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汉深;汪平;薛松;陈宝国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会阴切口处理和人工肛门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距肛缘6 cm以下的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共96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会阴切口均一期缝合,仅6例(6.2%)骶前感染,有脓性分泌物,经换药半月痊愈;人工肛门康复治疗分为心理治疗、精神慰籍及造口护理3个相连的环节.结论:会阴切口一期缝合处理及人工肛门康复治疗恰当合理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和思想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赵晓光;黄国雨;晏鹰;王奎海;王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瘤及降部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4例主动脉弓部瘤及降部瘤患者,左心转流(LAV)3例,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HCA+SCP)1例.3例降主动脉瘤中,2例急诊在LAV下血管置换,1例择期在LAV下血管置换.1例弓部瘤急诊在HCA+SCP下行半弓置换.结果:4例均无手术死亡及脊髓、肾脏损害,1例主动脉弓部瘤术后出现脑梗塞.结论:主动脉弓部瘤及降部瘤外科治疗中,选择正确的体外循环方法和适当的外科吻合技术对手术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强;马春山;段振泉;杨力;江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同期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血管再通指标、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等.结果:溶栓患者中23例(65.7%)再通,发病6 h以内和6~12 h内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发生率8.6%,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溶栓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作者:罗显田;席玉胜;凌龙;谢潮鑫;陈莉文;陈益民;曾伟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2001年12月以来,某医院在关节部位瘢痕松解植皮术中采用气囊加压包扎固定的方法,治疗颈、肩等部位瘢痕2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恒荣;方以群;卢建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芪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高脂饲养大鼠,治疗组同时灌服黄芪,对照组不灌服,另设正常饮食之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萄糖-胰岛素耐量实验测量大鼠胰岛素敏感性(K值),并观察不同部位脂肪组织重量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K值)的关系.结果:7周后,对照组大鼠K值减小,腹腔脂肪组织重量增加;治疗组大鼠经黄芪治疗后K值较正常组有所减小,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治疗组大鼠腹腔脂肪组织重量未见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黄芪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肪细胞分布有关.
作者:杨凌辉;邹大进;冯正康;鲁瑾;刘岩;吴文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肥大过程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相应发生变化.本文综述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分类、功能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和肥大时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改变.
作者:王立国;王立军;傅鹏;崔若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因头痛、发热、咳嗽、咽痛1d前往卫生队就诊.查体:体温38.8 ℃,血压16/10 kPa,呼吸20次/min,脉搏95次/min,咽部及两侧扁桃体充血,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注射液40 ml(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加生理盐水250 ml静滴,5 min后患者颜面、四肢及胸背部出现片状红色风团,伴剧烈瘙痒.
作者:郭霞;郭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显著增高,国内剖宫产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而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常存在阻滞不全或牵拉疼痛及产妇易出现寒战等不适症状,常需辅助用药.我们选择60例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患者,辅助应用曲马多-氟哌利多-咪唑安定,观察其可行性.
作者:颜志伟;吴新文;李建玉;辛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潜艇艇员冷却背心装填物凝胶经口急性毒性.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各组试验浓度呈等比级数.各取配制好的凝胶生理盐水溶液0.5 ml给每只小鼠灌胃,观察其反应.死亡小鼠尽快行大体解剖,存活小鼠饲养观察2周,进行大体解剖.结果:部分急性死亡小鼠以肺、肝、胃瘀血为主,存活小鼠各器官均未见到病变.全部存活小鼠胃贲门底部均有白色沉淀.结论:凝胶小鼠经口LD50为 26.0 g/kg,表明该凝胶属低毒或微毒类.
