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结肠癌性梗阻63例治疗体会

张会民

关键词:结肠癌, 肠梗阻, 外科手术
摘要:肠梗阻是大肠癌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在左半结肠,由于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易被忽视;当严重堵塞,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时,处理较困难,预后也差.1995~2002年,我院共收治大肠癌致肠梗阻患者63例,现就其外科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华北地区阴道毛滴虫同工酶分析

    ①目的研究我国华北地区(北京、河北唐山、河北承德)阴道毛滴虫4个分离株的同工酶类型.②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与同工酶染色法进行分析.③结果检测MDH、LDH、G6PD、PGI、PGM 5种同工酶.在G6PD、PGI酶谱中,4株完全相同.在MDH、LDH、PGM酶谱中,北京1株、北京2株与承德株、唐山株不同.④结论承德株、唐山株与北京1株、北京2株大多数同工酶谱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华北地区阴道毛滴虫虫株可能至少存在2种不同的酶谱类型.

    作者:袁丽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重症胸部损伤及并发伤的急救与护理

    重症的胸部损伤常伴有其他部位器官的损伤,多数并发休克而导致严重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危及生命,因此尽快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现就我院收治的98例重症胸部损伤并发其它器官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岳美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特色馆藏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构造了新的环境.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只有建立一个合理、完整、科学的文献资源体系,使具有特色馆藏的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邵胜春;马丽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太极通天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价

    ①目的评价太极通天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②方法随机将1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太极通天液治疗组和丹参口服液对照组,另按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将血管性痴呆组分为3个亚组:即80~89分组,70~79分组和70分以下组,观察期为3个月.③结果太极通天液治疗前后WAIS-R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80~89分组和70~79分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70分以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结论太极通天液对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与痴呆病情程度有关.

    作者:公伟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加强宣教 促进母乳喂养

    自创建爱婴医院7年以来,我院认真贯彻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加强对产妇的宣教,积极改革产房制度,促进了母乳喂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张红梅;田中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救中心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急救医学在人类健康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急救中心是其阵地,它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使急救中心这个特殊的医疗环境适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笔者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急救中心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蔡庆艳;崔国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袖珍式峰流速仪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22例分析

    咳嗽是呼吸科门诊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2000年4月~2001年3月,笔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应用袖珍式峰流速仪对22例慢性顽固性咳嗽患者进行峰值呼气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日内变异率监测.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并予以氨茶碱、酮替芬等药物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杨道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破伤风患者的护理

    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特异性感染.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下,生理功能恢复慢,对药物的耐受力下降,一旦破伤风杆菌从伤口或其他皮肤粘膜破损处侵入机体,便会在缺氧情况下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而出现症状.

    作者:孙振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内镜诊治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PCS)是指胆囊切除和(或)胆管探查术后患者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等症状持续存在或者再次发作,其发生率5%~10%[2].我院自2000年8月对64例患者进行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和相应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吕建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微波凝固与电烧灼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对比分析

    为探讨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我们对18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施行微波凝固术,并与电烧灼下鼻甲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凝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明显优于电烧灼术.

    作者:贾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0.5%~1%,其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1].颅内动脉瘤手术采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技术使手术病死率控制在4.2%以内[2].1999~2001年我院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9例,术中、术后无1例死亡,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彭玉荣;卢会青;周晓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人脑梗死后抑郁29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发病率也在不断地上升.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有许多躯体症状,同时患者的精神症状,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等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2000年5月~2002年2月,我们对老年人脑梗死血管性抑郁的发生率及危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连秀;张兰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865名农村儿童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为了加强对农村学龄前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了解其营养状况,以利提出改善建议,提高儿童健康水平,2001年8月,我们对曹县普连集镇的部分行政村,年龄0~5岁的865名儿童进行了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郝庆亚;李银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手术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瘢痕小的优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较适合老年患者.我院1994年9月~2002年6月,共施行LC697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3例,取得良好效果.围手术期护理如下.

    作者:纪万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论医院管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无疑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已为人所共知,科技人才梯队建设也已初具规模,但各医院对管理人才梯队的建设却往往重视不够,而管理人才的优秀与否,是医院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作者:侯瑞合;陆纳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息纠纷的发生数量不断增加,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冲击,造成了护患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对此我们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杜绝或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桂芝;王宏芳;冯海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巨大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42岁,因妇科普查发现盆腹腔巨大肿物,于2002年9月23日入院.追问病史,近半年自觉尿频,弯腰困难,误认为身体肥胖,未到医院就诊.既往月经情况:12岁时,3~5d/28d,量中等,无痛经.此后一直无月经改变,23岁结婚,G1P1,体健.查体:T 36.5℃,P 88次/min,R 21次/min,BP 120/90mmHg.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似孕足月大.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中度糜烂、肥大,子宫平位,正常大小,双附件未扪及,盆腹腔可扪及足月孕大小囊实性包块.B超示:卵巢囊腺瘤可能性大(恶性不除外).

    作者:杨建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羟基喜树碱、顺铂、5-氟脲嘧啶和醛氢叶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

    胃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肿瘤,在诊断时只有一部分患者可以适合手术切除,化疗对于晚期胃癌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如CPT-11)特异性地拮抗拓扑异构酶Ⅰ、损伤DNA,对胃肠道腺癌显示较高的疗效.作为腺癌化疗的首选药物5-氟脲嘧啶(5-FU)、醛氢叶酸(LV)和顺铂(DDP)对其均有生化调节作用,三者的序贯给药在治疗腺癌方面均有较高的疗效.10-羟基喜树碱(HCPT)是喜树碱的天然衍生物,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王德荣;宫素红;付正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溶栓疗法即在AMI起病早期(≤6h),用药物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使冠脉供血的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在溶栓过程中,病情变化快而复杂,护士必须全面掌握溶栓知识;在观察过程中有预见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作者:潘珍梅;刘汝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早期治疗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①目的探讨早期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ABO溶血病的疗效.②方法取新生儿脐血作血清学检查以判断ABO溶血病.随机分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于生后24h内用IVIG 800mg/(kg*d)静滴1次;对照组不用IVIG.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定时检测静脉血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③结果观察组在TBIL水平、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自身对照时观察组治疗前后Hb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5).④结论早期使用IVIG可有效防止或减轻由新生儿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

    作者:何丽红;陈爱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