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

吴玉琴;贺丹军;李勇;潘莉;芮雪琴;王莉

关键词: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生存质量, 心理社会因素
摘要:目的比较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并研究影响甲亢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艾森克人格测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65例甲亢患者和和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测评.结果甲亢组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评分[(57.03±13.34)分]比对照组[(67.91±14.46)分]低(P<0.05),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评分[(59.57±14.00)分]比对照组(64.84±11.85)低(P<0.05),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分值也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甲亢组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γ=0.249,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γ=-0.310,P<0.05);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γ=-0.388,P<0.05);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γ=0.262,P<0.05),与神经质呈负相关(γ=-0.292,P<0.05);生存质量的环境领域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γ=0.347,P<0.05),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γ=0.276,P<0.05),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γ=0.262,P<0.05).结论甲亢患者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比正常对照差,影响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主要是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对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持续操作试验、倒行掩敝试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验,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威斯康星总测验次数[(82.5±15.1)次,(70.3±10.2)次]、持续错误数[(31.1±10.2)次,(22.3±5.90)次]、随机错误数[(27.4±11.0)次,(23.4±7.60)次],持续操作预警错误数[(5.48±2.79)次,(3.65±2.98)次],倒行掩敝总对数[(33.13±6.09)次,(37.4±4.14)次]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在疗前、治疗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持续操作的预警错误数减少到与正常组[(3.50±3.09)次]无差异(P>0.05),其他指标仍有差异(P<0.05).治疗前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与PANSS总分成正相关;随机错误数与一般精神病成正相关(r=0.326),持续操作测验的预警错误数与之成负相关(r=-0.384).结论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文庭;杨云霞;赵涛;王任昌;刘哲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的临床观察

    本研究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适应障碍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本所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2例,全部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0.95±9.08)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7±1.93)个月.给予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5±8.6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30±1.06)个月.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林月斌;吴鹭萍;郭亚丽;戴巧玲;李世英;王细川;洪朝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障碍的总称.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病,但其所患躯体疾病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病人通常拒绝探讨心理原因,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的行为[1,2].

    作者:赵燕;施琪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表(BPRS)分别对37例偏执型、22例青春型和23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将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偏执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63±0.61)分、(2.25±0.59)分、(2.49±0.57)分、(2.41±0.56)分、(17.29±2.13)分;青春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1.68±0.71)分、(1.93±0.44)分、(1.51±0.89)分、(2.01±0.41)分、(15.3±1.62)分;单纯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58±0.53)分、(1.16±0.60)分、(2.01±0.68)分、(2.15±0.72)分、(13.5±2.11)分.三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成份及总分间存在差异(P<0.01或0.05).偏执型组PSQI成份Ⅱ、Ⅵ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青春型组(P<0.01).偏执型组PSQI-V分高于单纯型组(P<0.05).偏执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0,0.357,0.714,P<0.05或0.01);青春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80,0.334,0.621,P<0.05或0.01).结论偏执型及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降低,其疾病严重程度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为密切.

    作者:周振和;唐步春;程灶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洛因依赖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变化特点及其应用.方法使用意大利Galileo Sirius数字化32导脑诱发电位仪对32例海洛因依赖者BAEP和P300检查,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1)海洛因依赖者BAEP的波Ⅱ-波Ⅶ绝对潜伏期[依次为(2.67±0.12)μV,(3.82±0.16)μV,(4.95±0.17)μV,(5.11±0.12)μV,(6.61±0.17)μV,(7.52±0.14)μV]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绝对波幅[依次为(0.16±0.10)μV,(0.29±0.09)μV,(0.36±0.12)μV,(0.41±0.11)μV,(0.26±0.11)μV,(0.27±0.10)μV]降低(P<0.05),而波I差异无显著性(P>0.05).(2)海洛因依赖者P300的潜伏期M[(89.47±15.02)ms]较正常人缩短(P<0.05),潜伏期P3[(320.23±19.01)ms]较正常人延长(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脑功能损害,其BAEP和P300变化特点既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又可为海洛因的戒断分析时提供神经电生理基础.

