信息,也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从智力、记忆、注意、行为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马学梅;赵亚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作者:孙阳;杨志杰;古雅兰;沈扬;樊东升;吕旌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卫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本调查对192名卫校在校女生进行心理调查,旨在研究卫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在2004年9月以南通体臣卫校二年级192名在校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21岁,平均(19.36±0.73)岁.

    作者:俞杰;季诚;姜琴;宋红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95名大中专学生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调查.结果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维度终得分和总分在[(61.10±17.93)分~(97.55±4.77)分]之间,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为(83.68±6.57)分;男生自测健康的得分[(62.58±18.71)分~(97.15±5.01)分]普遍高于女生[(59.76±17.13)分~(97.86±4.55)分],且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文化程度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在多数的比较项目中,研究生得分[(62.75±18.39)分~(98.63±3.89)分]高,中专生得分[(58.23±20.10)分~(97.00±4.95)分]次之,大专学生得分[(61.47±15.73)分~(96.80±5.38)分]低或偏低,本科生在心理健康子量表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低,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今后关注的重点,应加大力度调节大专生和本科生的健康状况.

    作者:赵静波;许军;解亚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c-fos表达和行为的变化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对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3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实验组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用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和c-fos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动物模型的行为变化和脑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用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c-fos蛋白能在模型动物大脑的额叶皮层、海马和垂体3区表达明显,这种表达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并有表达增加的趋势;而在边缘叶、丘脑、视前区和中脑4区表达亦明显.在c-fos蛋白表达增强的同时,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紊乱和不协调程度亦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加重.在第3,5天行为紊乱表现更为明显(9.06±0.73)分,与对照组[(5.63±0.8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种行为紊乱有一定的节律性,中午、下午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低[(8.47±1.70)分;(8.33±2.18)分],而在早、晚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高[(9.56±2.72)分;(10.45±1.66)分],其中晚上的行为分值[(10.45±1.66)分]在一天中高.结论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fos蛋白表达的增强,这种表达增强有一定的区域性.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分值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的增加.

    作者:高永利;王军焕;韩文强;李鸣;张守信;戴捷;原亚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专技工学校学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中专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中专技工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有14.6%的学生处于低应激水平,有69.7%的学生处于中等应激水平中,有15.6%的学生处于高度应激水平;且三组之间的SCL-90各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1).SCL-90总分与挫折、冲突、压力、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及生活应激总分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认知反应呈负相关(P<0.05~0.01).SCL-90总分受行为反应、挫折、压力、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冲突、变化的影响(P<0.01).结论中专技工学校学生存在有较高的生活应激状态,且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刚;许明智;全东明;林海程;郭光全;宁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理行为干预在肝穿刺患者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肝脏穿刺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均低于对照组(49.5%)(P<0.05).而一次穿刺成功率(80.3%)高于对照组(60.7%)(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在肝脏穿刺术患者护理中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董桂兰;姜贤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理行为干预合用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岁以下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登记顺序单号为研究组35例、双号为对照组34例.入组后首先对每个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两组均给予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丸治疗,研究组另外给予行为干预,半年后两组重复上述量表测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效率为5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显效率为26.47%;症状自评量表中两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强迫症状,治疗后研究组忧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研究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与入组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增高.结论心理行为干预确能显著增强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女性更年期患者的忧郁、焦虑等心理状况、提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等方面有独特作用.

    作者:孙冰;王桂芝;林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青年男性MMPI-215F量表应答时间效应分析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心理测评中F量表条目应答时间,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并对该测评计算机化过程中应答时间的设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使用MMPI-215对全国18个省市的青年男性进行测试,利用计算机对时间记录,汇总分析.结果青年男性在F量表各条目平均应答时间(以下简称F均时)为4.57s;低于总测试的各条目平均应答时间(6.34 s)(P<0.01);F均时与F分数、应答前后不一致的条目数以及漏答条目数有显著相关;F均时受文化程度、年龄、城乡结构多种因素影响;每个条目的应答时间主要取决于条目汉字的个数.结论 F均时在测评中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结合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成为评价青年男性性格特征的客观性指标之一.

    作者:贡京京;苗丹民;肖玮;罗正学;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目的比较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并研究影响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测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65例甲亢患者和和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测评.结果甲亢组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评分[(57.03±13.34)分]比对照组[(67.91±14.46)分]低(P<0.05),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评分[(59.57±14.00)分]比对照组(64.84±11.85)低(P<0.05),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分值也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甲亢组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γ=0.249,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γ=-0.310,P<0.05);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γ=-0.388,P<0.05);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γ=0.262,P<0.05),与神经质呈负相关(γ=-0.292,P<0.05);生存质量的环境领域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γ=0.347,P<0.05),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γ=0.276,P<0.05),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γ=0.262,P<0.05).结论甲亢患者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比正常对照差,影响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作者:吴玉琴;贺丹军;李勇;潘莉;芮雪琴;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吸烟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吸烟,与许多成瘾性行为一样,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1],烟草成瘾性的开始与持续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于具体的精确的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功能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

    作者:顾朱勤;陈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对象为本院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初次住院的7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入组标准:(1)符合CCMD-3中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住院,并痊愈出院.(2)年龄19~45岁,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35例.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42±16.18)岁和(33.25±10.36)岁;病程6~12个月,两组平均病程分别为(1.32±0.56)年和(1.23±0.68)年,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以下21例和18例,高中和高中以上14例和17例.(3)排除心、肺、肝、脑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两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张少丽;冯玉芳;王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