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阅读国学经典加强素质教育

关键词:国学经典, 文化命脉, 知识结构, 人文素养
摘要:国学经典不仅展示了历代作家在人生旅途上的心路历程,而且形象的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艰辛跋涉.阅读经典名著,诵读优秀诗文,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把握中华文化命脉的有效途径,也是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得以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把握科技动态,并获得科研成果的重要前提.在药理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药理学的特点,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药理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思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科研成果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教学和科研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医学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成为了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医学院校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迫切性,并结合作者的实践体会,以<病理生理学>课程为例谈些看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建立数字胚胎学实验室的尝试

    目前组织胚胎学教学时数不断减少,而素质教育又要求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因此优化教学媒体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室经过多年的准备、收集、整理、制作,在原有的胚胎学标本模型室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了数字胚胎学实验室,利用数字显微网络互动实验室进行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学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已成为中医药领域教学改革的重点,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ant instruction,CAI)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医药教育的各个学科.<中药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其课程内容繁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较其他中医学课程,更需要也更容易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表达.有鉴于此,我校中药学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完成了<中药学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现将课件主要内容及制用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于推拿教材改革的几点意见

    随着中医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医教材不断改革,其中推拿教材内容渐趋充实.为进一步提高教材的内在质量,以满足中医教学的需要,提出以下改革意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媒体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影像学由传统的放射诊断学、CT、MRI、超声医学、核医学和内窥镜等多学科组成.近二三十年来,医学影像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使原有影像医学的设备和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的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重叠影像向横断面影像及功能成像过渡,甚至观察生理生化及基因水平的改变.高度发展的影像设备使人体解剖结构显示的更清晰更直观,使体内病变的数目及内部信息显示的更准确,大大提高了影像学检查疾病的发现率及正确诊断率.另外数字化的引入使影像的采集、存储及传输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介入放射治疗学及内窥镜和微创治疗的结合开辟了医学影像新的学科,而且介入治疗发展迅速,是影像学在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和地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属性.强化医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生在认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的同时认识其人文科学属性,在掌握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自然科学技术方法的同时掌握人文科学方法,是未来医学教育的目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学教学改革设想

    <针灸治疗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推专业学生直接步入临床的桥梁课.其内容是研究如何将已学到的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针法灸法学等知识,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教好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临床实际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以往的教学方式仍沿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少动手实践锻炼的机会,一部分学生虽然考试成绩良好,但一遇到患者便无从下手.因此,<针灸治疗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中西医结合专科生临床技能培训的尝试

    临床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完成相应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在我国目前的医学专科教育中,由于学制短、教学任务重,临床见习往往被取消,不利于对医学生的培养.为弥补这一不足,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专科生在第2学年的第2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和临床技能培训课程.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医眼科教学的点滴体会

    中医眼科学是祖国医学的临床学科,它是研究人体视觉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由于视器特点及功能复杂性眼病的检查和诊治方法与其它临床学科差别很大,有必要探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麦金利棒状杆菌致败血症1例及文献复习

    1995年法国人Riegel首次从3例结膜分泌物中分离出此菌,并根据生化反应和16S RNA基因测定命名为麦金利棒状杆菌(corynebactriummacginleyi).德国、瑞典、意大利也相继从结膜炎和角膜溃疡病例中分离到此菌.另有报道,本菌可以引发尿道感染和心内膜炎及导管相关感染.到2004年国外已发表有关文献11篇,国内目前未见报道.我们从1例急性肺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到1株麦金利棒状杆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时期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教学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医学生由课本学习步入到临床实践课学习阶段,这个阶段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师的不可逾越的阶段.通过直接接触患者,使学生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的医疗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强化与升华,达到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之目的,为毕业后从事医药卫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人们意识的转变,毕业实习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当前一项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干扰临床实习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与同仁们进行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降压药与内皮功能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在维护血管张力和结构方面起重要作用.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及其它大多数心血管危险因子的重要特征,是动脉血栓形成及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始动及促发因素.研究表明,高血压与内皮功能密切相关,某些降压药可改善或恢复EC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评价不同种类降压药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在药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

    药学实验教学是药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目的是加强、拓展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他们严谨的科研作风、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运用正确的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1].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这一优良平台,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在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e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广泛流行于亚洲、欧洲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其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性极大[1].既往发现HFRS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可出现持续1至数周的减少,但未对血小板参数和功能指标的改变进行系统的动态研究.本文对53例HFRS患者各期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1分钟聚集率(PAG1)、5分钟聚集率(PAG5)、大聚集率(PAGM)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脊柱肿瘤术前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评估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导管逐支选择地插入需栓塞的肿瘤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材料进行动脉栓塞.栓塞后24~48 h进行手术.结果栓塞前肿瘤供血动脉数字血管减影术(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肿瘤染色与栓塞后再次造影肿瘤染色较之前减少75%以上.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32支.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结论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认真分析DSA的结果,尤其注意根髓大动脉,以免误栓出现并发症.把握好栓塞时间、栓塞适应证及栓塞的程度,以保证脊柱肿瘤术前栓塞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学生临床实习需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学习的理论课程必须通过临床实习才能消化掌握,才能学以致用.在很大程度上,临床实习效果的好坏对于医学生来说,是决定其能否成才的关键,甚至是决定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关键.要想在实习中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基础理论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外,还要注意几个与专业知识关系不大,但对实习效果影响巨大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信息技术与《医学心理学》课程互动整合教学实践

    <医学心理学>课程在临床教学中是一门临床医学本科学生的必选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强的课程.以往我们教研室教师都是用讲解式的方法给学生们授课,学生们对授课内容涉猎很少,听课时感觉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对此,我们教研室教师2002~2004年,在对1999级、2000级、2001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课堂教学时,对课程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教改探索,引进互动整合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本教研室和医院的微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发挥教师学生的教与学能力和作用,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采用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方法,在互动整合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有益经验.本文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是我国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特别重视这方面工作的领导和研究.在我国加强、完善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为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我们一直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育体系的改革,尽管教师在理论准备、收集材料、引经据典方面下足了工夫,但长期沿用一根粉笔、一本教案的传统讲授的方式,使得课堂沉闷、理论抽象,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影响教学效果.近年来在教学设备改善的基础上,我们探索把传统教学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努力追求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并取得一定的经验、体会,愿与同行交流,以促进高校政治课教学水平提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对内脏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急性内脏出血患者在临床极为常见.内脏出血患者早期,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血压和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可下降不明显.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出血后短期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且先于红细胞和血压下降.本文通过分析内脏出血0.5~72 h内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及其诊断意义,为临床提供一项极为简单预警内脏出血的指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