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爱吃肉会让孩子变笨吗

范志红

关键词:智商, 科学家, 英国, 网友, 实验, 对象
摘要:近,有个“长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说法在网上到处流传.传言称,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参与实验的对象身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经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个说法让很多网友感觉惊奇,一些人提出了疑问,原来自己不够聪明是因为爱吃肉的缘故?
家庭医学(下)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缺铁微笑少

    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孕妇缺铁会导致胎儿发育出现障碍,造成胎儿贫血.缺铁性贫血几乎遍及全球,其中儿童高达50%左右.血液中的血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体内氧气的输送是依赖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氧的结合完成的.人体缺铁必将影响体内氧的输送,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周止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夏季为何多湿邪

    六淫致病,湿为其一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自然界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当温而反寒,冬季当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寒暴暖等),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无害的六气变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便称之为“六淫”.

    作者:伏新顺;伏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孩子脑袋有无毛病,家长先别吓自己

    误区一孩子一“抽搐”就误以为是癫痫活泼可爱的圆圆9个月了,全家人都视为掌上明珠,但10天前的数次异常表现,打破了幸福家庭的氛围.每当圆圆情绪激动,哭吵剧烈后,即出现短暂呼吸暂停的现象,随后伴有口唇青紫,意识丧失,躯干及肢体强直,角弓反张样头向后仰,双手或四肢抽动,但经过1~2分钟后意识迅速恢复,随即呼吸、脸色恢复,肌肉松弛,活动正常,再次哭出声来,玩耍如常,不受任何影响.家长怀疑是癫痫发作,带着圆圆四处就医.

    作者:宁泽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量体裁衣选用降压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病人数已达2亿之多,成为“中国第一疾病”.严重的是,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局势,即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都低,分别为30%、25%和6%.

    作者:王其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膝关节疼痛要注意防衰老

    人到中年以后,膝关节的肌腱、韧带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腔的滑液分泌减少,关节骨面长期摩擦形成骨质磨损,关节周围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易发生纤维粘连,所以老年人常会感到膝关节发僵,活动时会发出“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在受凉或过度活动时会诱发疼痛、肿胀、关节腔积液,严重的还会使老年人关节畸形,形成残疾.

    作者:叶启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夏季脚癣肆虐治疗要讲科学

    盛夏来临,又到了脚癣(脚气)的高发时期.由于天气闷热潮湿,加上出汗多和足部新陈代谢的加快,易令脚气肆虐.很多患者由于在治疗上存在误区,导致脚气年年治、年年发,成为反复发作的顽症.其实脚气之所以反复发作,是因为多数患者只使用外用药治疗,而在治疗期间又难免有些疏忽,导致治疗不规范、不科学,很难做到“斩草除根”.只要在治疗过程中讲究科学规范,脚气是可以根治的.

    作者:吕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爱吃肉会让孩子变笨吗

    近,有个“长期吃肉降低智商”的说法在网上到处流传.传言称,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参与实验的对象身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经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个说法让很多网友感觉惊奇,一些人提出了疑问,原来自己不够聪明是因为爱吃肉的缘故?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脑血管病人如何平安度夏

    8月的一天,天气酷热,50多岁的李先生在外面忙了一天,又渴又累地回到家中.他把空调调到了24℃,对着自己猛吹一阵,又打开冰箱,取出一瓶冰镇饮料一饮而尽,才感到凉爽惬意.谁知不到半小时,他突然感到胸部剧烈疼痛,闷胀憋气,冷汗直流,家人忙给他喂服了一瓶速效救心丸,又打电话叫来救护车将其送往医院.经检查,李先生患的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由于救治及时,才没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肿瘤病人别盲目用药

    很多人听到“肿瘤”两字,会把它同死亡联系在一起.实际上,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并非不治之症.通过手术、服药等正确的治疗手段,很多肿瘤病人能够延长生存期,甚至能够治愈.

