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研究

赵静波;许军;解亚宁

关键词:精神卫生, 自测健康, 大中专学生, 横断面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95名大中专学生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调查.结果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维度终得分和总分在[(61.10±17.93)分~(97.55±4.77)分]之间,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为(83.68±6.57)分;男生自测健康的得分[(62.58±18.71)分~(97.15±5.01)分]普遍高于女生[(59.76±17.13)分~(97.86±4.55)分],且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文化程度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在多数的比较项目中,研究生得分[(62.75±18.39)分~(98.63±3.89)分]高,中专生得分[(58.23±20.10)分~(97.00±4.95)分]次之,大专学生得分[(61.47±15.73)分~(96.80±5.38)分]低或偏低,本科生在心理健康子量表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低,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今后关注的重点,应加大力度调节大专生和本科生的健康状况.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洛因依赖者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分析

    海洛因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长期反复吸毒导致的人格改变,对其家庭内部成员及其他亲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歧视,社会活动的缺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功能.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本研究对2005年7月至9月来本院自愿戒毒康复中心戒毒的病员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学;谢建平;苏雅芳;张盛杰;江爱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西酞普兰合并奋乃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奋乃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奋乃静)和对照组(奋乃静+安慰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以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分别为(84.97±3.73)分、(80.41±5.93)分、(83.37±5.81)分、(77.26±13.31)分;对照组分别为(75.41±3.95)分、(72.43±5.56)分、(75.87±5.34)分、(72.15±13.19)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奋乃静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

    作者:孙群星;刘勇;李素华;朱玉星;尤海峰;张爱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濒临破产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濒临破产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方法在某濒临破产企业中随机抽取120名职工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躯体化(r=-0.259)、焦虑(r=-0.211)、抑郁(r=-0.265)、恐怖(r=-0.209)显著相关(P<0.05),焦虑(r=-0.218)、抑郁(r=-0.211)、人际关系(r=-0.213)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职工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濒临破产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应引起政府、社会、心理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谢建平;王莲娥;钟家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源和疲劳感分析

    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特殊的群体,是否能保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不仅关系到自身,也直接影响着精神病人的康复.他们经常面对精神病人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等严重意外事件,工作负担重、责任大、风险高.长期的精神高度紧张和强大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和疲劳程度,对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与提高其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 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张建平;张新颜;娄继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冠心病伴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对照组63例、单纯抑郁组56例、单纯冠心病组91例和冠心病伴抑郁组7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受试对象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位点(5-HTILPR)与内含子2区(5-HTIVNT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HTFLPR的SS基因型(分别为50%和51%)及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和0.6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LL基因型(分别为13%和15%)及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PAI-1基因4G/4G基因型(分别为47%和48%)及4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68)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G/5G基因型(均为12%)及5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5-HTIVNTR基因型(12/12,12/10,10/10)分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伴抑郁组SS+4G/4G联合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抑郁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分别为27%、13%、13%和10%,均P<0.05).结论5-HTILPR基因SS基因型和PAI-1基因4G/4G基因型共存与冠心病伴抑郁障碍发病相关.

    作者:夏大胜;曹晶;宋衍秋;胡随瑜;郭倩玉;李超;张峰;蔡林;王彦欧;徐建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c-fos表达和行为的变化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对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3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实验组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用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和c-fos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动物模型的行为变化和脑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用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c-fos蛋白能在模型动物大脑的额叶皮层、海马和垂体3区表达明显,这种表达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并有表达增加的趋势;而在边缘叶、丘脑、视前区和中脑4区表达亦明显.在c-fos蛋白表达增强的同时,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紊乱和不协调程度亦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加重.在第3,5天行为紊乱表现更为明显(9.06±0.73)分,与对照组[(5.63±0.8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种行为紊乱有一定的节律性,中午、下午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低[(8.47±1.70)分;(8.33±2.18)分],而在早、晚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高[(9.56±2.72)分;(10.45±1.66)分],其中晚上的行为分值[(10.45±1.66)分]在一天中高.结论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fos蛋白表达的增强,这种表达增强有一定的区域性.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分值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的增加.

