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德育接受认知机制的4个环节

关键词:德育, 认知机制, 理论依据
摘要:1德育接受认知机制研究的意义德育接受的认知机制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如何使教育内容被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成为其自身认知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的作用机理,它是相对于情感机制和意志机制而言的.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生产实习中的误区和盲点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完医学基础课程后,进入临床课的见习期,后完全进入临床生产实习阶段,直到毕业.生产实习对于医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以及进一步深造是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并指导、督促学生顺利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生产实习任务,消除这个环节的误区和盲点,是医学院校各级领导和各教学医院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误诊为脊膜瘤的椎管内副神经节瘤1例

    患者,女性,54岁.主因8 h前从椅子上站起步行数步突然跪倒而继之后仰,即感腰部疼痛,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而入院.既往于4年前行腰椎间盘手术.查体:体温、呼吸正常,脉搏88次/min,血压200/100 mmHg.专科情况:颈部疼痛,椎体叩压痛,双侧肘关节下约3 cm以下肢体麻木.双侧手指活动、血运可.腰部疼痛,椎体叩压痛,脐下5 cm以下感觉运动丧失,大小便失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磷酸氯喹治疗心脏直视手术后重度血红蛋白尿5例

    2001年10月~2003年4月我科用磷酸氯喹治疗了5例心脏直视术后出现重度血红蛋白尿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

    随着教学任务的增加,我院原有能担任临床教学任务的教师人数已不能满足需要,怎样培养年轻教师尽快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是我院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工作重点.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选择2000~2004本院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各28例.治疗A组为心肌梗死时间<3 h,治疗B组为心肌梗死时间3~6 h.两组均给予尿激酶100万U+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滴完.待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恢复至正常值的1.5~2.0倍时,给予肝素500~1000 U/h滴入,两组治疗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结果治疗A组总有效率92.86%,治疗B组75.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A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B组.提示应尽量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到治疗的时间,紧急溶栓效果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脊柱肿瘤术前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评估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导管逐支选择地插入需栓塞的肿瘤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材料进行动脉栓塞.栓塞后24~48 h进行手术.结果栓塞前肿瘤供血动脉数字血管减影术(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肿瘤染色与栓塞后再次造影肿瘤染色较之前减少75%以上.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32支.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结论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认真分析DSA的结果,尤其注意根髓大动脉,以免误栓出现并发症.把握好栓塞时间、栓塞适应证及栓塞的程度,以保证脊柱肿瘤术前栓塞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FK506对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Fas和Fas-L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供体心肌组织Fas及其配体Fas-L的mRNA的表达规律.同时探讨FK506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时对二者的影响,阐述FK506在体内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6组:①同系异体心脏移植组[Sprague-Dawley(SD)to SD,n=6];②同种异体移植组(Dahl to SD,n=6);③同种异体移植FK506治疗组(0.15 mg/kg·d肌肉注射,28 d,n=6),此3组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④~⑥分组情况与①~③相同,术后第5 d摘取移植心脏测定急性排斥反应强度,同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Fas mRNA和Fas-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同系异体移植组、同种异体移植FK506治疗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139.00±31.61)和(53.83±5.19)d明显长于同种异体移植组(7.17±0.75)d,(P<0.001);同时,前二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强度也明显低于后者(P <0.001).②同种异体移植组心肌Fas mRNA和Fas-L mRNA的表达水平(Fas:0.62±0.26;Fas-L:0.34±0.12)明显高于同系异体移植组(Fas:0.39±0.16;Fas-L:0.16±0.05,P <0.05)和同种异体移植FK506治疗组(Fas:0.35±0.18;Fas-L:0.13±0.06,P <0.05).结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FasmRNA和Fas-L mRNA的表达增强.由此可以认为,急性排斥反应中浸润性免疫细胞表面将大量表达Fas-L,从而诱导表达有Fas分子的心肌细胞的凋亡.FK506在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时能够阻止Fas和Fas-L mRNA的转录而抑制Fas死亡蛋白途径,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麦金利棒状杆菌致败血症1例及文献复习

