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分析

王兆礼;李月生;邵明晓;范加社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我院1997年6月~2002年5月行食管癌切除术280例,其中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86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r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治疗方法首选钻孔引流术(BHID),其方法简单实用有效,但仍有可能发生并发症.近年来,我院收治86例成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峰;周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初探

    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以及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的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彬彬;刘彦;廖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唐山市某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例聚集性分析

    ①目的分析唐山市某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集体感染的特点.②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春天非典流行期间,唐山市某医院发生集体感染中所涉及的15例非典临床诊断病例;使用空间示意图表示病例之间的感染关系,使用马赛克图表示15例患者的接触时间、发热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使用详细列表给出每个病例的临床特点如性别、年龄、血象、X线特点等;使用中位数表示潜伏期、白细胞计数等连续指标的平均水平.③结果①该医院发生集体感染的15例患者属于两代感染,第一代感染7例,第二代感染8例;共同感染来源是未被临床发现的轻型患者;②平均潜伏期为8天,高热和咳嗽是这些病例发病初期典型的临床表现;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测定结果的高/低平均值分别为11.3/4.9、83.6/59.9、33.7/16.4、379/179,X线改变以片状阴影为主,同时伴有絮状和网状阴影.④结论⑴同一感染来源的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史和接触时间均明确,发病集中,为研究非典的传染病学基本指标提供的重要依据;⑵高热和咳嗽是非典初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如果缺乏流行病学证据,血象和X-线改变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的判断依据.⑶及时发现普通住院患者中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轻型非典病例,仍然是医院环境中,防止非典扩散的关键.

    作者:张志坤;袁聚祥;徐应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提高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几种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中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较复杂,是难度较大的体育竞技项目,在跳高训练中,如何将速度素质、弹跳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跳高能力,提高运动成绩,是教练员、运动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笔者根据教学中的体会,对于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及掌握正确方法,谈以下几点.

    作者:苏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2003年引进德国产腹腔镜,为28例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术,疗效满意.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具有安全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患者痛苦少,身体康复快等优点,现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于吉敏;张叶梅;陈兴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①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33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及21例恢复期血清sICAM-1和TNF-α浓度,并与20例健康儿童比较.③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sICAM-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恢复期仍高于对照组.④结论 sICAM-1、TNF-α过度表达可能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农少云;梁娟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除心功能不全外,常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速、心房纤颤、室速等,因常用的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肺心病患者常有禁忌.2001年9月以来,我们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5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陈春芬;马翠丽;高树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人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人群的新问题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承受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发展定位高,其心理问题有其鲜明的特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有一个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作者:李海波;赵银祥;邢占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阑尾切口缝合技术的改进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995~2002年,我们采用分层连续可拆除缝线的缝合技术缝合阑尾切口186例,与同期常规分层缝合方法缝合阑尾切口进行对比,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知识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将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顾昕;朱小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急性呼吸衰竭是儿科危重状态,目前仍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对1996年5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28例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做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葛美;王怡;黄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不断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认识

    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部署,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作者:肖桂林;琚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

    传统的乙肝大、小三阳分型已不能适合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深入,HBV-DNA检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治开创了新的局面.

    作者:车鹏程;孙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影响妇女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我院2001年1月~2002年6月为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宫颈侧穹窿注药加腹部微波照射,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诊治策略探讨

    ①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②方法对MP脑炎患儿进行脑脊液、血清MP-IgM、血常规检测及头颅CT、脑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对患儿静滴红霉素联合序贯阿奇霉素抗感染及羚羊角粉、鲁米那钠、安定、水合氯醛、甘露醇、速尿、白蛋白、地塞米松等对症治疗.③结果 36例中,治愈20例(55.56 %),好转15例(41.67%),自动出院1例(2.77%).④结论 MP脑炎诊断需具备血清MP-IgM阳性、脑脊液检查病脑改变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的临床症状,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MP脑炎需动态检测MP-IgM变化.大剂量鲁米那钠治疗难治性惊厥优于安定类.中重度脑水肿应用不同剂量、短间隔给予甘露醇.抗感染应用红霉素疗程不宜大于7~10天,同时需序贯服用阿奇霉素效果好.

    作者:赵日明;董世艳;于翠云;马惠兰;董守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1世纪将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观念及行为方式,也将以新的特征呈现在人们面前,随之而来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将受到新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随之改变,不能简单地以事论事,或者生硬地要求学生接受什么,抵制什么,而是要面向未来,面向长远,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问题.

    作者:汪学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基层单位蛇伤处理与预防

    全世界每年有数10万人被毒蛇咬伤,据我国统计,毒蛇咬伤达10万人,其中蛇伤死亡率5%~10%,蛇伤致残率25%~30%[1].我部队1992年3月~2002年10月共收治蛇伤患者87例,效果满意,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焦辉;王宏;张春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药物治疗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心理活动较为复杂,个体差异也较突出.临床常见的心理反应有:受暗示性、探究心理、抗药心理等.这些心理表现与患者对药物的信任程度有直接关系.药物只有信誉,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主动用药,提高疗效.

    作者:贺青娥;李国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防止组织脱片的几个关键环节

    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化)中,操作步骤多,历时长,整个过程必须在有水的环境中完成,因此,切片易从载玻片上脱落,即出现掉片现象,不仅浪费试剂,而且还延误了诊断时间.笔者在工作中对其掉片原因进行探索,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掉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崔飞;陶晓钰;吴晓华;陈月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全麻气管插管后胃肠减压管脱出重新插入方法的比较

    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插入后,多种原因可造成胃肠减压管脱出,再次插入时,由于气管导管及气囊压迫气管入口处致其狭窄甚至闭塞,且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无自主吞咽功能不能配合,插管时胃肠减压管极易在口腔中盘曲,很难成功.1996~2002年共遇38例患者,应用以下2种插管方法,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霞;王立;王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