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脑梗死后抑郁29例临床分析

杨连秀;张兰芝

关键词:脑梗死, 老年人, 抑郁症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发病率也在不断地上升.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有许多躯体症状,同时患者的精神症状,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等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2000年5月~2002年2月,我们对老年人脑梗死血管性抑郁的发生率及危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死胎引产的观察和护理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前列腺素的衍生物,有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强度的作用,广泛用于流产、引产[1].现将其在中孕死胎引产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侯元华;王惠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头孢拉定与环丙沙星的配伍禁忌

    头孢拉定与环丙沙星均为临床上较常用的抗菌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中,当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因静滴顺序不同,而引起输液管内液体出现两种不同反应,出现配伍禁忌,必须引起注意.

    作者:李金煌;王联耀;任义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已成为产科临床上的突出课题.笔者对我院2000~2002年来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6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娩方式的选择.

    作者:高振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溶栓疗法即在AMI起病早期(≤6h),用药物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使冠脉供血的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在溶栓过程中,病情变化快而复杂,护士必须全面掌握溶栓知识;在观察过程中有预见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

    作者:潘珍梅;刘汝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顽固性高血压56例临床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3%~5%,由于临床处理棘手,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998年6月~2002年8月,我院收治顽固性高血压患者5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张红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0.5%~1%,其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1].颅内动脉瘤手术采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技术使手术病死率控制在4.2%以内[2].1999~2001年我院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9例,术中、术后无1例死亡,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彭玉荣;卢会青;周晓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论新时期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

    作者:王晓明;范丽华;郑瑞君;王福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多发血肿的护理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显著缺乏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在出生后2~4d发病,临床诊断为新生儿出血症.症状以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我科曾收治1例因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多发出血的2月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段广瑾;付金香;刘萍;赵春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9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亚硝酸盐主要为亚硝酸钠(钾),多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咸或稍带苦味,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亚硝酸钠作金属表面处理或用作某些有机物(如染料)合成的原料,罕有发生中毒者.亚硝酸钠(钾)也用于食品加工及防腐,可因误用误食而致急性中毒.亚硝酸盐毒性较大,摄入量达0.2~0.5g时,即可引起中毒.由于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的作用,使正常的Fe2+氧化成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同时还阻止正常HbO2释放氧,因而造成各种组织的缺氧[1].我院于2001年9月20日,收治9例因误食亚硝酸盐急性中毒患者,经紧急抢救和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报告如下.

    作者:许美春;杜体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特色馆藏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构造了新的环境.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只有建立一个合理、完整、科学的文献资源体系,使具有特色馆藏的数据库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邵胜春;马丽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华北地区阴道毛滴虫同工酶分析

    ①目的研究我国华北地区(北京、河北唐山、河北承德)阴道毛滴虫4个分离株的同工酶类型.②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与同工酶染色法进行分析.③结果检测MDH、LDH、G6PD、PGI、PGM 5种同工酶.在G6PD、PGI酶谱中,4株完全相同.在MDH、LDH、PGM酶谱中,北京1株、北京2株与承德株、唐山株不同.④结论承德株、唐山株与北京1株、北京2株大多数同工酶谱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华北地区阴道毛滴虫虫株可能至少存在2种不同的酶谱类型.

    作者:袁丽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用T形板治疗Barton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Barton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特殊的一种类型.以往对Barton骨折认识不够,均采取保守治疗.随着功能康复医学的发展,对Barton骨折认识提高,提倡手术治疗报道增多[1].1999年4月~2002年1月,笔者根据Barton骨折的特点和解剖外形,采用AO斜T形钢板治疗Barton骨折患者17例,报告如下.

    作者:沈军;蔡利军;王一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疗效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致残(儿童期)的常见病因.以往在治疗HIE时多采用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对预后的改善不明显.2001~2002年,我们应用1,6-二酸果糖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阚兴华;马光举;于翠云;井庆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论医院管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无疑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已为人所共知,科技人才梯队建设也已初具规模,但各医院对管理人才梯队的建设却往往重视不够,而管理人才的优秀与否,是医院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作者:侯瑞合;陆纳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巧用输液管改制吸氧管

    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临床中许多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并且需长时间吸氧以改善大脑缺氧症状.通过56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实践,笔者发现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前端细管较常规使用的鼻导管给氧效果更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军英;张亚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肝癌误诊21例分析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发病人数十几万,病情凶险,痛苦大,生存期短,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我院1995~2002年共收治肝癌患者26例,其中5例为首次就诊,余21例为多次就诊于基层医院而误诊者.笔者通过分析其误诊原因,提出早期确诊的措施.

    作者:杨蔓茹;孔令东;张莉莉;张延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硬膜外吗啡超前应用对前列腺摘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前列腺摘除患者,术后由于膀胱内持续冲洗及膀胱三角区受导尿管气囊刺激迫使膀胱扩张,内压增高,在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介导下,导致膀胱痉挛性收缩而致剧烈疼痛.硬膜外应用吗啡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膀胱痉挛性疼痛.笔者通过对59例前列腺摘除术患者的研究,探讨硬膜外吗啡超前应用对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的量反应、有效剂量和严重副反应的关系.

    作者:何焕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目前,国内外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尚无确切的根治方法,加之乙肝具有传染性,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积极的护理干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晓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带教体会

    见习是护生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第一步,也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我院首届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1周.为使她们尽快熟悉临床护理工作,尽快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培养护士角色,我们本着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了临床带教,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带教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瑞华;刘海娟;陈秀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结肠癌性梗阻63例治疗体会

    肠梗阻是大肠癌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在左半结肠,由于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易被忽视;当严重堵塞,出现典型肠梗阻表现时,处理较困难,预后也差.1995~2002年,我院共收治大肠癌致肠梗阻患者63例,现就其外科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会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