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萍;王静;耿丽琼
①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②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31例高龄急性胆囊穿孔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31例中治愈30例,死亡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④结论 高龄患者对胆囊急性穿孔进行手术处理有良好的耐受性,只有早期诊断和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手术治疗,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钟峰;郑建盛;林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深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抛弃,代之而起的是师生互动交往(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基本的因素,因为在课堂中发生的一切也在实际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发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信息输入量和练习机会,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开放、乐于接受的心态.由此可见,师生互动是架设在师生间的一座桥梁,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关键.在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徐汝佳;毛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①目的 探讨Oddi括约肌蠕动方向及胆总管远端生理狭窄段长度与胆石病成因的关系.②方法 对106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观察胆管奥狄括约肌(SO)蠕动方向,胆、胰管末端进入十二指肠的类型,胆总管远端生理狭窄段(NDS)的长度.③结果 106例患者中57例SO蠕动方向出现异常改变(53.4%);76例NDS长度≥10mm(71.7%);共同通道者65例(61.3%),非共同通道者41例.76例NDS长度≥10mm者中SO蠕动方向出现异常者69例(90.8%);65例共同通道患者中,34例SO蠕动方向有异常改变(52.3%);41例非共同通道患者中,23例SO蠕动方向有异常改变(56.1%).④结论 胆石病的形成与SO蠕动方向异常及NDS长度过长密切相关,与胰胆管共同通道无明显关系;而NDS长度过长是SO蠕动方向异常改变的重要原因.
作者:胡兵;唐采白;石丽红;吴毓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性的死亡,与维持组织细胞的自身稳定及各种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是瘤细胞增殖异常和凋亡受到抑制的结果.肿瘤细胞凋亡是凋亡相关基因通过启动凋亡信号传导系统来实现的,细胞凋亡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M拓展了新的思路.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温志红;汪兴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时间长、难度大、精确度高,要求手术操作稳固性好.针对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特点,2005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自行设计了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托手架,治疗5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马莉;赵新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多见于婴幼儿,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1998年2月~2004年1月,我们应用单次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30例,并与传统方法治疗的27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优于对照组,报告如下.
作者:高树英;史彦香;高树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多年,开始时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后渐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以及稳定期的COPD患者[1~4].2002年3月~2005年9月,我院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22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彩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妇科手术患者一般住院天数短、周转快,临床护理工作繁重、费时费工,护理措施有时难以落实到位,从而影响到护理质量的稳定性.2004年7月~2005年9月,我们尝试对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利用时间护理理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因时、因人而异进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曹文学;金晓红;陆金美;王富芳;肖艳;杨丽;赵文芳;王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颈椎病在临床颇为常见,发病年龄以70岁以下较为多见,其病变主要是颈椎肥大,骨质增生,颈椎弧度变直.随着头颈转动,压迫椎基底动脉而引起脑缺血缺氧,尤其是小脑、脑干缺血,因而产生头昏、头晕、两手发麻,一般头昏、头晕时间短促,严重者可产生猝倒发作症,治疗有一定难度.2000年3月~2005年4月,我们应用舒血宁注射液与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6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颖;张智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998~2003年,我院接诊28例儿童前牙骨阻生,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陈胜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囊肿性痤疮是在痤疮结节的基础上形成大量的角质物、皮脂、脓细胞,剧烈的炎症,使整个毛囊皮脂腺正常结构被破坏,形成固态或液态的物质聚集和无囊壁的囊肿[1].吴铁强等[2]对青少年痤疮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对痤疮及早干预治疗极其重要的,若形成囊肿,治疗不及时,易形成瘢痕.针对囊肿治疗的方法很多.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α-糜蛋白酶联用康宁克通囊内注射治疗痤疮囊肿36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饶颖慧;闫贵春;吴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功能,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传统术后镇痛方法是根据患者需要间断肌注镇痛药,它的缺点是镇痛药的血液浓度波动大,而且无法满足个体差异[1].2002年5月~2005年12月,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注哌替啶对610例术后患者行镇痛治疗,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家丽;母有琼;沙建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①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根据尿蛋白检查结果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尿蛋白阴性组(60例)和尿蛋白阳性组(38例);另设4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分析各组尿微量白蛋白(MA)的含量变化.③结果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MA阳性结果分析显示,尿MA与病程密切相关,病程越长,尿MA阳性率越高(P<0.05);尿MA与性别无关(P>0.05).④结论 尿MA检测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秀艳;侯振江;邢桂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病历报告例1:患者,男,60岁,于1996年2月感乏力气短,盗汗,时有低热,不咳嗽,渐出现胸骨后疼痛,活动后加重,1996年3月于我院行胸正侧位片及胸部CT诊断为肺结核.长时间口服雷米封、利福平等.近1个月来出现面色苍白,精神、食欲差,于1996年8月26日入院.查体:T 36.2℃,BP 120/85mmHg,R 78次/min;重度贫血貌,精神欠佳,皮肤黏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热,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及右第4肋前部可触及大小分别为1.0cm×1.0cm、3.5cm×3.5cm包块,质硬有压痛,双肺正常,心率7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无异常.
作者:侯晓峰;秦迎春;闫艳;闫俊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教学查房是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医学生受到良好的医德医风的熏陶,养成严谨的科学的作风,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高等医学院校的后期教学主要是通过临床实习,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完成医学人才系统教育的全面计划.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输卵管梗阻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发病率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并且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宫腔操作次数的增多,以及其他非炎性病变的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1].2001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开展了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兴;周明涛;徐庆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长期持久的血压升高,多年以后可引起全身的小动脉硬化病变,肾脏为主要受累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病晚期可导致严重肾脏病变,但其早期往往临床症状隐匿,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异常.现已证实,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是高血压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其检出率可达11%~40%.2004年8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两点终点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MA的含量,并与63例健康人进行对照,旨在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皇;张耀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一些高校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银行贷款不断增加基本建设投入和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办学条件,缓解了高校办学压力,解决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作者:白海泉;陈艳秋;刘旭东;徐晓肆;李雅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手术室是对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部门,手术室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顺利康复.因此,切实有效地搞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对保证手术成功极为重要.
作者:苏江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前,临床上肌酐酶的测定多采用不去蛋白的Jaffe苦味酸速率法(速率法),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排除一些药物如维生素C、头孢类抗生素及体内一些代谢物质,如丙酮酸、乙酰乙酸等对测定产生的干扰,常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样本中高胆红素的存在造成肌酐测定值降低,乳糜血也使测定值降低.而肌酐酶促动力学法(酶法)测定肌酐基本上排除了这类物质的干扰,使肌酐的测定结果更趋于准确.
作者:臧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