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珠心算练习对小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

刘晓芹;李秀艳;李长江;高卫星;杨瑞贞;雍爱连

关键词:珠心算, 能力, 个别测验, 工作记忆
摘要:目的 观察珠心算练习对小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为珠心算训练开发儿童潜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基本认知能力测验方法 对40名珠心算练习儿童和40名未练习儿童被试进行个别测验.结果 练习组在智商、智力百分等级、类同比较[(109.75±14.20)分,(0.6560±0.2069)分,(9.80±1.89)分]等项目上明显高于未练习组[(98.52±17.60)分,(0.4879±0.2532)分,(8.48±2.2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存在性别差异;练习组心算效率(0.67±0.21)分非常显著(P<0.001)的高于未练习组(0.47±0.17)分、工作记忆广度(6.25±2.01)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13.50±4.30)分与未练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珠心算练习确实能够促进儿童工作记忆、计算能力、图形辨别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与工作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珠心算练习的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识别能力迁移到对图形的记忆和识别能力上,练习珠心算形成的能力具有迁移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洛因依赖者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功能状况分析

    海洛因依赖者是多种传染病感染与传播的高危人群,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对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肝功能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笔者于2006年6月对厦门地区663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章家新;谢加奖;孙林渥;林亚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实习护士焦虑和抑郁状态与生活事件、防御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的研究者们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不少研究[1-3].本研究对在本院实习的157名护士进行调查,旨在研究实习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青少年应激事件和防御方式的相关关系.

    作者:俞杰;季诚;徐美玉;姜琴;周辉;沈红五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自杀未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社会支持的对比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发生率一般为正常人群的20倍,大约1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死于自杀[1],而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得不到长期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致残率高,自杀、伤人、肇事等常有发生,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压力.为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情况,建立更有效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本研究从精神症状、社会支持等方面,对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平周;陈幼然;刘少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长期使用苯二氮(卄卓)类药物老年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苯二氮(卄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 drugs,BZD)广泛应用治疗失眠症已有40多年历史,而长期使用对睡眠质量影响的报告甚少.本研究对长期应用BZD的老年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做了分析探讨.

    作者:李冲;李东亮;郑华;杜好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山东省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

    为了解山东省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艾滋病(AIDS)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行为及中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需求,中学健康教育的现状等情况,为今后中学阶段确定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形式、内容、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04年对山东省4市16所中学共336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留臣;闫静弋;魏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新兵自我隐瞒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武警部队新兵的自我隐瞒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隐瞒量表(S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91名新兵进行测评.结果 武警新兵的SCS总均分为(26.43±7.97)分.南方来源新兵SCS总均分[(27.05±8.02)分]高于北方来源新兵[(25.22±7.74)分],P<0.01;大专及以上组新兵SCS总均分[(22.11±8.08)分]低于初中及以下组[(27.19±7.70)分]和高中组[(26.22±8.03)分]新兵,P<0.05;年龄≤19岁组SCS总均分[(26.72±8.05)分]高于年龄≥20岁组的新兵[(25.22±7.40)分],P<0.05.SCS与SCL-90各因子之间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1,0.278,0.302,0.278,0.273,0.252,0.232,0.304,0.268,0.273(P<0.01).高自我隐瞒组SCL-90各因子分高于低自我隐瞒组(P<0.01).结论 武警新兵自我隐瞒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作者:李赢;蔡太生;王晓丽;阳锡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焦虑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

    目的 运用对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分析,初步探讨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方法 通过对30名焦虑症患者进行24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32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焦虑症患者组平均心率(80.27±6.03)次/min,高于正常对照组(73.43±5.57)次/min(t=4.56,P<0.01),SDNN、rMSSD、PNN50、SDANN、HRV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焦虑症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间各项指标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平均心率与SDNN,PNN50,HRVI均呈显著负相关(r=-0.54;-0.46;-0.48,P<0.05),而焦虑症组平均心率与时域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焦虑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下降,以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为主,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亢进.

