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卿;马澜;贾力莉;牛艳艳;仝立国;冯玛莉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威灵仙水提物(Clematis)对多氯联苯(PCB118)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株分为对照组(control)、PCB118(25μmol/L)组、Clematis低剂量组(4mg/L)以及Clematis高剂量组(40mg/L),分别于药物干预9、24、48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NS-1细胞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B118刺激9、24、48h后INS-1细胞凋亡,Clematis高浓度及低浓度组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减少;CCK-8结果显示PCB118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Clematis高、低浓度组均改善PCB118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与PCB11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CB118诱导INS-1细胞早期凋亡明显(P<0.05),而Clematis干预后细胞早期凋亡改善,高浓度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PCB118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Clematis可逆转Cleaved Caspase-3过表达(P<0.05).结论:威灵仙水提物可以抑制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增强PCB118毒性环境下的INS-1细胞活性,为中药保护胰岛β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敏超;吴敏;顾刘宝;周临娜;曹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认为痤疮多因肺经血热郁于肌肤,或脾胃湿热内生,上蒸头面;或日久化瘀,痰瘀互结.病机为痰瘀和湿热.针刺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整相应脏腑的作用,配合刺血疗法加速瘀血的清除,可加快湿热邪气的排除.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作者:高希言;王孟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求之于势”.用药如用兵,故辨证论治施以方药亦当明辨病势.明势大致分为取势、候势、预势三者.取势者,探明病情而分治也;候势者,候时机之成熟而克邪也;预势者,未病先防、先证而治之法也.此三者为辨证施治应当重视之法,临床当分论亦当合参.一势之中,三势兼备;三势之中,各势俱焉.握此要者,是为明势.
作者:李天赐;刘宴伶;王雷;李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是其中之一.但这种咳嗽的病机有其特殊性,文章做初步探讨,即痰浊内阻是其内在病理基础;气机不利是病机关键.痰浊壅塞气道,鼻咽不利、宜宣失宣,胃气返逆、宣降不降,均可导致肺失宣肃而产生咳嗽;六淫外侵是常见诱因.半夏厚朴汤具有化痰利饮、调畅气机的作用,可作为本病治疗的基础方,临证时还需兼顾鼻窍、咽喉、脾胃的不同征象,随证加减.
作者:张元兵;徐超;刘良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运用测评量表对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症状进行研究,探索其症状特征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采用肿瘤常见症状及Anderson中医症状调查量表(MDASI-TCM)进行问卷调查;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淋巴瘤一章中医辨证分型部分.对40例处于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结果运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证类对生活的干扰程度.结果: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发生频率显著的3个症状为口干(65.00%)、疲劳(62.50%)、睡眠不安(62.50%),症状强度显著的3个症状分别是疲劳(3.10±2.99)、出汗(2.80±2.98)、口干(2.30±2.58);淋巴瘤患者辨证常出现两证(37.5%)或三证(25.0%)相兼的情况;在证型频次中,虚实夹杂证出现多,占45.0%,其次为虚证,占42.5%,实证较少,仅占12.5%;虚实夹杂证类患者对一般活动、情绪、生活乐趣方面影响程度大于单纯实证类及虚证类.结论:淋巴瘤患者的症状及证型特点较为复杂,临床大夫在根据患者当前症状表现进行辨证用药的同时,可参照淋巴瘤不同分期、病理类型及ECOG下不同症状的发生情况,为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或康复指导.
作者:郑佳彬;刘杰;李冰雪;关靓;林洪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仁存孙氏治病活法秘方》是中医史上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其成书时间在元代,不早于《澹寮方》,不晚于《世医得效方》,在明代应存完本.《普济方》以明引和暗引、化裁等方式引有大量本书文字,包括本书已佚的卷一内容.
作者:虞舜;黄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考察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加力竭游泳的方法建立模型,通过检测对胃肠功能、肝脏功能、血清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考察防己与茯苓组合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防己水煎液组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茯苓水煎液组Gas和ALB显著升高,CHO和LDL-C显著降低;防己低剂量+茯苓组Gas、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防己中剂量+茯苓组Gas、TC、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防己高剂量+茯苓组Gas、TC、TP、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ALP、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的胃肠、肝脏和血清学指标均有改善,且两药配伍疗效优于单味药.
作者:刘嘉琪;王秋红;匡海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药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中蕴藏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华,但在循证医学的背景下难以提供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的数据.在全球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中医药临床的数据挖掘工作逐步开展,让数据发声,让证据说话,使中医药临床研究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获得完善.新的数据挖掘方法不仅能将中医古籍和现代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还可综合症状和证型,为中医药的临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有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中的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Bron-Kerbosch algorithm算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贝叶斯网络结构、决策树等.这些数据挖掘工具在中医临床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作者:任建业;许鸣;陆嘉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刺五加皂苷对模拟失重4周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给药组尾吊4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模拟失重4周后,模型组大鼠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P<0.05);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明显下降(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白球比(A/G)降低(P<0.05,P<0.01),碱性磷酸酶(ALP)有降低趋势.刺五加皂苷高剂量对升高的TC有降低趋势,同时显著性降低模型失重组有升高趋势的CREA(P<0.05);刺五加中、低剂量不同程度升高TP、ALB及A/G、ALP.结论:刺五加皂苷对模拟失重4周所致大鼠血脂、血糖、免疫功能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对肝、肾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刘军莲;钟悦;易勇;武晓瑞;范全春;赵爽;白桂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和合思想是在总结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文化等传统思想而提出的,其核心是“道尊中和,合而不同,合其不和,以致和合”.文章以和合思想之核心为叙述线索,并结合临床,将对薛伯寿教授和合思想的传承体悟进行介绍.
