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训练对慢性应激大鼠β-内啡肽分泌的影响

颜军;金其贯;顾晓明

关键词:运动训练, 应激, β-内啡肽, 下丘脑, 血清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应激大鼠β-内啡肽(β-EP)分泌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训练后期给予3周的冷刺激,测定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的含量.结果①经过3周的冷应激后,大鼠产生显著的身心变化,下丘脑和血清β-EP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从而表明冷应激可使机体β-EP的合成和释放增多.②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β-EP含量显著下降;而对运动训练的大鼠施加冷刺激后,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以中等负荷运动训练组为明显.结论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内源性β-EP的释放,有效对抗大鼠机体对冷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分泌功能的稳定.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束缚应激的中枢介质-促皮质释放激素

    应激引发机体的非特异适应机制,引起自稳状态的改变,甚至导致疾病.应激反应的中枢效应主要发生在HPA轴,而核心是CRH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特别是慢性应激时的大量增加造成适应机制的障碍.

    作者:唐已婷;陈家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环类抗抑郁药联合极化液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极化液为心血管科常用之治疗方案.由于该治疗方案在临床的反复应用,它在其他方面的治疗作用也逐步显示出来.本资料观察了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联合极化液治疗抑郁症的情况,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缪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济南市200O年性传播疾病监测分析

    济南市2000年共报告性传播疾病(STD)12 36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24.78/10万,比1999年增长了14.61%,现将有关性病流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是来自济南各个监测网点报告的确诊病例,包括省市县级各大医院、厂矿医院妇科、泌尿科、小儿科及皮肤病、性病专业机构门诊,还有婚前检查,不孕科和特殊人群查体的病人为监测人群.

    作者:刘永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社会肇事行为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社会肇事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并应用精神卫生筛查表及各类社会危害调查表对病人的社会危害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病人总的社会危害率为22.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离婚、家庭关系差者和小学文化程度的病人社会危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多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精神发育迟滞病人社会危害行为产生的因素,依次为经济活动、社会责任感、劳动能力、劳动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经济情况及母孕期异常情况.结论精神发育迟滞程度较轻,具有一定经济社会活动能力并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病人社会危害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接明祥;刘萍;张梅;姜翕球;宫玉柱;张同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行为类型对输卵管结扎者情绪与生理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行为类型输卵管结扎受术者手术应激的焦虑情绪及血皮质醇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83例输卵管结扎术受术者,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后分为A型行为和B型行为两组,手术前1周和手术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情绪及检验血皮质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受术者手术后SAS评分及血皮质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手术前有明显增高,A型行为组增高更显著.结论行为类型影响输卵管结扎术应激的焦虑情绪及血皮质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宋汝峰;邓永青;石寿森;田爱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国潜呼吸与情志导引术对中晚期癌症的辅助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中国潜呼吸与情志导引术对中晚期癌症的辅助疗效.方法以中国潜呼吸与情志导引术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达标训练,共十二项达标目标,按五级评分,满分为60分,>36分为达标,<36分为未达标.结果 10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在相同措施的常规治疗下进行中国行为达标训练三个月后,达标者65例,未达标者42例.有效率分别为81.80%,50.00%(x2=12.1210,P<0.01).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在生活质量上和NK细胞计数上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癌症患者在常规治疗下进行中国潜呼吸与情志导引术达标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国富;石永刚;韩文龙;李红;马桂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原西氏胶囊与一氧化氮对高原移居者脑-体功能作用的研究

    目的应用行为功效学的方法观察高原西氏胶囊与一氧化氮(NO)对高原低氧条件下人脑-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进入海拔4100米25天的某部高原适应性训练部队青年士兵45人,分别给予口服高原西氏胶囊(B组15人),吸入低浓度NO(C组15人),同步进行实施五天,第一天始,每日加大指标量进行踏阶梯运动.五天后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进行左右手指交叉敲击与左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测验,并设立对照组(A组15人),进行A、B、C组实验前后测验结果的对比评价.结果实验前三组测验交叉对比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服药后与服药前比较,左右手交叉敲击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5或P<0.01);左右脚交叉动作频率的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A组比较,总次数和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C组NO吸入后与吸入前比较,左右手交叉敲击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左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与A组比较,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高原西氏胶囊和NO均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高原低氧条件下人脑-体工作能力和体力,NO作用稍优于西氏胶囊.

    作者:马勇;张西洲;哈振德;张素萍;崔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癌化疗患者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肺癌化疗患者焦虑的相关性,为帮助患者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减轻其焦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便利抽样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50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组患者的SAS、SSRS评定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焦虑与社会支持有显著负相关性(r=-0.459,P<0.001).结论社会支持可作为护理干预的手段之一,帮助患者降低焦虑情绪,增强其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承受力,以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

    作者:李慧莉;贾晓燕;王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心电图测定

    作者选择长期居住本院的达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心理应激反应测定,以了解心理应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符合如下条件纳入研究范围:①CCMD-2-R精神分裂症标准;②住院5年以上;③心电图检查正常;④无高血压及冠心病史.共66例,其中男4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4.7±25.6)岁.

    作者:伍业光;滕受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理性情绪疗法支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目的探讨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心理和精神障碍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随机分组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给予药物+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差异(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除强迫一项外,均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不同程度出现心理和精神障碍,理性情绪疗法支持治疗是有效的,且较单纯药物治疗好.

