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文玲;张瑞凤;金子环
肝硬变失代偿期在某些诱因的情况下,如失血、感染、手术等,往往易发生多脏器的功能衰竭,病情较为复杂,病死率较高,故及时诊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临床医师的一个重要问题.1989年5月~2002年5月,我们对肝硬变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受累器官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其防治方法.
作者:郭继忠;刘士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CMSC)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②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及免疫酶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补体C3、C4、免疫复合物(IC)及CMSC进行检测.③结果MPP患儿血清C3、C4、I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尤以伴有肺外并发症的重症组为明显(P<0.01),而CMSC却低于对照组(P<0.05),以重症组为明显(P<0.01).④结论MPP患儿CMSC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定病情程度有实用价值.
作者:杨雪冰;刘桂春;马立人;裴银辉;苗桂杰;李晓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SEB对NK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②方法采用补体裂解法分离富集NK细胞,分别用10-9g/ml、10-8g/ml、10-7g/ml、10-6g/ml浓度的SEB作用NK细胞,分别于12、24、36、48h后测定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③结果SEB处理NK细胞12h后杀瘤活性增强,至24h杀瘤活性佳;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K细胞的杀瘤活性随SEB浓度的升高而增强.④结论超抗原SEB在体外能够增强NK细胞的杀瘤活性.
作者:裴银辉;马立人;高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侯红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我院在2002年春节期间共收治破伤风患者15例,年龄18~56岁,均为男性.其中重症破伤风14例,1例为局部型破伤风.早期行气管切开10例.
作者:包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报告患儿,女,1岁零11个月.2002年5月10日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以下称三联疫苗)后3h出现遍布全身的荨麻疹样皮疹,面部四肢较多,并伴有眼睑及足踝部浮肿.T 37.3℃,WBC 8.3×109/L,E 3%.经用扑尔敏1mg,3次/d口服,2d痊愈.
作者:汪旭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21岁,因发热12d入院.12d前出现发热,体温持续波动在38~39℃之间,伴咽部不适,全身乏力,纳差,有时恶心、呕吐.曾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病毒唑、环丙沙星、头孢唑啉等药物治疗无效.
作者:于志强;赵锦国;张爱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变态反应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引发上呼吸道炎症的病原体均可成为支气管炎的病原体.小儿急性支气管易发展为肺炎,引起严重后果.
作者:丁壮怀;周爱英;林宇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外伤性肝破裂是普外科的凶险急症,由于患者以腹腔内大出血为主,就诊时常有休克症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尤其重要.1992~2002年,我院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0例,诊疗体会如下.
作者:张世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当胸膜因病变或外伤破裂时,胸膜与大气沟通,气流便进入胸腔形成胸膜腔积气称为气胸(pneumothorax).治疗气胸的原则主要在于尽早排除气体、缓解症状、促使肺复张、防止复发,因而,快速、准确地选择治疗措施对气胸的治疗极为关键.本文对1例因采用负压吸引器治疗自发性气胸而引发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
作者:温永富;宋旭东;张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小鼠在急性重复低氧过程中脑皮质神经元的脑红蛋白表达变化.②方法复制急性重复低氧的小鼠模型,利用脑红蛋白抗体在脑皮质组织中进行western blotting.③结果低氧组小鼠皮层神经元的脑红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未经低氧的对照组;低氧预适应组小鼠皮层神经元的脑红蛋白表达高于低氧组.④结论小鼠大脑皮层脑红蛋白的表达增高,增强了小鼠对低氧的耐受性.
作者:李江;李俊发;吕国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矿物药及制剂作为祖国中药材的一块瑰宝,其历史悠久世人皆知.近些年,关于矿物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吴春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妇科门诊总量的40%~50%[1],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因此,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我院2002年4月~2003年1月,应用黄柏液治疗宫颈糜烂320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钟京秀;蒋庆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C反应蛋白是首先在急性炎症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蛋白,分子量为11800,是反映机体感染的敏感指标.国内外对此均已有文献报道,但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加重期的意义的报道不多,笔者对COPD患者加重期内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楼翰健;章小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老年性白内障,则会给老年人晚年生活增加了不便和痛苦,使他们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了解老年眼疾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是对老年眼疾患者治疗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笔者对我院1998年1月~1999年3月,住院的4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加以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刘兰芝;曹建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我国,病毒性腹泻约占感染性腹泻的40%,其中主要是轮状病毒性肠炎[1].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我院1999年9月1日~2002年9月1日应王氏保赤丸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汪浩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开放式手术减压为主.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徐义;周祖忠;曹学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血胆碱脂酶(ChE)活性测定可作为判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以及观察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但中毒的不同时期与不同种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否及时合理应用有效解毒剂以及ChE监测方法的差异等多种因素,可导致ChE测定结果与临床不完全相平衡.
作者:肖静;肖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①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奥扎格雷、氯吡格雷与肝素对预防冠状动脉支架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②方法对46例冠心痛患者置入50枚支架,冠心痛心绞痛患者术前均以阿司匹林300mg、奥扎格雷120mg、氯吡格雷75mg,均每天应用1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前2h给予氯吡格雷300mg.穿刺成功后注射肝素8000~10000U,后每小时增加1000~2000U,术后4h待ACT<150s后拔除鞘管.术后次日口服阿司匹林300mg,1次/d,连用3个月,氯吡格雷75mg,1次/d,连用1个月,奥扎格雷120mg,1次/d,连用半个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维持5~7d.③结果随诊3个月未见亚急性血栓形成.④结论阿司匹林、奥扎格雷、氯吡格雷与肝素联合疗法对预防亚急性血栓形成(subacute stentthrombosis,SST)既有效,又安全.
作者:刁军;武维恒;祁春梅;蔡文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掌指骨的骨周围结构比较复杂,且参与多个关节的构成,故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对于手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采用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56例,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闫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