    1995年法国人Riegel首次从3例结膜分泌物中分离出此菌,并根据生化反应和16S RNA基因测定命名为麦金利棒状杆菌(corynebactriummacginleyi).德国、瑞典、意大利也相继从结膜炎和角膜溃疡病例中分离到此菌.另有报道,本菌可以引发尿道感染和心内膜炎及导管相关感染.到2004年国外已发表有关文献11篇,国内目前未见报道.我们从1例急性肺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到1株麦金利棒状杆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在中药专业学生能力塑造中的地位

    <中药制剂分析>是近10余年来为适应中药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和中药走向世界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其特点是不仅重视理论,尤其注重实验教学,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比例为1:1,可见实验教学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重要性.实验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验证、补充理论,还是培养学生技能、塑造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作者在教学中加强本门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以下一些经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氧化氮、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对大鼠离体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对大鼠离体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时肾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灌流肾(isolated perfused kidney,IPK)技术观察肾I-R后肾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反应性的改变;观察外源性给予NO、ONOO-后大鼠IPK肾血管对NE和Ach反应性的改变,以及阻断内源性NO生成对肾I-R大鼠IPK肾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①I-R后IPK肾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缩血管反应性和Ach的舒血管反应性都有明显降低,I-R5h较I-R1h进一步降低(P<0.01).②给予硝普钠(100μmol/L)后大鼠IPK血管对NE的缩血管反应性和Ach的舒血管反应性都未见明显变化(P>0.05).而ONOO-(40μmol/L)和vehicle相比则显著降低IPK血管对NE和Ach的反应性(P<0.01).③氨基胍+I-R1h大鼠IPK肾血管对NE和Ach的反应性与NS+I-R1h大鼠相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AG+I-R5h组大鼠肾血管对NE和Ach的反应性较NS+I-R5h明显增强(P均<0.05).L-NNA+I-R 1h和5h大鼠肾血管对Ach的反应性有进一步的降低,而对NE的反应性却增强(P均<0.05).结论NO大量生成后产生的ONOO-在肾I-R所致的肾血管反应性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媒体在乳房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长期以来,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灌输式教学、基础和临床脱节以及医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弊端[1].教师们常常面对这样难以接受的事实,即医学生们经过5~6年、甚至8年的艰苦学习后,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不能自如地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日趋普遍,本文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乳腺疾病,在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学生的临床实践和考试成绩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计划生育手术带教体会

    计划生育手术实习是一项特殊的教学任务.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必需合理的计划安排和科学的施教方法;还要从思想和理论上高度重视.对此,根据多年的带教实践,总结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一些见解和体会与同道商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阅读国学经典加强素质教育

    国学经典不仅展示了历代作家在人生旅途上的心路历程,而且形象的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艰辛跋涉.阅读经典名著,诵读优秀诗文,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把握中华文化命脉的有效途径,也是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得以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网络教学在中医教育中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宽带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的网络教学一经出现,就显示出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保和丸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多发病,保和丸对此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为验证其临床疗效,本文以营养性半固体糊为标记物,观察保和丸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于推拿教材改革的几点意见

    随着中医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医教材不断改革,其中推拿教材内容渐趋充实.为进一步提高教材的内在质量,以满足中医教学的需要,提出以下改革意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是在我国中医、西医长期并存的条件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创建于1969年,当时正值原河北中医学院与河北医学院第一次合并的初期,成立的河北新医大学汇聚了河北省中、西医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中坚力量,客观上为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初步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为其后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5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高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又为中、西医学相互结合交融,中、西师资相互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使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教育事业迅速迈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在中西医结合教育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性工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鼠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鼠尾草属植物隶属唇形科(labiatae),约有千余种,占全科植物总数的20%,我国鼠尾草属植物有83种.其化学成分按结构可分为精油、萜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甾类化合物等,其中二萜类占90%以上,而二萜醌类占50%以上.2002年王新玲[1]对本属植物按各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作了归纳.现就鼠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综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科学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保证

    成人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方针指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化改革,对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新传统的教育思想,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是摆在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1984年开办成人教育以来,我校及我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学质量,把保证教学质量作为我校成教学院长期生存的根本点,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它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种属性.强化医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医学生在认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的同时认识其人文科学属性,在掌握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自然科学技术方法的同时掌握人文科学方法,是未来医学教育的目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