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卵管阻塞介入性治疗108例分析

严冬梅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 介入性, 输卵管疏通术, 妊娠
摘要:目的 探讨放射介入法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08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在X线监视下,用导丝经宫腔行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结果 输卵管腔完全梗阻31例,共58条输卵管中49条获管腔再通,再通率为84.5%,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29.0%,异位妊娠率为12.9%,管腔再塞率为12.1%.管腔不完全梗阻77例,共145条不同程度梗阻的输卵管,行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1年内妊娠率为61.0%,异位妊娠率为6.5%,治疗有效率为89.7%.结论 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对输卵管性不孕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军队小医院人力资源困境分析与对策

    人力资源是构筑医院资源的第一要件,是一切资源中关键的资源,是活跃、积极的生产要素[1].本文通过对医院现有人力资源情况的分析,以期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保持医院持久的竞争实力和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为保障部队战斗力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满足人们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

    作者:陶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脂血症65例临床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之功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其尚有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作用,经与地奥脂必妥进行比较,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传岐;刘跃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内压疮的研究及护理新进展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对压疮的防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压疮的发病率与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1].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它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大量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疾病的康复[2].

    作者:赵霞;周立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之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常利用的参考工具.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文以2004年版《报告》[1]与《总览》[2]为依据,以其中的生物医学类期刊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

    作者:戎文慧;李娜;胡晓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在一定范围内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比如当剖宫产率从≤10%增加到20%~30%时的确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据报道至90年代已上升至40%~50%[1,2],随着剖宫产率的急剧上升,围产儿死亡率反而升高[3],另外剖宫产率的上升也未减少新生儿窒息率[4].并且有些剖宫产的严重并发症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因此提高对剖宫产术的认识是产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王新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某部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调查分析

    为了查明我部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我们对2005年度参加基础训练的新兵696人军事训练伤做一调查研究,旨在为今后新兵基础训练期间的军事训练伤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宁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军队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感染的研究在国外已得到广泛重视,对职业暴露所致的疾病感染亦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而我国尤其是部队医院在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为了解部队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认知情况,我们对部队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发现部队医务人员在职业防护认知方面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可行对策.

    作者:张旭;郑永波;梁椰林;周立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理论、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理论课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传统的实验教学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满足于验证理论知识,忽视对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摆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几年来,我们立足现有条件,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狄柯坪;杜军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内银杏叶化学成分及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1].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性味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改善微循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2,3].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国内开始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并相继研制成制剂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EGB)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33%,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3.99%[4].由于银杏叶独特的药理和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下,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渴求更加强烈,因而使其成为全球研究药物的热点.

    作者:李金生;赵琪;郝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儿面、颈部烧伤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小儿因开水、热汤烫伤较常见.我院2003年8月~2006年6月共收治164例小儿面、颈部烫伤,占小儿烧烫伤42%.因小儿病情变化快,观察与护理必须更加细心、认真.通过对164例小儿面、颈部烫伤患儿的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江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就我院2003年~2005年收治的206例胃大部切除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菅凤兰;蒿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子宫横纹肌肉瘤腹腔镜手术及探查的病例分析

    子宫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一种来源于原始间充质而显著倾向于肌源性分化的高度恶性的子宫肉瘤[1].国内外除少量的小样本总结报道外,大部分只是个案报道.由于该病罕见,故临床易误诊和漏诊.现就我科1例子宫横纹肌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玲;王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输卵管阻塞介入性治疗108例分析

    目的 探讨放射介入法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08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诊断为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在X线监视下,用导丝经宫腔行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结果 输卵管腔完全梗阻31例,共58条输卵管中49条获管腔再通,再通率为84.5%,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29.0%,异位妊娠率为12.9%,管腔再塞率为12.1%.管腔不完全梗阻77例,共145条不同程度梗阻的输卵管,行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1年内妊娠率为61.0%,异位妊娠率为6.5%,治疗有效率为89.7%.结论 介入性输卵管疏通术对输卵管性不孕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

    作者:严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问号切口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基底节区脑出血多由于高血压所致,当患者出血量在40 ml以上时,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手术切口的设计对于血肿的显露以及手术中的操作有明显的影响.在经过多次的手术切口改良之后,我们应用小问号切口开颅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收到满意效果.2001年3月~2005年10月,共治疗168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瑞锁;王满;窦志;马树成;张皓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与展望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的确立,国内外有关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结合对相关文献的复习,将我国护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计惠民;黄敏捷;韩淑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职业安全和防护是医护人员健康的保证

    近年来职业安全是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职业安全问题严重威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患者需要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样,医护人员也只有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者:张秀英;张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推进我院教育转型的几点思考

    军队院校教育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型,是我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变和调整,是促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者:张宇辉;刘水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教学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也使病理学教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笔者自1999年开始尝试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病理学授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元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军事训练致运动性晕厥18例救治体会

    2004年6月以来,我部在5 km武装越野和400 m障碍训练中先后发生运动性晕厥18例,经现场及时救治均获成功.

    作者:卢跃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CD41、CD62p的表达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小板CD 41、CD 62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8例行PCI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对照组40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CD41、CD 62p的表达.结果 CD 41、CD 62p水平在PCI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显著性下降,随后逐渐升高,术后4 h达到峰值.不稳定心绞痛组CD 41、CD 62p在术前及峰值水平均较稳定组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CD 41、CD 62p水平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血小板活性在PCI前后有动态改变,血小板激活状态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李俊勇;孙智敏;齐晓勇;王燕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