    作者:高永利;王军焕;韩文强;李鸣;张守信;戴捷;原亚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作者:孙阳;杨志杰;古雅兰;沈扬;樊东升;吕旌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家庭环境变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

    国内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已受到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研究主要调查家庭环境变迁后的新入学初中学生与家庭环境稳定的新生心理问题,以便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这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常发伟;马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护患共同参与型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1]是一种双向性的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及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模式.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如何协助肺癌患者完成治疗工作,有效延长生命,是护理工作不懈的研究目标.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们对60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护患共同参与型护理并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云;张瑞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宿舍人际关系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宿舍中人际关系不适应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陈青萍[1]研究表明大学生引发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宿舍生活.为了解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现状,探讨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此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表(BPRS)分别对37例偏执型、22例青春型和23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将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偏执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63±0.61)分、(2.25±0.59)分、(2.49±0.57)分、(2.41±0.56)分、(17.29±2.13)分;青春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1.68±0.71)分、(1.93±0.44)分、(1.51±0.89)分、(2.01±0.41)分、(15.3±1.62)分;单纯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58±0.53)分、(1.16±0.60)分、(2.01±0.68)分、(2.15±0.72)分、(13.5±2.11)分.三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成份及总分间存在差异(P<0.01或0.05).偏执型组PSQI成份Ⅱ、Ⅵ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青春型组(P<0.01).偏执型组PSQI-V分高于单纯型组(P<0.05).偏执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0,0.357,0.714,P<0.05或0.01);青春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80,0.334,0.621,P<0.05或0.01).结论偏执型及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降低,其疾病严重程度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为密切.

    作者:周振和;唐步春;程灶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社区干预模式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目的了解不同的社区干预模式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22例痴呆或轻微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组(16例)、心理社会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177例),心理社会干预组采用心理社会干预,综合干预组则另加药物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看护工作.在干预开始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综合干预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评分较基线升高[干预前后差值:MMSE:(-2.800±2.111)分,P<0.01;DS:(-2.077±2.565)分,P<0.05],对照组MMSE、积木测验(BD)评分较基线降低[干预前后差值:MMSE:(0.788±2.587)分,P<0.01;BD:(0.642±2.670)分,P<0.05],综合干预组较之心理社会干预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升高更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社区支持网络中,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佳,单纯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次之,对照组呈逐渐恶化趋势.

    作者:胡号应;唐牟尼;苗国栋;马崔;胡文生;郑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抽动障碍的神经心理研究进展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于儿童期起病的比较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其病因未明,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等将TD分为短暂性TD、慢性TD(CTD)以及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TS).其中,CTD和TS的抽动症状都在一年以上,而且伴随的行为问题复杂多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研究TD儿童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可为进一步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信息,也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从智力、记忆、注意、行为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马学梅;赵亚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95名大中专学生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调查.结果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维度终得分和总分在[(61.10±17.93)分~(97.55±4.77)分]之间,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为(83.68±6.57)分;男生自测健康的得分[(62.58±18.71)分~(97.15±5.01)分]普遍高于女生[(59.76±17.13)分~(97.86±4.55)分],且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文化程度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在多数的比较项目中,研究生得分[(62.75±18.39)分~(98.63±3.89)分]高,中专生得分[(58.23±20.10)分~(97.00±4.95)分]次之,大专学生得分[(61.47±15.73)分~(96.80±5.38)分]低或偏低,本科生在心理健康子量表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低,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今后关注的重点,应加大力度调节大专生和本科生的健康状况.

    作者:赵静波;许军;解亚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学一年级受虐待学生死亡概念和自杀意念的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对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影响,了解受虐待儿童产生自杀意念的情况.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儿童和正常儿童各80名进行结构式访谈,并评定死亡概念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分析两组之间死亡概念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自杀意念的差异.结果受虐待组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水平Ⅲ:75.00%vs 88.75%,P<0.05),对死亡特征和死亡外延的认识比对照组差(P<0.01),受虐待组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和自杀意念强度均高于正常儿童[1年内:35.00%vs11.25%,(0.82±0.65)分vs(0.35±0.21)分,P<0.01].结论虐待可对儿童的死亡认知发展过程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使受虐待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识偏离正常,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

    作者:朱相华;李娇;田玉湘;魏贤玉;王成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障碍的总称.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病,但其所患躯体疾病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病人通常拒绝探讨心理原因,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的行为[1,2].

    作者:赵燕;施琪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卫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本调查对192名卫校在校女生进行心理调查,旨在研究卫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在2004年9月以南通体臣卫校二年级192名在校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21岁,平均(19.36±0.73)岁.

    作者:俞杰;季诚;姜琴;宋红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因子分析

    目的评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SRHMS V1.0)的结构效度.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SRHMS V1.0对选取的2000个个体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选出10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5.791%.在10个因子中,它们贡献率分别为29.220%、9.089%、7.818%、4.109%、3.891%、2.790%、2.542%、2.200%、2.100%及2.035%.因子分析得到的10个因子与SRHMS V1.0的理论构想基本一致.结论 SRHMS V1.0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作者:许军;王冬;郭榕;张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部不同时间入伍新兵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

    为了解新兵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较快地适应部队的训练、管理和生活环境,笔者对某部队2002年至2005年间入伍的新兵进行了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评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民力;程彦;张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