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刘桂萍

关键词:乳腺癌, 手术, 护理
摘要:我院1997年开始进行乳腺癌切除术,对手术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报告如下.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与家属均有思想负担,恐惧、忧虑.患者会反复问医生、护士其病情如何,手术能否成功,怕花钱及术后疼痛及并发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患者及家属给予耐心解释、安慰、鼓励,解除其心理负担,对手术的时间、过程、方法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取得患者合作,主动接受手术诊治.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自1 940年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很大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及剂型的增加,临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状况也变得较为普遍而严重.无论在正确使用、合理选择或联合应用或应用方法与剂量以及用药间隔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结合抗生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状况加以评述.

    作者:孙亚军;张树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耳鼻咽喉科住院婴幼患儿临床分析

    为了解综合性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婴幼患儿所占比例及疾病种类、病因等特点,做好婴幼儿有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工作,我们对本院1994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婴幼患儿进行了初步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4年问,我科共收住患儿1470例,其中婴幼儿1 62例,男115例,女47例;年龄≤1岁31例,1~2岁96例,2~3岁35例.

    作者:高金建;金建新;陈迎迎;黄加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清C肽测定在Ⅱ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①目的采用血清C肽测定法,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指导临床用药.②方法160例Ⅱ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根据血清C肽测定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对照组80例采取经验用药法.③结果观察组用药后好转率85%;对照组好转率67 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 05).④结论测定血清C肽对指导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优于传统经验用药.

    作者:王静飞;许道忠;尹其云;王小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以发热皮疹为首发表现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1病历报告患儿,女,4岁.因间断发热伴皮疹1.5个月,面色苍白1个月,于2000年3月1 6日人院.患儿于人院前1.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予以退热药物后体温可暂时下降,抗感染治疗无效.热后数日,耳廓、手指近端及面颊部皮肤相继出现各期多形性皮疹,伴轻度瘙痒,反复发作.发热与皮疹无显著相关.

    作者:王晓波;金彦;李永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卒中尿失禁的观察护理

    脑卒中性尿失禁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若护理不当则易引起尿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我们从护理角度人手,寻找规律以期提高疗效.笔者就1996~2000年收治的脑卒中性尿失禁患者进行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张贺丽;李鸿雁;焦志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临床上使用输液制剂时经常引起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肤色灰白、昏迷甚至死亡,这些反应绝大多数是由热原引起的.现就我院1 996~2000年以来病区呈报的81例输液反应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单华峰;苗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护理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CS)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安全有效的方法.尽管近年来ICS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但它是一个有创伤性的、高难度的治疗方法,并且该类患者正处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伴有危重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整个手术必需在医护的密切配合之下才能顺利完成.我院从1 999年4月以来为4例AMI患者施行了急诊ICS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71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原因分析

    我院1 998年6月~2000年11月行剖宫产1068例,术中大出血1 71例,发生率为1 6.01%.对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于1 998年6月~2000年11月间共分娩4789例,其中剖宫产1068例,术中大出血171例,发生率为16.01%,初产妇144例,经产妇27例,平均年龄27.8岁,平均孕38.3周,选择性剖宫产57例,急诊剖宫产114例.

    作者:朱桃花;吴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氯化铝染毒小鼠血清和脾脏微量元素锌、铜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①目的测定三氯化铝(AlCl3)染毒小鼠血清和脾脏微量元素Zn、Cu含量,从微量元素角度探讨铝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②方法实验用健康成龄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三氯化铝低剂量染毒组(简称低铝组)、三氯化铝高剂量染毒组(简称高铝组).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和脾脏中微量元素锌、铜含量.③结果三氯化铝使小鼠血清和脾脏锌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低铝组为(P<0.05)、高铝组为(P<0.01);血清铜含量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而脾脏铜则上升;高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④结论铝可致小鼠免疫功能下降.

    作者:曹珺;焦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①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降纤酶对脑梗死的近期疗效.②方法设降纤酶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降纤酶治疗,第1d用10U,第2d用10U,第4d用5U,第6d用5U.③结果半个月后,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1.67%和12.50%,显效率分别为83.34%和42.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④结果降纤酶能提高脑梗死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早期应用,不失为脑梗死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英丽;张春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电针对大鼠全脑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①目的探讨针刺镇痛与全脑cAMP和cGMP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②方法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大鼠电针前后,全脑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③结果电针30min提高大鼠痛阈的同时,使全脑cAMP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结论中枢环核苷酸可能参与针刺镇痛.

    作者:叶建红;刘永莉;孔庆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性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 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占我国ARF的首位[1],病死率高达59.5%[2].为了探讨老年人HFRS所致的ARF的临床特点,对我院收治的老年44例老年人与同期收治的66例青壮年HFRS ARF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成梅;于丽敏;刘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记性脑血管疾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并发症,其转归对预后影响极大.1996~2000年.我院收治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并发ARF患者48例,治疗效果较好,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学伟;张智敏;张志晖;周伟石;海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钼蓝法测定面粉及其制品中的磷酸盐

    粮食部门生产加工的膨松面粉(自发面粉)在添加磷酸盐作膨松剂后,可不经发酵直接制成各种面制品.国家卫生标准规定食品中添加的磷酸盐(以磷酸计)不得超过4g/Kg,为检测膨松面粉及其制品中磷酸盐的含量,我们用钼蓝法进行测定,报告如下.

    作者:欧剑丞;郑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无肝素血液透析临床观察

    对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抗凝,常采用局部肝素化、低分子肝素,但应用中常有一定危险性.我们对8例有高危出血患者采用一种不进行体内肝素化,透析过程中不追加肝素,并在透析过程中不用盐水冲洗管路的透析方法,共进行透析17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石兴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组织学实习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随着教学改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形态学教学方法(即借助幻灯、挂图、标本等辅助教学)已不能适应目前医学教育需要.而把多媒体技术引入组织学的形态教学,可对该学科教学模式产生巨大改革[1].即改变形态教学中抽象、枯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死记硬背、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

    作者:王海涛;高俊玲;田艳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357例头位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产前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似有增加趋势,与早产、难产和感染有密切关系,直接威胁母儿安全.现将我院357例头位胎膜早破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尚云;闻立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乌司他丁对多种蛋白酶、脂肪及糖的水解酶均有抑制作用.为观察其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作用,2000年7月~2001年5月,我院收治患者29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应用乌司他丁,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火喜;袁又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除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外,也是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1],然而口服制剂起效较慢,药效持续时间较长,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难以终止其作用.1998年10月~2000年9月,我们采用国产盐酸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38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耀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例冷凝集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误差报告

    1病历报告患者,男,22岁,因咳嗽、咳痰、胸闷、气促10d,加重1d来我院就诊.人院查体:T 36.2℃,P 84次/min,R 18次/min,BP 1 6.0/9.2kPa,自动体位,颈静脉不充盈,右肺呼吸音减弱,左下肺闻少许湿Ⅱ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未闻杂音,肝脾淋巴结不大,双下肢不肿.既往病史8年前曾患猩红热,余无特殊.

    作者:周湘红;安邦权;黄凌;徐方明;金明;邹大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