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祥;罗素萍;杜志恒;闵水平;孙上明;张应贵;陈广幸;钟振宇;梁亮标;向进;何玉琴
目的探索睡眠剥夺的脑机制.方法该研究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用fos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量睡眠剥夺12h、24h、48h、72h、96h组、大平台对照组、正常单独饲养组脑中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睡眠剥夺使fos蛋白在脑干中不同区域的表达不同,主要区域有孤束核、臂旁核、脑桥被盖核、脑桥网状结构、蓝斑下核及被盖背外侧核.结论这些脑结构同异相睡眠有关,但不存在着明显地随睡眠剥夺时间延长表达增多的现象.
作者:宋国萍;皇甫恩;苗丹民;冯学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在押罪犯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方法对1994年后经该院鉴定的87例与1993年前鉴定的33例在押罪犯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94年后组在押罪犯鉴定的案例明显增加(P<0.01).服刑能力的鉴定,1994年后组较多(P<0.01),服教能力的鉴定,1993年前组较多(P<0.05).1994年后组经济类案件有上升趋势(P<0.05),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有明显下降(P<0.01),诊断为拘禁性精神障碍的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押罪犯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已成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法定能力的评定需进一步入研究.
作者:冯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疾病.目前,在卫生系统健全、市场经济好的欧美地区,35%抑郁症能接受正规治疗,而中国抑郁症的治疗率仅为5%[1]0,未被诊断或虽已诊断但处理不当的抑郁症病人,就不得不为此付出巨大的心理、生理和经济的代价,因此有必要对抑郁症病人就诊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徐广军;田光升;王焕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作者对再次入院肝炎患者的心理行为改变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护理对策作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为我院自1999年9月~2000年12月再次住院的慢性肝炎患者共210人(A组),同期首次住院肝炎患者(重肝除外)260人(B组).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即往均无精神病史,诊断符合2000年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作者:刘华;周慧玲;薛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醒脑液是以人参、大黄炭、丹参、淫羊藿、桂枝、枸杞子、石菖蒲为主组成的防治老年性痴呆的方药.自1997年6月~2001年6月,对该方进行临床对照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炳绪;王彦英;王福兰;刘永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汽车驾驶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对于客车可机来说,每天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生活无规律的状态,他们的心身健康状况对于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对90名中长途客车司机的心身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立谦;殷华;马光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疾病,通常占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病人的25%[1].477例猝死于非前列腺疾病的尸检报告[2]:前列腺炎占24.3%,其中96.6%为慢性前列腺炎,20~49岁占79.6%.Blacklock[3]通过心理测试认为:与正常人群比较,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更喜欢陈述自己与焦虑有关的躯体不适和疼痛,表现为过度紧张的行为类型.我们在长期泌尿外科门诊实践中发现:许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此,我们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例慢性前列腺炎和同期就诊且年龄文化程度等相近的16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尿道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大;卢子杰;张平;黄树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何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是摆在医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面前较为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宝山区1999年的自杀人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降低自杀率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施永斌;赵宝龙;朱宏伟;刘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和常见病,多年来,临床主要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认为发作得到控制即达到目的,常常忽视了患儿的心理问题.实际上,心理障碍往往是癫痫的诱发因素并直接影响疗效.本文就80例学龄癫痫儿童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2年的心理障碍干预,收到很好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葳;陈莹;李俊梅;于淑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解老年前期及老年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抽取肇庆市端州区50岁以上的人群912例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根据老年期人群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提出心理干预措施,为提高老年期人群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对整体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作者:尹梅祥;罗素萍;杜志恒;闵水平;孙上明;张应贵;陈广幸;钟振宇;梁亮标;向进;何玉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血液肿瘤在我国是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目前多采用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治疗,且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一般病人住院需要2~4周.治疗过程中,种种化疗和检查等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和并发症,这样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出现心理(情绪)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又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康复,并有可能加速病情的发展[1].因此,作者认为除了一般的躯体治疗和护理外,极有必要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本研究通过探讨血液肿瘤病人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为提出心理护理对策而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作者:顾华英;温盛霖;陆慕真;戈兰;李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色彩与心身健康的相关性.方法用自制的色卡(四种基本色、六种辅助色)、康奈尔健康问卷对2450名被试进行了测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色彩选择与心身健康有相关性,且有年龄、性别的差异.结论不同的色彩选择序列反映不同的心理身体健康水平.
