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秀
1995年以来,我院对21例十二指肠损伤术后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1 5例,女6例,由于交通事故所致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 9例,上腹部尖刀刺伤所致十二指肠开放性损伤2例.其中5例损伤较轻,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术,未放置空肠造瘘管,对未放置空肠造瘘管者,术后进行肠外营养,3~5d后经门进食,增加营养.
作者:高素梅;侯凤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 940年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很大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品种及剂型的增加,临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不合理状况也变得较为普遍而严重.无论在正确使用、合理选择或联合应用或应用方法与剂量以及用药间隔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结合抗生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状况加以评述.
作者:孙亚军;张树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乌司他丁对多种蛋白酶、脂肪及糖的水解酶均有抑制作用.为观察其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作用,2000年7月~2001年5月,我院收治患者29例,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应用乌司他丁,均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火喜;袁又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密集、瞬息万变的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据测算,近30年来的科学发明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多,科技进步的速度将以几何级数增加,从而更加剧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艺术教育以其深刻的内涵及其功能受到专家们的重视,特别是对那些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吴素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日常生活中,饮用水消毒方法有多种,通常应用氯化消毒法,使用漂白粉剂量为2~4mg/L.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夏秋季节是洪水高峰期,水源细菌污染较为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为保证洪水期饮用水卫生,我们多使用超氯消毒方法.但超氯消毒会使水中余氯增高,产生较强的气味,群众较难接受.近年来,我们采用脱氯去味法,方法简便,既经济又高效,总结如下.
作者:刘金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非生理过程,术后极易发生各系统的并发症[1].本院于1997年11月收治1例6岁法洛五联症根治术、术后第5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儿.由于得到及时抢救,精心的监护和加强治疗,使之转危为安,康复出院,报告如下.
作者:潘君信;陈志芬;钟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①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分子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有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②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随机分为非溶栓治疗组70例;溶拴治疗组63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31例;病例对照组30例.在不同时间测定FMPV、Fg、FMPV/ODmax血小、板粘附率.③结果FMPV在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梗死非溶栓组显著高于TIA组(P<0.01),Fg在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TIA及病例对照组(P<0.01).持续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病1周左右FMPV、FMPV/ODmax及血小板粘附率.④结论Fg升高是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之一,持续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应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分子活性,并及时应用抗血小板粘附聚集药物,以防再梗死的发生.
作者:刘秀荣;元小冬;孔祥庭;裴唤珍;张萍淑;葛秀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 989年8月~2001年10月采用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4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施海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发病后,如病程在6h内应行紧急溶栓治疗.但溶栓可引起部分患者出血.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集了6例溶栓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就此谈谈护理体会.
作者:姚素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①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③方法回顾分析68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惠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微循环障碍终导致MODS,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综合性的.治疗中应早期进行有关器官的功能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脑、呼吸、循环、肾脏功能衰竭.④结论本病预后差,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DS死亡的重要环节.
作者:焦鸿云;骆晓薇;李丰升;张扬红;高保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为疼痛、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柄断裂、假体松动等[1].并发症的预防除医疗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假体、熟练的外科技术外,相关的护理因素不容忽视.我院1982~1999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共1 36例,获满意效果.现就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焕;乔栓杰;陈书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铁蛋白为细胞内蛋白质,几乎所有组织均可合成.甲状腺功能紊乱为全身代谢异常性疾病,可影响血清铁蛋白(SF)水平.本文对甲亢86例和甲减1 2例的SF进行了测定,并与2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昊;潭海波;赵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10岁,因阵发性咳嗽半月,夜间咳嗽加重,服约4kg重的草鱼胆1个,1h后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于1 998年7月14日急诊入院.查体:精神萎靡,脱水貌,呼吸、脉搏、血压、心肺均正常.肝可触及肋下1.5cm,有触痛、叩击痛.肾区叩击痛,肠鸣音亢进.特殊检查:尿常规可见蛋白尿,镜下血尿.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升高.头颅CT示:脑水肿.
作者:吴凤霞;银芳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97年开始进行乳腺癌切除术,对手术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报告如下.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与家属均有思想负担,恐惧、忧虑.患者会反复问医生、护士其病情如何,手术能否成功,怕花钱及术后疼痛及并发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患者及家属给予耐心解释、安慰、鼓励,解除其心理负担,对手术的时间、过程、方法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取得患者合作,主动接受手术诊治.
作者:刘桂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文报告99例危重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结果,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危重患者99例,其中男61例,女38例,平均年龄63岁.对照组为正常人32例,均排除心、肝、肾及甲状腺疾病,平均年龄61岁.疾病组分:死亡组17例(其中脑出血5例,脑梗死1例,肝硬变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AMI2例,慢性呼吸衰竭2例,慢性充血性心衰2例,其他疾病死亡2例);脑出血组22例,脑梗死组1 5例,肝硬变失代偿组10例,慢性呼吸衰竭组12例,慢性充血性心衰组1 2例,严重感染组1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甲状腺疾病.
作者:张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观察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1 998年3月~2000年10月对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心先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侯爱琴;张一平;苏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①目的了解引起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性.②方法无菌备件下取1 998年1月~2000年1 2月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深部痰做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细茵学分析.③结果143例气管切开患者中,133例诊断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93.0%).送痰培养767次,培养出1153株病原茵,G-杆菌821株(71.2%),其中绿脓杆茵1 96株(17%),G+球菌1 67株(1 4 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3株(8.9%),真菌1 65株(14.3%).混合感染340次,气管切开保留时间越长,混合感染率越高(P<0.01).氟康唑是首选的抗真茵药物,G-杆菌对头孢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普遍产生耐药,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目前尚未发现耐药菌株),各类细菌对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亦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④结论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防御病原茵免疫力下降,反复医源性交叉感染,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不合理应用是引起气管切开患者易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慧林;刘拴虎;刘雅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1997年7月~2000年8月,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2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发病12h内外周血象与住院初1周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鋆荃;张维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颅脑手术由于其特殊的部位和手术体位应用电刀、电凝和吸引管的放置成了问题,常因放置不当影响术者的操作,或脱落到台下造成污染影响手术的进行.近来,我科制作了塑料筒用于术中电刀、电凝和吸引头的放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范玉红;李东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高校传统的手工式会计管理模式,已被计算机及财务管理软件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是财会管理的一次革命,也给内部审计工作传统的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挑战.在财务管理不断深化、细化、现代化的今天,内审工作只有转变工作思路,使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与手段,才能适应当前形势,实现内审职能.
作者:余蔚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