作者:肖烨;姚魁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凝脂翳”早见于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是以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黄,状如凝脂,发病迅速,或伴黄液上冲为主要表现的急重眼病.《神农本草经》用“翳”记录目病.隋代《诸病源候论》载有目生“疮翳”.元末明初《原机启微》提出“翳犹疮也”,揭示了黑睛生翳,翳犹疮也的发病特征.“疮翳”的提出,在本质上将此类眼病有别于以“翳”命名的内障眼病.《证治准绳》对“凝脂翳”发病全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后,对本病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更加清晰.“凝脂翳”作为规范名已成为共识.并对“凝脂翳”认知过程中出现的花翳、浮翳、真珠翳、冰虾翳深等相关病名进行了梳理.
作者:盛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基于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影响清开灵硬胶囊批次间稳定性的重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对清开灵硬胶囊HPLC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对其批次间稳定性进行评价;采用偏小二乘法(PLS)寻找影响硬胶囊批次间相似度的标志物.结果:系统聚类分析及PC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硬胶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剔除黄芩苷后经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所得评价结果接近;PLS分析显示,该硬胶囊中存在2个化学成分对产品批次间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将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中成药生产中批次间稳定性控制研究是可行的.
作者:孙如煜;李鹏跃;杜守颖;陆洋;田志浩;白洁;陈笑南;滕会会;徐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发热为现代中医临床为常见的症状,中医对发热的治疗往往效如桴鼓.《伤寒论》是一部专门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为治疗伤寒外感病而确立的行之有效的辨证治疗方法.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也是接近中医学本质的一种辨证方法,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联系性,系统性的特点.发热治疗从六经入手往往能对其病性、病势、病位有独特的理解并有助于临床诊疗.文章试从“阳气郁滞”的角度阐述《伤寒论》三阳病发热的病机.
作者:宋明;陈家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大量的研究表明,胃镜镜像与舌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舌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胃病患者胃镜下的病变情况.文章从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舌象的关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像与舌象的相关性、舌象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分型与舌象的关系4个方面就近年来胃镜与舌象相关性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回顾,同时对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书楠;王洋;黄铭涵;林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肝生血”的理论观点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独特而相对完善的理论观点,其扩充了中医对气血生化的认识,为临床补血提供理论根据.《黄帝内经》提出“肝生血”观,究其机制与肝应春有促生、催生及生发作用从而促使气血得以生化;同时又与肝藏血为生血提供物质基础、肝助他脏以生血相关,其中包括肝主生发,助脾运化,促血气化生;肝吸纳清气助肺主气,形成宗气,而化生血气以及肝主生发和疏泄促进肾精化血.“肝生血”理论为临床从肝论治血虚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芳艳;陈钢;柏琳娜;张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的乳腺癌如今已严重威胁到妇女的生命健康.随着乳腺癌研究治疗的深入,在基础研究中动物模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乳腺癌的中医动物模型大致上可以分为3类:中医疾病动物模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如今,随着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应用的深入,乳腺癌的中医动物模型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文章就其相关报道进行综述.
作者:林巾雄;朱瑞;田莎莎;赵华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肺脏能调整机体自身的阴阳气机,使之与自然和谐、相应,达到内外平衡,从而机体内部平衡,阴平阳秘.这种调节能力是肺脏的治节之功.肺气不足,肺失治节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机.肺脏不能及时调整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的变化,引起风邪异气侵袭,发为鼻鼽.通过补益肺气,助肺宣发肃降,恢复肺主治节之功,是治疗鼻鼽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验案举隅验证了上述理论.
作者:贺诗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果实的开发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品系YTH-001、品系YTH-002和品系YTH-003 3个品系中各氨基酸含量较为相似,品系JYH-001和品系SYH-001中各氨基酸含量均较少;不同品系忍冬果实Zn、Fe、Sn元素含量的差异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密切联系.YTH-001、YTH-002、YTH-003三个品系为良种“亚特红”及其变型,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亚特红”品系忍冬果实较其它品系忍冬果实富Zn、Fe,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作者:边丽华;周洁;刘伟;李圣波;王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介绍王灿晖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在病机方面,王老师认为脾虚胃弱是发病基础,胃有郁热是发病关键,气滞络瘀使疾病迁延.在治疗上,王老师认为调和脾胃、健脾益胃为先,清解郁热、调理气机为要,理气和血、虚实标本兼顾.重视病证结合、用药平和灵活是王老师治疗本病的特点.
作者:陈莹莹;鲁晏武;刘涛;王灿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在已知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R)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初步探究穴位埋线治疗AR的中枢响应特征.方法:对8例符合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纳入标准的AR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及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并对比前后脑功能区,找出效应区域.结果:AR患者埋线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增强、以及与AR发作期相应的脑区.结论:穴位埋线治疗AR的疗效机制存在中枢效应机制路线.
作者:钟娟;张勤修;刘姝芩;李昕蓉;刘洋;刘颖;康浩然;谢春;曾斌;王盼盼;袁书贤;向南;杨莎莎;刘代恩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