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林清;高秀娟;喇孝瑾;江春花;孙娜;刘慧娟;姚荣妹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实验, 教学改革, 探讨
摘要:中药药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中药药理学实验是本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先进设备的使用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结合我教研室多年来中药药理实验教学的经验,就进一步深化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体会.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中的应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是临床常见疾病,被列为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六项单病种质量控制之二的病种.为探讨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我们将临床路径引入到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来,制订标准的医疗护理流程,让住院患者按一定模式接受护理.通过质量控制,规范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标准,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疗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6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婉;王立民;安立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层流床在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中的应用

    针对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易合并感染这一难题,我院血液科近3年对这部分患者全部使用层流床,让患者在一个相对无菌的独立的层流床单元内接受治疗、休养,大大降低了患者合并感染的概率,很好地预防了因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给患者增加痛苦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死亡.

    作者:张玉莲;彭慧敏;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奥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①目的 观察奥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将5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4.0g+0.9%NaCL溶液250mL,静滴,1次/d,银杏叶片1片/次,3次/d;对照组给予银杏叶片1片/次,3次/d.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巴氏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③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MMSE、BI、NI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有效.

    作者:任丽娟;丁吉财;张西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①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等容量0.9%氯化钠组(对照组,Ⅰ组)、舒芬太尼0.1μg/kg(Ⅱa 组)、0.2μg/kg(Ⅱb组)、0.3μg/kg(ⅡC 组),所有患者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阿曲库按的麻醉方法,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脑电双频谱指数.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于Ⅰ组、Ⅱa、b、c组静注等剂量的0.9%氯化钠和舒芬太尼0.1、0.3、0.5μg/kg.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10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镇静度(Ramsay)评分.③结果 与Ⅰ组相比,Ⅱa和Ⅱb组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Ⅱc 组的上述指标明显延长(P<0.05);Ⅱ(a,b,c)组的VAS评分、BC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可有效地缓解急性疼痛,对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杨莉;裴洪友;徐国艳;赵昕;邢彦杰;张树立;徐凯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近10年来,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PAE日趋增多,其耐药机制主要由于OprD缺失、MexAB OprM等外排泵的过度表达、金属β-内酰胺酶( IMP、VIM) 的产生等[1].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lo-beta-lactamase, MBL)又称金属酶,它能水解除单环类抗菌药物以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酶烯类药物耐药[2].

    作者:张蕾;卢晋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切除56例临床分析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发生于鼻腔及鼻窦的上皮性良性肿瘤,具有高复发性,破坏性生长方式及易恶变性为其临床特点,手术切除是治疗NIP的佳选择.既往采取鼻侧切开术,手术损伤较大,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CT在鼻腔、鼻窦病变准确定位上的应用和新手术设备的出现,为内镜手术准确、彻底地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提供了可能[1].我科自2001~2011年期间收治的56例NIP患者,经鼻内镜下切除,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蒲永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磷酸西格列汀干预糖尿病大鼠肾脏中VEGF的表达

    ①目的 研究磷酸西格列汀(sitagliptin phosphate,SP)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用5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糖尿病SP治疗组(SP组),除NC组外,其余两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 eptozotocin,STZ 剂量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治疗组每日灌胃给予磷酸西格列汀10mg/(kg·d),分别采集各组大鼠3、6、8周后的尿液、血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脏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取一侧肾组织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③结果 与NC组比较,造膜后大鼠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SP组血肌酐、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及肾脏组织VEGF的表达与DM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④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这类新型降糖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作者:郭燕羽;史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SPF级小鼠的研究进展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小鼠因为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和条件致病菌以及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而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如何完成普通级小鼠向SPF级小鼠的生物净化是近年来实验动物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从初的药物净化尝试到传统的剖腹产净化再到胚胎移植,小鼠的生物净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新兴发展起来的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具有来源清晰,遗传背景明确,胚胎数量充足的优点,并且可以避免病毒、遗传疾病通过胎盘传染仔鼠,是净化种群的理想方法[1],现就该技术予以综述.