    作者:杨会芹;杨丽;陈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脑室注射白介素-1β对大鼠行为及脑内单胺氧化酶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内注射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并分析IL-1β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相互关系与机制.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IL-1β(60ng/kg),注射后1.5 h,用计算机控制的自主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并分析大鼠5min内的自主活动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下丘脑、海马和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大鼠的活动总路程、中央活动路程和活动时间: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15.13±1.91)m、(6.47±0.93)m和(249.12±24.31)s;脑室注射IL-1β组分别为(5.84±0.97)m、(1.87±0.21)m和(119.42±20.67)s.脑室注射IL-1β后大鼠的活动总路程、中央活动路程和活动时间显著减少,提示IL-1β可导致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由对照组的(1.41±0.24)ng/mg组织显著升高到(2.57±0.19)ng/mg组织;5-HT含量由对照组的(1.97±0.17)ng/mg组织显著降低到(1.23±0.19)ng/mg组织;海马内5-HT含量由对照组的(1.82±0.15)ng/mg组织显著降低到(1.04±0.11)ng/mg组织.各个部位的DA均无显著性变化,表明脑室注射IL-1β可导致不同脑区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上述脑区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与NS组比较,P<0.05,ANOVA),海马内A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内IL-1β可诱导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不同脑区NA和5-HT水平的改变,可能是IL-1β所致的大鼠抑郁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作者:黄庆军;赵魏峰;刘少文;李莹莹;刘慧敏;勾玲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重脑震荡鼠平衡运动与认知行为的变化

    目的 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对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为二次冲击综合征(SI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装置复制三重的MCC大鼠模型;应用平衡木实验(BBT)及噪音横杆跑动实验(BWT)于伤后1~10d对MCC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析测试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60.00±0.00)s比较,MCC组大鼠在伤后第1天平衡时间明显缩短至(54.50±13.89)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4天恢复正常.BWT结果显示伤后第1天步入潜伏期明显延长,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10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分别为:(20.54±21.89)s、(14.34±18.71)s、(14.50±20.76)s、(13.84±18.99)s、(9.48±15.51)s、(4.99±2.45)s、(5.98±7.28)s、(4.38±2.98)s、(5.60±9.28)s和(6.74±10.75)s.除第9天外,其他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WT评分结果 显示伤后第1~3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7±1.91)s、(4.37±1.65)s和(4.37±1.65)s.结论 MCC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障碍,平衡功能恢复快,协调运动与认知功能恢复较慢.

    作者:高林波;于建云;石泉;江乐盛;李娟娟;李俊祥;郭泽云;冯忠堂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癔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癔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78例癔症患者和58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所有的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2)社会支持量表,以主观支持[(22.79±5.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生活质量总体[(12.40±3.43)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具体因子是疼痛不适[(16.73±2.58)分]、睡眠[(8.25±1.94)分]、负性情感[(16.11±3.11)分]、医疗依赖[(16.52±3.29)分]、工作能力[(13.63±3.27)分]、性生活[(10.17±2.85)分]、生活安全感[(11.23±2.97)分](P<0.05~0.01);7个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6个维度中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领域、环境领域四个纬度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癔症生活质量的因素是抑郁、主观支持、恐怖.结论 癔症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低;情绪低落、药物依赖、社会功能下降、主观情感上获得的支持缺少,是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关键原因.

    作者:高华;吕锋;郑永梅;宋晓丽;许家玉;韩邦海;余西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吗啡和精神兴奋剂的行为敏感化及其神经生物机制

    反复注射精神兴奋剂如可卡因(cocaine,COC)、安非他明(amphetamine,AMPH),会引起部分由药物导致的行为的逐渐增加,这不是由运动中枢直接激发的简单运动,而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诱发,对环境刺激进行感知运动整合后产生的,被称为精神运动(psychomotor)[1].中枢神经抑制剂如吗啡(morphine,MOR)等,也具精神运动的兴奋效应,但其药效的发挥是双阶段的(biphasic):在低剂量时刺激精神运动;而在高剂量,当药物尚未被完全吸收时,也表现出刺激效应,完全吸收后则抑制精神运动[2,3].