    作者:张昌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部不同时间入伍新兵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

    为了解新兵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较快地适应部队的训练、管理和生活环境,笔者对某部队2002年至2005年间入伍的新兵进行了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评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民力;程彦;张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宿舍人际关系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宿舍中人际关系不适应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陈青萍[1]研究表明大学生引发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宿舍生活.为了解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现状,探讨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此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护患共同参与型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1]是一种双向性的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及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模式.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如何协助肺癌患者完成治疗工作,有效延长生命,是护理工作不懈的研究目标.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们对60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护患共同参与型护理并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云;张瑞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军队跳伞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军队跳伞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项人格因素(16PF)对57名军队跳伞运动员进行集体测量.结果军队跳伞运动员SCL-90因子分≥3分的至少占7.02%;与常模比较,军队跳伞运动员躯体化[(1.36±0.32)分,(1.55±0.57)分]、人际关系敏感[(1.64±0.52)分,(1.78±0.61)分]、焦虑因子[(1.42±0.38)分,(1.52±0.52)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而阳性项目[(31.12±16.15)分,(24.92±18.14)分]、强迫症状[(1.78±0.49)分,(1.62±0.65)分]、偏执[(1.57±0.49)分,(1.43±0.57)分]和精神病性因子[(1.42±0.38)分,(1.52±0.52)分]却显著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不同年龄运动员在躯体化[(1.25±0.31)分,(1.35±0.23)分,(1.59±0.35)分]和恐怖情绪[(1.39±0.32)分,(1.30±0.52)分,(1.04±0.10)分]上存在差异,不同跳伞次数运动员在恐怖情绪[(1.49±0.32)分,(1.30±0.32)分,(1.07±0.40)分]上存在差异,男女运动员在恐怖情绪上差异存在显著性;SCL-90的各因子与16PF的各分量表普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跳伞运动员存在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训练和性格特征等.

    作者:廖贻农;黄鸣;马柏涛;黄婧;陈军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青年男性MMPI-215F量表应答时间效应分析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心理测评中F量表条目应答时间,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并对该测评计算机化过程中应答时间的设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使用MMPI-215对全国18个省市的青年男性进行测试,利用计算机对时间记录,汇总分析.结果青年男性在F量表各条目平均应答时间(以下简称F均时)为4.57s;低于总测试的各条目平均应答时间(6.34 s)(P<0.01);F均时与F分数、应答前后不一致的条目数以及漏答条目数有显著相关;F均时受文化程度、年龄、城乡结构多种因素影响;每个条目的应答时间主要取决于条目汉字的个数.结论 F均时在测评中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结合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成为评价青年男性性格特征的客观性指标之一.

    作者:贡京京;苗丹民;肖玮;罗正学;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95名大中专学生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调查.结果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维度终得分和总分在[(61.10±17.93)分~(97.55±4.77)分]之间,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为(83.68±6.57)分;男生自测健康的得分[(62.58±18.71)分~(97.15±5.01)分]普遍高于女生[(59.76±17.13)分~(97.86±4.55)分],且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文化程度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在多数的比较项目中,研究生得分[(62.75±18.39)分~(98.63±3.89)分]高,中专生得分[(58.23±20.10)分~(97.00±4.95)分]次之,大专学生得分[(61.47±15.73)分~(96.80±5.38)分]低或偏低,本科生在心理健康子量表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低,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今后关注的重点,应加大力度调节大专生和本科生的健康状况.

    作者:赵静波;许军;解亚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吸烟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吸烟,与许多成瘾性行为一样,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1],烟草成瘾性的开始与持续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于具体的精确的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功能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

    作者:顾朱勤;陈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作者:孙阳;杨志杰;古雅兰;沈扬;樊东升;吕旌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冠心病伴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对照组63例、单纯抑郁组56例、单纯冠心病组91例和冠心病伴抑郁组7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受试对象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位点(5-HTILPR)与内含子2区(5-HTIVNT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HTFLPR的SS基因型(分别为50%和51%)及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和0.6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LL基因型(分别为13%和15%)及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PAI-1基因4G/4G基因型(分别为47%和48%)及4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68)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G/5G基因型(均为12%)及5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5-HTIVNTR基因型(12/12,12/10,10/10)分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伴抑郁组SS+4G/4G联合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抑郁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分别为27%、13%、13%和10%,均P<0.05).结论5-HTILPR基因SS基因型和PAI-1基因4G/4G基因型共存与冠心病伴抑郁障碍发病相关.