    作者:刘伟;陶芳标;黄德武;王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氧自由基对间歇低氧所致细胞凋亡的作用

    1 氧自由基与慢性间歇低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或)通气不足,伴打鼾及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继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并导致临床并发症[1].国外资料显示,OSAHS在4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目前已被视为多种全身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OSAHS患者睡眠状态下经历反复的低氧和复氧交替,这种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类似于缺血再灌注.间歇性低氧不同于其他低氧模式,其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伤害甚之于持续低氧,近年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作者:韩广超;王红阳;禹江涛;张丽丽;王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体会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和急诊之一,鼻腔Littles氏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既往的传统方法效果不理想而且并发症多,对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及老年人有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鼻出血的治疗措施首先是止血.我科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76例鼻腔反复出血患者施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庞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①目的 观察改良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②方法 将1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改良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③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改良气道湿化,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

    作者:邵小青;董申琴;孙荣;张广艳;胡芳;韩洁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

    ①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后急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苏醒、拔管时间的影响.②方法 随机选择ASAⅠ~Ⅱ级的胆囊切除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对照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注芬太尼(1μg/kg),舒芬太尼(0.1μg/kg).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③结果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在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手术后发生轻中度疼痛的人数相似(P>0.05).④结论 手术结束前10min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能有效地防治胆囊切除术停止麻醉后因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而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对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裴洪友;李宇虹;邢彦杰;靳彦涛;许艳荣;徐凯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欣母沛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疗效评价

    ①目的 探讨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②方法 将300例剖宫产且有宫缩乏力性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欣母沛组)、常规组(缩宫素组).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常规组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再静滴缩宫素20U.比较两组术中、术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③结果 观察组产后2、24小时平均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④结论 欣母沛用于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潘丽莉;邢荣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HCY 、hs-CRP、FiB、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①目的 探讨HCY 、hs-CRP、FiB、血脂相关指标对于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与评价.②方法 随机抽取124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HCY 、hs-CRP、FiB、CHO、LP(a)、HDL、LDL、ApoAI、ApoB.与109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比对,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出约登指数.③结果 梗死组HCY 、hs-CRP、FiB、CHO、LP(a)、LDL、ApoB浓度与CHO/HDL、ApoB/ ApoA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DL、ApoAI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HCY、hs-CRP、LP(a)、CHO/HDL、ApoB/ApoAI 的约登指数大(83%).④结论 联合检测HCY、hs-CRP、LP(a)、CHO/HDL、ApoB/ApoAI,可进一步提高其对急性脑梗死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作者:高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数字时代读者互动服务机制的建立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是新旧媒体共存、人机互动的公共场所和开放空间,互动的终目的是要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达成一种和谐与平衡,使图书馆的服务具有针对性,因此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互动交流,无论对于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与水平,还是使读者得到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信息有效增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彩杰;陈威莉;庞楠;毛桂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开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为探讨早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①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②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1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③结果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菌药物多,占总数的63.0%;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为多见,占总数的45.7%.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多,占总数的76.2%.④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工作,认真贯彻、执行ADR的报告制度,减少ADR的不报、漏报现象,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唐克建;赵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改革及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20 世纪 80 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程,在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但纵观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体制、途径、方式和方法等也存在许多不够规范和科学之处.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对策,有助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作者:马红霞;杨绍清;王晓一;陈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对患者和医院的双重影响

    众所周知,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治愈率、增加医疗资源消耗的重要因数,然而在具体感染控制工作中却常常遇到诸多困难.笔者试图通过未发生和已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期间,人均住院日、人均日医疗费以及出院转归情况统计分析,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形势,呼吁广大医务人员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控制医院感染,为院领导、医务人员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胡秀琼;陆晓华;徐蕾;李南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进展

    老年期痴呆是一种没有意识改变,但获得性全面皮质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指由智能的异常恶化而影响认知功能如抽象思维、定向判断和记忆力等多个方面.目前国际分类分为:①老年性痴呆:主要指阿尔茨海默氏病(AD),有家族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②血管性痴呆(VD):有多种类型,如多发梗死性痴呆、多发腔隙性痴呆、宾斯旺格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痴呆以及出血性痴呆.③混合性痴呆:指既有AD又有VD的混合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1].

    作者:陈宗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