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红;黄恩喜;姜瑞芝
目的:建立乙肝冲剂中大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肝冲剂中大黄素的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4%,HPLC分离定量测定,其线性回归方程y=-4414.31+53127503X,相关系数r=0.99994.结论:分析结果良好,可用于乙肝冲剂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孔铭;包贝华;张丽;张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步长脑心通对中动脉局灶性栓塞模型大鼠血浆及下丘脑组织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VIP浓度.结果:脑心通可以升高缺血早期血浆VIP水平,但降低缺血晚期下丘脑组织VIP浓度.结论:在中风早期和晚期,脑心通调节VIP的机制不同.
作者:李沧海;李兰芳;林玉红;周军;郭淑英;姜楠;郭建友;霍海如;姜廷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贯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小鼠悬尾、小鼠强迫游泳及利血平拮抗实验.结果:贯郁胶囊1.2g/kg、0.6g/kg均可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1,P<0.05),并且均可显著对抗利血平所致的小鼠体温下降、眼睑下垂及运动不能(P<0.01,P<0.05).结论:贯郁胶囊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王景霞;张建军;白晓菊;宋树立;钟赣生;张德芹;李伟;欧丽娜;高学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葛根微粉在药效和体内吸收动力学的特点,为微细化工艺在中药中的正确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凝血时间和脑中MDA的含量,来观察葛根微粉的药效.给大鼠灌胃葛根微粉,通过用HPLC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过程.结果:中剂量的葛根微粉显著延长小鼠的出凝血时间.大中小剂量(1.2,0.6,0.3g·kg-1)的微粉均可以显著降低脑中MDA的含量.灌胃葛根微粉后,血中葛根素达峰时间为0.344±0.085h,峰浓度为2.23±0.32μg·mL-1.结论:葛根制成微粉后灌胃,在大鼠体内释放和吸收较快,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活性.
作者:王雪莉;苏慧;邢东明;陈芸芸;陶佳林;丁怡;杜力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土牛膝口服液治疗咽喉炎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鼠耳肿胀法、足肿胀法、毛细血管通透性法、醋酸刺激扭体法.结果:不同剂量土牛膝口服液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及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作用不明显.结论:土牛膝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而镇痛作用不明显.
作者:吴庆光;苏洁贞;刘明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1年5月~2002年8月,我们用抗心梗合剂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4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1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以正交试验法选择增液汤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梓醇、肉桂酸、哈巴酯苷的加权峰面积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增液汤的佳提取工艺为:12倍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4次,每次1.5h.
作者:巩克民;赵怀清;任洁;唐淑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纤方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T细胞亚群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肝纤方(制大黄、鳖甲、首乌、赤芍等)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并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86例随机对照观察2年.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采用联合应用肝纤方和拉米夫定治疗后各项肝纤指标含量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组,(P<0.01或<0.05):CD+4、CD+4/CD+8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大,CD+8下降的幅度也较对照组大(P<0.01).结论:联合用药改善了患者的免疫状态,更有利于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试用价值.
作者:洪淇;沈伟生;杨宏志;张永强;戴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药剂型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都较系统地记载了汤剂、栓剂、浸出制剂、丸剂等中药传统剂型;
作者:郭宇洁;马燕琼;吴晓洋;刘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胸痹颗粒对心肌缺血病人心电图改变的意义.方法:随机设治疗组116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50例,主要观察ST-T波的改变情况以及主要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心电图的改变以及对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痹颗粒对改变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及主要临床症状疗效可靠.
作者:王晨晨;张雯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总结了近10余年来有关丹参及其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资料,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房室模型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一些看法.
作者:周立运;朱晓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参皇霜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参皇霜中蜂王浆进行鉴别;薄层扫描法测定参皇霜中人参皂苷Rg1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为2.69%(n=5),重复性试验RSD值为1.48%(n=5).结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参皇霜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陈英红;黄恩喜;姜瑞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五福心脑清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开颅后,用三氯化铁局部损伤血管形成的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MCAT),观察五福心脑清治疗给药对行为障碍、脑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福心脑清高、中两个剂量组(1.24、0.62g/kg)给药五次,可使脑梗塞范围显著减少,行为障碍程度明显改善.结论:五福心脑清对大鼠局灶性脑梗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伍迎红;王彦礼;熊玉兰;孙建辉;周钟鸣;王钦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血通口服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性和生化指标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脑血通口服液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血小板聚集、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脑血通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和血栓素B2与6-酮-前列腺素F1a比值.结论:脑血通口服液通过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生化指标发挥抗脑缺血的作用.
作者:于震;周红艳;王军;王玉升;刘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春雨烧伤膏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机理.方法:用鼠耳肿胀法和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春雨烧伤膏各剂量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具有见效快、维持时间长的特点;对热致痛具有显著镇痛作用且持久达2h以上,对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显著降低小鼠扭体次数和延长小鼠疼痛的潜伏期.结论:春雨烧伤膏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作者:杨广民;王宇红;张迪光;张志国;刘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了贞糖康胶囊中女贞子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女贞子,并且,以HPLC法对贞糖康胶囊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色谱柱为岛津产CLC-0DS(150mm×6.0mm,5μm);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5:15:0.035:0.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25℃.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7%和100.7%,RSD%依次为1.5%和1.8%(n=5~6).结论:该法可作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应用.
作者:何夏秋;贺建华;刘会涛;郭宇洁;徐辉;刘建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薄层扫描法测定肝豆灵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超声法制备,以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检测波长437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974μg~4.87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0%,RSD=2.63%.结论:本法快捷,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质量的控制.
作者:孔树佳;徐先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回生片中两头尖皂苷D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两头尖皂苷D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49%,RSD为1.53%;结论:本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回生片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王兆华;耿莉;张大军;赵玉兰;杨映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确定健脾促动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水提液出膏率和总黄酮含量、正丁醇浸出物量为指标,选择挥发油的提取、包合条件及水提液的精制条件.结果:加水10倍量、浸泡3h的挥发油得率高;挥发油包合时其与β-CD的配比为主要影响因素;水提液醇沉浓度为70%时出膏率低而总黄酮含量和正丁醇浸出物含量高.结论:提取挥发油条件为加水10倍量、浸泡3h后提取8h;挥发油包合条件为油:β-CD:水=1:6:100,50℃搅拌2h;水提液的醇沉浓度为70%.
作者:曾祖平;何薇;王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川芎嗪保护内皮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包含500个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运用制备的心血管寡核苷酸芯片研究川芎嗪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川芎嗪(40微克/毫升)作用培养内皮细胞24小时后,寡核苷酸芯片分析筛选出川芎嗪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基因25个,其中上调基因7个,下调基因18个,包括一些与免疫、血管舒缩、细胞粘附、凝血、抗氧化、细胞生长、信号转导及物质代谢的相关基因.结论:川芎嗪在基因水平通过多环节调节内皮功能.
作者:吴红金;吕俊萍;马增春;王升启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