作者:王晓花;章建程;赵敏;郭丰涛;顾心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某海军陆战旅每年要进行2~4个月的海训.近年来,随着兵役制度改革,参训人员中第1年度兵员占绝大多数.且海训期间气温高,温差大,湿度大,参训人员多,远离部队驻地,后勤保障困难,驻训地疫情复杂,环境恶劣等,给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难题.近几年来,我们对海训期间的卫勤保障不断进行探索并加以实践,使参训官兵昼夜发病率控制在0.13%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梦舟;李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海军码头食堂厨具消毒现状,为厨具消毒与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4~5月抽查某码头所属42个单位食堂厨具和炊事员手,并进行卫生学检测.采用大肠菌快速检测纸片法进行.结果:共检测样品4类360份,总合格率为79.72%,高于以往报道,各单位之间无差异;炊事员手合格率为91.33%,熟菜刀合格率为72.50%;采用化学消毒的单位厨具合格率为77.78%,高于物理法消毒的单位33.33%.结论:各单位对公用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比较重视,爱国卫生月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但也有部分单位厨具消毒操作不规范,应加强除潜灶和机关灶外其他灶别厨具卫生的管理,以及加强化学消毒技术的推广指导.
作者:曹倩;韩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服用钙离子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向心性重构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服用卡托普利,另一组服用氨氯地平,疗程半年,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治疗前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结果:60例患者完成实验,治疗后2组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半年后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的指标2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卡托普利与氨氯地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及氨氯地平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构.
作者:伍志浩;艾正泽;林娇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996年8月至2003年2月收治62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6例,通过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感染,愈后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立蓉;钱立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日本自卫队医学研究机构有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1研究所、防卫医科大学防卫医学研究中心、陆上自卫队研究本部开发实验团下属的军队医学实验队、海上自卫队下设的潜水医学实验队和航空自卫队下设的航空医学实验队.
作者:朱世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老年人长期输液常引起静脉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如不及时治疗,会因血管内膜损伤而形成血栓,机化后静脉管腔闭塞,不能再行输液.为了解除患者痛苦,保护血管,使其恢复良好状态,以便再行输液,笔者找到了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中药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红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概述了核设施退役过程中实现放射性废物少化、管理纵深化和回收再利用的要求与方法,以及退役方式选择的重要性,提出了制定军用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要求的建议.
作者:鲁永杰;王月兴;杨翊方;王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航行中枪弹及锐器致犬腹部伤肠吻合手术后术犬生存情况,探讨海战情况下腹部肠管创伤的佳手术方式,提高航行条件下肠吻合手术的操作技能.方法:选取杂犬36只,实施枪弹致伤22只,锐器致伤14只(2组包括再次手术犬各9只),航行条件下随机分组,紧急行肠管一层和二层吻合术,观察术犬手术后生存情况.结果:①一层吻合术18只犬术后仅2只吻合口轻度狭窄但无明显梗阻,无吻合口漏或出血发生.二层吻合术18只犬中有9只存在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其中3只已构成梗阻.②一层缝合吻合口表面光滑,吻合口疤痕较二层缝合者明显小,吻合口通畅宽度大,同时吻合部肠管壁的蠕动性较二层缝合好,肠粘连程度轻.③一层吻合术比二层吻合术平均缩短0.5~1.0 h.结论:舰艇航行中枪弹及锐器致腹部伤的一层肠吻合法安全可靠,手术简单快捷,能为战时流水作业接台手术赢得更多时间.
作者:雷树米;吴桂荣;杨海;王晓春;李禾;吴小超;薛松;秦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易复发,处理不当易造成伤残,甚至有生命危险.1998年8月至2003年3月,我院采用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法治疗下肢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伟斌;施国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肺不张的病因.方法:对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肺不张患者,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病因.结果:28例肺不张患者的病因与临床检查的常见病因不一致,其中,结核居首位15例,占53.6%;其次为炎症7例,占25.0%;癌症5例,占17.8%;异物1例,占3.6%.结论: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肺不张主要由结核病引起.
作者:叶汉深;汪平;薛松;陈宝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快速上浮脱险方法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单人脱险方法,具有加压速度快、高气压环境下暴露时间短、上升速度快、脱险深度大、容易训练和掌握等优点.为了提高我海军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技术水平,我们进行了潜艇艇员海上30 m快速上浮脱险试验,在试验中,观察了参试潜水员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以保障参试潜水员的安全.
作者:方以群;王文波;陈勇;胡明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