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元小冬;David Ho;王焱

关键词:颅外脑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疗效, 并发症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颅外脑血管疾病(ECCVD)与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它是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6].但ECCV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差异[3~5],例如在我国中风患者中ECCVD较少见,而颅内小血管疾病要比白种人多见;日本同样如此.但近20年来,东方人ECCVD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3~6].目前对于ECCVD的治疗主要为药物和外科手术,但这些疗法的临床疗效不稳定,同时也有许多局限性.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貂(PTA)和支架植入术(SP)等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为神经科医生治疗ECCVD提供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的临床治疗手段,本文对PTA和SP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1例护理

    顽固性腹水是患者住院6周以上,经严格限钠、水的摄人及大剂量利尿剂的内科规范性系统治疗后,虽水肿有所减轻,但腹水并没有明显减少.遇此情况,如无限期使用及无限量增加利尿剂,很易出现低钠血症及肝肾综合征,使病情加重,故对这些患者立即使用或限用利尿剂改用自身腹水直接回输治疗.1999年8月我科收治1例肝硬变并发大量腹水患者,经采用此疗法,效果显著,康复出院,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兰;潘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颅外脑血管疾病(ECCVD)与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它是颅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6].但ECCV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差异[3~5],例如在我国中风患者中ECCVD较少见,而颅内小血管疾病要比白种人多见;日本同样如此.但近20年来,东方人ECCVD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3~6].目前对于ECCVD的治疗主要为药物和外科手术,但这些疗法的临床疗效不稳定,同时也有许多局限性.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貂(PTA)和支架植入术(SP)等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为神经科医生治疗ECCVD提供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的临床治疗手段,本文对PTA和SP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元小冬;David Ho;王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糖尿康片治疗糖尿病160例临床研究

    ①目的观察糖尿康片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②方法应用自研糖尿康片治疗糖尿病100例(观察组),以甲苯磺丁脲片(D860)和玉泉丸各治疗3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尿糖的变化.③结果糖尿康片总有效率90%,玉泉丸总有效率60%,甲苯磺丁脲总有效率56.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④结论糖尿康片治疗糖尿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孔松明;周远华;黄显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五种课外有效途径

    目前,各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伦理课程,将其作为对医学竽 行医德教育的主渠道.

    作者:王彩霞;张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假性低血糖和高血钾1例

    低血糖、高血钾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重者可危及生命,故临床上对血糖、血钾的检查结果要求准确、及时.所谓假性低血糖与假性高血钾是不同于胰岛细胞瘤或应用降糖药等引起的低血糖和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疾病引起的高钾血症.临床上无症状及体征,无需处理.我们遇到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并发有假性低血糖及高血钾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温奕欣;洪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焦作市1990~1999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检测结果分析

    ①目的探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状况.②方法对1990~1999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1100名检测HBsAg.③结果检出HBsAg阳性605人,阳性率为2.87%.④结论HBsAg阳性率从1990年3.70%下降到1999年的1.68%.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在不同行业中旅店业阳性率低,为2.24%,商场业高,为3.66%.

    作者:郝翠萍;梁金梅;王会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护理

    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999年6月我院应用YAG激光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泪道阻塞32例45只眼,疗效满意,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韩英;侯学君;宋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的进展

    动力型心肌成形术是运用患者自身的背阔肌移植包绕在心脏上,利用埋植式心脏同步刺激器,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起搏骨骼肌辅助心肌收缩,从而改善心衰及左室功能.自1985年Carpentier等首次应用于临床后,这项研究性的外科手术对终末心力衰竭的治疗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13年以来,国内外对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做了大量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海林;聂小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氯丙嗪在无机磷测定中的应用

    文献报道无机磷测定方法很多.我们运用氯丙嗪作还原剂测定无机磷,具有简捷、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该试剂能长期稳定使用.

    作者:李云;秦萍;陈梦芝;郭书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频繁输血患者血清抗-TTV调查

    输血是血液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输血的并发症是部分患者出现输血后肝炎.

    作者:赵建萍;杨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其特点是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较多,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积极治疗对于抢救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严密观察,慎重的护理十分关键.本文总结32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贾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显微手术复合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我们根据Ficat[1]四期分类法,于1998~1999年,对4例Ⅲ、Ⅳ期患者采用带旋深动脉髂骨块转移加多束血管植入的显微手术复合法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就典型病例及手术方法探讨如下.

    作者:李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癌及大肠癌并发贫血的诊治探讨

    胃癌及大肠癌有时并发进行性贫血.进行性贫血可为胃癌及大肠癌的临床首发症状,如忽视其在胃癌及大肠癌中的诊治地位,可造成误诊、漏诊及延误治疗.我院1992~1999年收治胃癌及大肠癌557例,其中并发贫血28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会利;张爱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癔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由精神刺激诱发的暂时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本病是一种典型的心因性疾病,俗称心病[1].因此心理护理非常重要.1997年10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34例本病患者.我们进行了心理护理,结合语言暗示和药物暗示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淑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与肾功能衰竭

    自1987年证实内皮细胞源性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O)以来,NO的生物学作用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现代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作者:陈小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选择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多.1989年1月~1999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22例,总结如下.

    作者:黄儒收;崔刚成;贾怀海;赵辉;孟庆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髓内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840例报告

    ①目的探讨髓内固定在四肢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②方法闭合或小切口开放穿针(钉)治疗四肢管状骨840例计910处骨折,通过随访资料完整的800例计890处骨折,分析讨论髓内固定疗效.③结果除病理性、陈旧性、复杂性骨折和骨不连以Ⅱ期愈合,其他类型骨折均以I期或第3种骨折愈合方式愈合,未出现感染、骨畸形、骨不连、关节僵便、再骨折等并发症.④结论髓内固定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复位好、固定牢、锻炼早、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孙旭海;范锡海;阎勇;周光林;杨德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聚合酶链反应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为探索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我们使用PCR对80例结核患者检测其痰、积液及纤支镜刷检物中的结核菌,并与传统的涂片抗酸染色检菌法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侯和梅;胡宗臣;曹建兰;宗荣功;严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硝唑致周围神经炎1例

    患者,女,49岁,因痛经1年,发现盆腔肿物3个月入院,既往健康,无神经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病变,查体:P 74次/min,BP 130/90mmHg(17.3/12kPa),心肺肝脾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子宫前位,如孕12周大小,质硬,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其它未见异常.

    作者:聂培贞;南艾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成功抢救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并发呼吸衰竭1例

    患儿,男,3岁.人院前9h误服复方苯乙哌啶20~30片.5h前唤之不醒,3h前到当地医院查体:瞳孔散大,呼吸节律不整.经吸氧、吸痰、肌注洛贝林无好转而转我院.查体:T 37.4℃,P 104次/min,R 0~1次/min,BP 10/5.5kPa.深昏迷状态,全身皮肤发绀,双瞳孔7mm,对光反射消失.心率104次/min,律齐、心音尚有力.

    作者:田庆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