    作者:夏大胜;曹晶;宋衍秋;胡随瑜;郭倩玉;李超;张峰;蔡林;王彦欧;徐建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型行为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C型行为的关系.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女患者各30名纳入研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由2名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和患者自行进行C型行为量表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型行为量表评分男性组焦虑、抑郁分下降,愤怒向外、理智、控制分升高,女性组抑郁分下降,理智、控制、社会支持分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男性组理智、控制分[分别为(40.26±5.63)分和(17.12±4.51)分]由治疗前与常模相当变为治疗后[分别为(44.44±7.72)分和(21.24±4.18)分]高于常模(P<0.05),女性组愤怒、乐观、社会支持分[分别为(18.65±5.26)分、(21.30±3.06)分和(17.65±2.01)分]仍低于常模.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时显得焦虑、抑郁、退缩、压抑、相对消极,缺少社会支持.

    作者:谢国军;雷素珍;祁富生;吴庆丰;许建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护士职业状况及个性特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对395名护士的应对方式进行相关调查,以期为引导护士建立科学应对方式提供依据.对象调查时间为2004年5月.整群抽样法调查浙江省某省级综合医院护士共395人,全部为女性,护士年龄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28.3±7.6)岁.

    作者:王晓蕾;任蔚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理行为干预在肝穿刺患者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肝脏穿刺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均低于对照组(49.5%)(P<0.05).而一次穿刺成功率(80.3%)高于对照组(60.7%)(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在肝脏穿刺术患者护理中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董桂兰;姜贤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社区干预模式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目的了解不同的社区干预模式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22例痴呆或轻微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组(16例)、心理社会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177例),心理社会干预组采用心理社会干预,综合干预组则另加药物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看护工作.在干预开始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综合干预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评分较基线升高[干预前后差值:MMSE:(-2.800±2.111)分,P<0.01;DS:(-2.077±2.565)分,P<0.05],对照组MMSE、积木测验(BD)评分较基线降低[干预前后差值:MMSE:(0.788±2.587)分,P<0.01;BD:(0.642±2.670)分,P<0.05],综合干预组较之心理社会干预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升高更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社区支持网络中,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佳,单纯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次之,对照组呈逐渐恶化趋势.

    作者:胡号应;唐牟尼;苗国栋;马崔;胡文生;郑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专技工学校学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目的了解中专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活应激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中专技工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有14.6%的学生处于低应激水平,有69.7%的学生处于中等应激水平中,有15.6%的学生处于高度应激水平;且三组之间的SCL-90各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1).SCL-90总分与挫折、冲突、压力、变化、自我强加、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及生活应激总分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认知反应呈负相关(P<0.05~0.01).SCL-90总分受行为反应、挫折、压力、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冲突、变化的影响(P<0.01).结论中专技工学校学生存在有较高的生活应激状态,且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刚;许明智;全东明;林海程;郭光全;宁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个性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提高临床上对双相抑郁的诊断识别率.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单相、双相抑郁各30例,予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人格特点的差异,并分析人格评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相、双相抑郁患者抑郁、焦虑因子的平均值显示患者有轻度抑郁、焦虑情绪,并且严重程度相当.单相抑郁患者的E、N分及个性距离均显著低于双相抑郁患者[(46.67±7.91)分vs(54.67±12.66)分,(56.50±8.63)分vs(61.33±8.19)分,(11.77±6.69)分vs(18.06±7.15)分],而P分及L分的差异无显著性.双相抑郁患者在EPQ个性象限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外向不稳定象限(60%),两组患者个性象限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总体而言,抑郁患者的E分与抑郁、焦虑因子分有显著负相关(r=-0.45,r=-0.26),而N分与抑郁、焦虑因子分有显著正相关(r=0.48,r=0.35).个性距离与抑郁因子有显著正相关(r=0.26),而与焦虑因子分相关性不显著(r=0.22).结论在病情程度相当情况下,单相抑郁患者与双相抑郁患者EPQ个性有明显不同.虽然抑郁影响EPQ结果,但是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鉴别方面对临床医生有一定帮助.

    作者:杨海晨;刘铁榜;沈其杰;位照国;廖春平;刘仁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