作者:赵丽珍;刘相辰;段黎明;苏日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有文献报道[1],过高的剖宫产率不仅不能控制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反而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危害母要健康.当前只有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确保母婴安全,剖宫产率才会逐渐下降.本文对285例头位初产妇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实行计划分娩,并与同期随机抽样条件相似者100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计划分娩在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利华;李秋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脑动脉硬化症多见于老年人,早期常以脑缺血症状出现,若不注意易造成误诊,至晚期则出现脑实质损害,是许多严重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动脉硬化症并发焦虑抑郁状态呈增长趋势,应用心理学技术对其进行临床研究,国内报道较少.为了探讨脑动脉硬化症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92例老年脑动脉硬化症焦虑抑郁状态进行了检测,并与86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同想;田径;卢斯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行为特征,找出行为与支气管哮喘相互关系的规律.方法使用Rutter行为量表(父母用)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人做心理测验,先将男女在一组比较,再将男女分成两组分别比较,将每组的总分数、神经质(N)和焦虑(A)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再分析检验组具体的行为问题的发生频率.结果总体比较检验组的总分及神经质和焦虑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检验组总分=10.93±4.68,对照组总分=6.83±4.78,t=4.76,P<0.001,检验组N分=1.80±1.05,对照组=1.03±1.30,t=3.54,P<0.001,检验组A分=1.93±1.40,对照组=1.03±1.01,t=4.04,P<0.001;男患儿组的总分与N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检验组N分=2.13±1.07,对照组=0.89±1.30,t=4.23,P<0.001;女患儿组的总分与A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检验组A分=2.14±1.39,对照组0.92±0.99,t=3.65,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较普通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在生物学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行为问题矫正.
作者:傅振荣;马连美;张加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慢性病程的综合病症.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家庭环境包括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教育的好坏和社会对癫痫病人的看法与态度等,对癫痫的发病、治疗、预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崔诚;李森美;林纯良;陈政雄;杨潮武;秦才来;林微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慢性发作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多年来,对癫痫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而忽视了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社会适应行为的障碍是导致患儿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本文观察了72例癫痫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状态,并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成军;刘清泉;苏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3名高中生进行测试,并与有关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与中国常模相比,FES-CV中多数分量表得分较低;女生在亲密度、情感表达分量表评分高于男生.SCL-90总分与FES-CV的亲密度、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其FES-CV多数分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有心理问题者其FES-CV多数分量表评分较低,矛盾性评分较高.结论家庭环境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作者:谢虹;艾宪淮;朱宝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和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02例海洛因依赖者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5-HT2C受体基因cys23/set23多态性分布.结果海洛因依赖组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 VNTR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5-HT2C受体基因的set23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9%.结论未发现海洛因依赖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外显子ⅢVNTR多态性相关联,在中国汉族人未发现5-HT2C受体基因cys23/ser23多态性.
作者:赵敏;杨德森;郝伟;张向晖;张亚林;李凌江;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综合行为干预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150例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综合行为干预措施,时间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1年后应用生命质量测评表评估患者生命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生命质量总分从2.3±0.4下降到1.59±0.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由1.95±0.5降为1.43±0.3,社会活动评分由2.59±0.5降为1.63±0.5,抑郁心理评分由2.47±0.4降为1.59±0.3,焦虑心理评分由2.21±0.3降为1.78±0.2,对照组各项评分无明显改变.结论综合行为干预能改善COPD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金静;金厥顺;陈文杰;钱慰平;朱晓艳;杨丽萍;杨玉妹;高育瑶;蔡映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