    作者:李幼虹;郑希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癌症患者社会支持评定工具的应用研究

    社会支持是一种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Wallston等[1]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与他人或群体接触,以获得信息、安慰及保证.在我国,社会支持被理解为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2].社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3].

    作者:裘佳佳;胡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针治疗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观察

    幻听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现率为74%.笔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的顽固性幻听患者采用晕听区电针的治疗方法,并同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海;胡银虎;颜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不同时段强迫游泳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选择性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的强迫游泳应激对海马依赖性空间学习记忆和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选择性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为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应激1次组、应激1周组、应激2周组和应激4周组,每组动物12只.应激模型为强迫游泳.应用Morris水迷宫(MWM)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情况.采用改良Nissl染色方法 观察海马CA1区和CA3区锥体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MWM定位航行实验中,前6个和后4个实验各组的逃避潜伏期(EL)各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7和第8个实验应激1周的大鼠EL[分别为(9.80±2.84)s和(9.78±4.64)s]显著少于其他4组[分别为(48.08±16.95)s和(42.65±19.22)s,(40.54±14.23)s和(29.44±14.36)s,(45.64±17.61)s和(45.28±15.07)s,(41.59±16.07)s和(37.77±13.14)s,P<0.05],后4组的EL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记忆保留实验中,应激1次[三次成绩分别为(37.86±24.82),(20.22±13.83),(18.95±14.77)]、1周[三次成绩分别为(19.26±15.74),(13.51±6.15),(11.16±6.70)]及2周[三次成绩分别为(48.39±16.96),(34.49±17.01),(33.26±23.42)]的大鼠E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应激4周的大鼠EL[三次成绩分别为(55.43±7.10),(44.03±13.58),(36.01±9.19)]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应激1周(3.22±1.17)的大鼠60s内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78±0.5)(P<0.05),其他各应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的锥体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激4周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量(34.00±5.77)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不同时段的应激对大鼠海马依赖性空间学习记忆具有选择性作用,慢性应激选择性损害海马CA3区神经元.

    作者:郑晖;马光瑜;许崇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慢性心理应激小鼠胸腺免疫细胞凋亡损伤的研究

    目的 观察慢性束缚应激下小鼠胸腺病理改变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探讨应激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损害作用及途径.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应激,每天1次,每次8 h,持续2周.应激后处死小鼠,制作胸腺HE片、免疫组化Caspase-3片,在显微镜下进行免疫阳性细胞记数并显微拍照.结果 应激后小鼠胸腺组织形态改变重量下降[NC组(0.1000±0.0193)g vs SS组(0.0703±0.0205)g,P<0.01],胸腺指数下降[NC组(0.0034±0.0003)vs SS组(0.0028±0.0007),P<0.05],同时应激组胸腺Caspase-3阳性细胞率增加[NC组(15.6±3.91)%vs SS组(55.2±7.12)%,P<0.01].结论 慢性心理应激能造成胸腺损伤,Caspase-3参与了应激状态下胸腺免疫细胞损伤.

    作者:杨宁波;吴爱勤;陈文;贺丹军;李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 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可塑性的效应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噻奈普汀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形态的效应.方法 将4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及应激给药组,每组15只.高尔基(Golgi)镀染法测定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及一级树突直径,常规透射电镜观察树突细胞骨架特别是微管的改变.结果 应激给药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分支数目[(15.37±1.54)支]较应激组的分支数目[(13.06±1.28)支]明显增多,与对照组[(16.29±1.95)支]差异无显著性;一级树突直径[(5.74±0.87)μm]较应激组[(6.41±0.94)μm]明显变小,与对照组(5.67±0.83)μm无明显差别;与应激组比较,应激给药组树突骨架基本完整.结论 噻奈普汀可抑制慢性应激导致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顶树突可塑性的改变.