    作者:邬时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使用祛痘产品需防过敏

    夏天护肤是很多爱美人士的必备功课,尤其是天气炎热,容易长痘痘的人更是把祛痘产品作为护肤首要工具,但是近日一则名为“祛痘产品致呼吸困难”的微博却让不少人惊讶,微博中提醒长痘的妹子注意某些祛痘产品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

    作者:杜长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关于流产那些事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对放开,国人对避孕意识的淡漠,作为妇产科医生,特别是计划生育科医生,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终止妊娠,现在网络上泛滥的人流广告语是:无痛,安全,保宫手术,上午手术,下午无忧上班,等等……殊不知人工流产伴随着各种并发症,有术中并发症,如子宫穿孔、出血、人流综合征等;近期并发症,如吸宫不全、感染、宫体或宫颈粘连等;远期并发症,如月经不调、不孕、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以下几个病例,提示女性朋友注意人工流产的危害.

    作者:诸葛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学习障碍

    小向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并不是因为他入学时的年龄比别的孩子大,而是他的学习有问题.一年级他读了两次,二年级也读了两次.老师对小向的父母亲说:“这孩子从表面上看没有什么问题,可学习起来就是不行,怎么教他都没有用.”孩子的父母亲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并没有感觉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同龄儿童笨,可孩子学习成绩一贯不好却是事实.

    作者:塞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夏欲极凉生湿邪

    夏天是一个炎热又潮湿的季节,阳热下降,氤氲熏蒸,水汽上腾,湿气充斥.在此季节中,因感受湿邪而发病者较多.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或汗出后湿衣未能及时更换,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或取凉过度,导致湿邪的发生.内湿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所生.外湿与内湿虽发病机理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伤于外湿,湿邪困脾,不能健运,则湿从内生;而睥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招致外湿侵袭.

    作者:王民集;王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嗜酒如命魂散脑梗

    谢某每日饮酒量达500毫升,而且经常抽烟.日前,酩酊大醉后蒙头入睡,鼾声如雷,次日凌晨被家人发现其鼾声消失时,却已呼之不应,在当地医院抢救两天两夜效果不佳.送入我院时,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经头部CT证实为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呼吸、心跳骤停,虽全力抢救,却无力回天.年仅37岁的谢某就这样抛开老父老母和娇妻幼子,过早离开了人世.

    作者:罗学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你有“过劳死”的征兆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越发深入人心,人们在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导致精神疲劳.疲劳易“损精”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人类有30多种疾病的发病率,男性远高于女性,男人平均寿命比女人短7~8年,男性的生理机能退化要比女人早8年,现代男性生理衰退的征兆已提前至28岁.

    作者:魏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孕期护理乳房关系母子健康

    乳房不仅是女人S曲线的资本,也是哺育宝宝的重要器官.现在大多数女性还不习惯到医院护理自己的乳房,心理上总感觉有些尴尬.同时,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许多女性每天忙于家庭和工作,几乎顾不上注意自己身体的保健,更忽略了对乳房的护理.专家指出,女性的乳房一生都需要呵护,孕期更是丰胸、美胸、让乳房再次发育的绝好时机.

    作者:周保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抗过敏药物的七注意

    抗过敏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物,如盐酸异丙嗪(非那根)、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苯那君)、赛庚啶等;过敏活性物质阻释剂,如色甘酸钠(外用)、富马酸酮替芬等.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七点注意事项.

    作者:马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湿邪伤儿要当心

    夏秋季节,天气十分炎热,湿热薰蒸,水汽上腾,湿气盛,所以一年之中夏秋季湿邪为病多.对小孩来说更是多事之季,由于小孩是纯阳之体,脏腑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健全,加上脾胃功能虚弱,更容易受湿邪的侵扰.或因戏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或因贪食冷饮,或因贪凉受寒,均可致湿邪缠身为患.

    作者:周祖贻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常见的眼外伤和处理方法

    一粒沙子飞入眼处理不当可失明小饶是一个中学教师,因为一粒沙子飞进眼睛后出现疼痛、流泪,忍不住用手搓揉眼睛后,疼痛、流泪症状有所减轻.但因忙于辅导学生准备考试,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等到第三天,眼睛疼痛、流泪症状明显加重,视力从过去的1.5降到了只能看清眼前手动,才匆忙到医院就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一天一苹果疾病莫找我

    苹果的果肉脆嫩,味甘甜微酸,食之爽口滋润,沁人心脾,内含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纤维素、矿物质及多酚黄酮类等特殊营养成分;更是维生素的“富矿”,对人体确实有保健功效,科学家称之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作者:欧阳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家庭医学(下)杂志

家庭医学(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