    作者:丰丙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城乡社区自杀死亡率前瞻性观察

    目的研究城乡社区人群的自杀死亡率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探讨自杀死亡原因和自杀方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城乡8个观察区,自1988年至1992年对其自杀死亡状况进行5年前瞻性观察.结果观察区5年间≥15岁人群中共自杀死亡423例,5年的逐年自杀死亡率分别为10万分之17.75、27.29、25.26、18.31和22.96.年平均自杀死亡率为10万分之22.32.主要自杀原因为家庭纠纷、失恋和精神疾病,主要自杀方式为服毒和自缢.结论本观察区中的自杀死亡率、自杀原因和自杀方式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与国外资料相比本观察区自杀死亡率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

    作者:张敬悬;翁正;秦启亮;马登岱;柴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交往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91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①精神分裂症患者MCMQ的回避、屈服因子分及SAD评分明显偏高,而面对因子分明显偏低;②MCMQ面对因子分与SAD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回避、屈服因子分与SAD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偏向以消极的回避、屈服为主,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困难,心理行为指导和应激干预工作应予重视.

    作者:胡号应;吴福喜;陈艳;钟潇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机械通气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机械通气支持呼吸作为抢救措施已广泛应用临床,机械通气+呼吸机作为强烈的应激源作用于机体,机体会采取一系列的应对行为进行适应,其适应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护士协助病人尽快适应不可避免的应激源,产生积极有效的应对行为.自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57例病人采用了心理干预,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月兰;李玉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海马及皮层的氧自由基损伤与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关系

    目的探讨海马及皮层的氧自由基损伤与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分别制备海马和皮层氧自由基损伤的大鼠模型,采用条件性回避反应法分析海马损伤模型和皮层损伤模型的学习能力改变和记忆能力改变的差异.结果皮层损伤模型学习能力的下降甚于记忆能力的下降;而海马损伤模型记忆能力的下降甚于学习能力的下降.结论皮层和海马在学习和记忆均有作用,且皮层偏重于学习功能,而海马偏重于记忆功能.

    作者:姜招峰;周翔;杨翰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学生镇静催眠药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调查医学生镇静催眠药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自编镇静催眠药使用状况调查表、SAS、SDS、应对方式调查表调查了784名医科大学生.结果医学生镇静催眠药使用率为7.8%,年龄、年级、来自农村或城市对使用率有一定影响;配对研究发现,服镇静催眠药的医学生SAS、SDS、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医学生使用镇静催眠药有自身特点,应引起重视.

    作者:崔明;敖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强迫症与活性氧自由基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酶活性变化在强迫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30例强迫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血中SOD、GSH-PX活性、GSH含量和血清中LPO含量.结果强迫症组LPO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SH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强迫症组SOD、GSH-PX与LPO,SOD与GSH-PX均呈显著直线正相关(P<0.05~0.01);正常对照组GSH-PX与LPO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组LPO与SOD含量的改变具有相关性(P<0.01);对照组LPO含量变化则与GSH-PX相关(P<0.01).结论提示强迫症患者体内存在自由基代谢异常.

    作者:刘盈;李鸣果;丁宝坤;金魁和;王玉;李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评定54例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与54例老年非心身疾病患者和健康老人对照.结果老年心身疾病患者的活动、日常生活、健康、近期支持、总体精神状况和总指数均差于两个对照组.老年心身疾病患者所患疾病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结论良好的病情控制,进行心理干预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

    作者:关念红;张晋碚;易欢琼;唐济湘;陶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家庭治疗多次住院酒依赖患者疗效分析

    酒依赖的治疗临床上是个难题,我们对于20例多次住院酒依赖患者进行了家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998年至1999年2次以上入本院治疗的20例病人参加本研究,全部为男性,年龄(46±14.5)岁;职业:工人7例,干部3例,农民10例;文化程度:小学2例,初中12例,高中以上6例;饮酒年限(16±4.5)年.日饮酒量(白酒)(482±264)g;住院次数:2次者15例,3次者4例,4次者1例.所有病例符合酒精依赖诊断量表(SCID-AD)[1],及CCMD-Ⅱ-R关于酒依赖的诊断标准.

    作者:李树敏;陈忠;田胜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1O例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卫生及适应状况的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人格、社交、学习等状况,探讨影响他们再适应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10例研究对象作SCL-90、EPQ、社交回避苦恼量表、学习成绩以及相关因素调查,对适应良好和不良组作特质应对、父母养育方式以及精神卫生、离异时间、抚养对象、亲子关系等对照研究.结果 SCL-90大多数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P<0.05),有自杀观念占23%,人格问卷中P、N、E,一个或多个因子高于常模占56%,社交困难占40%,成绩显著低于平均分(P<0.05).适应不良组的消极应对分、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干涉过度、母亲偏爱分显著高于适应良好组(P<0.01,P<0.05),成绩以及与非监护人关系差(P<0.05),监护人心理卫生问题多(P<0.05).而离异时间、抚养对象、人口学指标等无显著差异(P>0.05),男生个性问题发生率高,成绩差,较女生适应困难.结论研究对象不良心理、社会交往及学习困难发生率高,影响他们再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和监护人心理状况以及能否获得非监护人的关爱.

    作者:周敏娟;姚立旗;江力勤;王力健;姚瑶;王韵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国外Leedom等报道Ⅱ型糖尿病患者,用Beck抑郁量表测评发现74%患者的得分在抑郁范围,35%的患者得分在重度抑郁范围[1].国内报道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比一般人高12%~20%,且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有消极影响[2].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其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情绪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董中霞;李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