    作者:金海燕;刘少文;杨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噻奈普汀对强迫游泳应激大鼠行为及血清皮质酮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激导致大鼠行为和血清皮质酮浓度的改变以及噻奈普汀的抗抑郁机理.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4周应激组、4周应激给水组和4周应激给药组,各应激组大鼠连续给予强迫游泳试验4周,每天持续15min.游泳后给予灌胃,4周应激给药组按50mg/kg给予噻奈普汀生理盐水溶液灌胃,4周应激给水组按相同比例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采用Open-Field法评定行为,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皮质酮水平.结果 应激后对照组爬格数明显高于4周应激组和4周应激给水组(47.50±29.66)次,(12.67±11.38)次,P<0.05;(47.50±29.66)次,(7.67±3.01)次,P<0.05),而与4周应激给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大鼠修饰次数明显高于4周应激组和4周应激给水组[(7.00±1.79)次,(2.50±2.35)次,P<0.05;(7.00±1.79)次,(3.17±3.19)次,P<0.05],而与4周应激给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血清皮质酮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结论 应激可以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增加和皮质酮激素水平升高,噻奈普汀可以有效减少应激所致焦虑样行为.

    作者:张强;柳威;郑伟武;陈夫银;赵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出租车司机驾驶疲劳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比较

    目的 探讨和评估驾驶疲劳前后的P300变化.方法 测量20名健康男性白班出租车司机驾驶前后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并对被试的主观疲劳感做出评价.以同一批司机在休息日的同时段测量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驾驶疲劳组P300波幅变化在驾驶疲劳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Z点的P300平均波幅在驾驶前后分别为(8.0±2.8)μV和(6.2±2.1)μV,P<0.05],而在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PZ点前后的平均波幅分别为(7.9±2.3)μV和(8.6±3.8)μV].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波幅差值能够为驾驶疲劳的评估提供神经电生理证据.

    作者:宋健;苗丹民;李婧;刘练红;刘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家庭功能、父母监控及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目的 了解家庭功能、父母监控及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方法 以137名少年管教所未成年犯罪人和140名普通中学生为样本,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及父母监控问卷进行施测.结果 犯罪少年与普通少年在家庭适应性[(3.09±0.71)分,(3.3±70.58)分]、家庭沟通[(3.29±0.93)分,(3.57±0.81)分]、父母关注[(4.28±0.82)分,(3.82±0.86)分]、父母监控[(2.30±0.88)分,(3.44±0.66)分]冲动冒险性[(3.47±1.01)分,(2.74±0.76)分]、自我情绪性[(3.22±0.91)分,(2.70±0.65)分]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家庭沟通(OR=0.510,P<0.01)、家庭矛盾(OR=2.121,P<0.01)、父母关注(OR=4.741,P<0.01)、父母监控(OR=0.413,P<0.01)以及冲动冒险(OR=2.046,P<0.01)、自我情绪性(OR=1.632,P<0.01)等维度对青少年犯罪具有影响作用.结论 家庭功能、父母监控、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有显著预测作用.

    作者:段晓英;黄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伴发抑郁情绪的帕金森病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研究

    目的 研究伴发抑郁情绪的帕金森病(PD)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 选取伴发抑郁的PD患者(PDD组)36例,PD非抑郁患者(PDND组)共44例,进行整体认知功能和记忆功能的评定.结果 记忆商(MQ)[PDD组(40.28±8.91)分,PDND组(76.55±7.04)分],短时记忆[PDD组(20.39±7.02)分,PDND组(34.25±6.69)分],长时记忆[PDD组(15.28±3.56)分,PDND组(34.25±6.69)分],PDD组明显下降,瞬时记忆无显著改变;Fuid物体记忆测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记忆障碍和抑郁的关系可能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致病机制并且交互影响.PDD患者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功能明显减退,抑郁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影响认知功能的改变,对PD伴发的抑郁进行治疗可能会改变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王正则;李敬诚;张猛;周华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