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药师与门诊药学服务

关键词:医院药师, 药学服务, 用药安全合理
摘要:美国药学会及美国医院药师协会把药学服务定义为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服务,要求药师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确保药物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积极的临床结果.从药学服务的定义可以看出药学服务不是少数药师的工作,而是全体药师的职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对内脏出血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急性内脏出血患者在临床极为常见.内脏出血患者早期,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血压和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可下降不明显.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出血后短期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主要是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且先于红细胞和血压下降.本文通过分析内脏出血0.5~72 h内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及其诊断意义,为临床提供一项极为简单预警内脏出血的指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间歇性低氧对大鼠急性失血时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间歇性暴露于适当低氧环境可激发机体的适应机制,进而对机体产生有利的影响.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IH)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IH对大鼠急性失血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医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医学课程的特点是死背硬记的东西多,数据多,内容枯燥乏味.另外,由于医学课程内容要求严谨,使得授课死板教条,学生们常常纷纷欲睡,教师感则到十分生气,而学生又产生逆反心理,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很差.因此,为了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就必须在不失医学内容严谨的前提下,尽量使得医学专业讲课生动精彩.虽然近年来人们在多媒体教学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对授课基本的要素--语言艺术的研究和合理使用.语言是一门艺术.也许许多人对这种说法不理解,认为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一岁开始就说话,这说话的问题、这口语的问题还有什么值得学的吗?有什么值得讲的吗?其实不然,生动幽默的语言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相声和小品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反映出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因此,了解语言特别是口语的基本要素和使用技巧对提高我们医学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高等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在这三项职能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过去几年中,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新的历史阶段,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高校能否培养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适应市场竞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才有立足生存之地,才有继续发展的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提高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药物分析学是药学和药剂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课是学生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而且让他们初步掌握如何控制药品质量.因此,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题实习和实际工作.现就如何上好实验课,根据近几年带教经验谈几点体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英语听说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迅速转变单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学观念,要把英语教学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上来,不断加强学生听与说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1改革背景河北医科大学为省属重点高等医学院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卫生人力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社会对高等医学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脊柱肿瘤术前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评估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导管逐支选择地插入需栓塞的肿瘤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材料进行动脉栓塞.栓塞后24~48 h进行手术.结果栓塞前肿瘤供血动脉数字血管减影术(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肿瘤染色与栓塞后再次造影肿瘤染色较之前减少75%以上.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32支.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结论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认真分析DSA的结果,尤其注意根髓大动脉,以免误栓出现并发症.把握好栓塞时间、栓塞适应证及栓塞的程度,以保证脊柱肿瘤术前栓塞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三种阿利新蓝染色方法效果观察

    阿利新蓝属于阳离子染料,是显示酸性黏液物质特异的染料,染料与酸性基团形成盐键.利用染料的不同pH及不同电解质浓度,可区分酸性黏液物质的类别.阿利新蓝染色方法较多,我们选用三种阿利新蓝染色方法,对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的骨髓涂片进行了染色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德育接受认知机制的4个环节

    1德育接受认知机制研究的意义德育接受的认知机制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如何使教育内容被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成为其自身认知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的作用机理,它是相对于情感机制和意志机制而言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与西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参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以及编写全国第一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感觉到必须探讨与以往不同、能真正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满意效果.自开展教学以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生反馈等方式,有以下体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媒体在乳房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长期以来,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灌输式教学、基础和临床脱节以及医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弊端[1].教师们常常面对这样难以接受的事实,即医学生们经过5~6年、甚至8年的艰苦学习后,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不能自如地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日趋普遍,本文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乳腺疾病,在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学生的临床实践和考试成绩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

    见习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的桥梁.在这一活动中,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使医学生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临床诊疗中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具备一定的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二是必须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本文在对我院耳鼻咽喉科见习教学中各种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培养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学计划,具体包括教学原则、重点和方法步骤.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在中药专业学生能力塑造中的地位

    <中药制剂分析>是近10余年来为适应中药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和中药走向世界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特点是不仅重视理论,尤其注重实验教学,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比例为1:1,可见实验教学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重要性.实验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验证、补充理论,还是培养学生技能、塑造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作者在教学中加强本门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以下一些经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等医学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探讨

    信息技术在医学科学及医学教育中的渗透不断深化和拓展,必将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在教育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在高等医学院校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适应新发展,迎接新挑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现代口腔内科学要求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必须具有一定的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以适应患者的需求并符合我国医师法.目前口腔内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黏膜病学3个学科,口腔内科的实验教学涵盖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等内容.口腔内科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正是针对口腔内科学的特点,为每个学生配备一系列配套的耗材、各类操作器械和仪器及特定的(如口腔临床医学仿真头模实验室)试验环境.实验教学是口腔内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接受理论课后,在实验室中通过亲自在仿头模上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亲自动手的能力,为学生建立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模式奠定基础[1].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改革初探

    <针灸医籍选读>是研究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基础理论和针灸临床知识的一门原文课.内容主要选自<内经>、<难经>、<针灸大成>等有关针灸方面的医经、医论及针灸歌赋,其介于基础与临床课之间,作为针灸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是针灸专业的后期提高课.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围绕着如何加强学生对针灸理论、临床经验的深刻认识,重点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媒体教学-《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作者在多年实践中,力求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改进和提高,已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时期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教学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医学生由课本学习步入到临床实践课学习阶段,这个阶段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师的不可逾越的阶段.通过直接接触患者,使学生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的医疗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强化与升华,达到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之目的,为毕业后从事医药卫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人们意识的转变,毕业实习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当前一项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干扰临床实习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与同仁们进行探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计划生育手术带教体会

    计划生育手术实习是一项特殊的教学任务.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必需合理的计划安排和科学的施教方法;还要从思想和理论上高度重视.对此,根据多年的带教实践,总结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一些见解和体会与同道商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