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雷燕;陈连凤;苗立夫;李瑛
目的:探索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调整体质偏颇以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86例成年癫痫患者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QOLIE-89)问卷,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成年癫痫患者偏颇体质多的是湿热质,其次是气虚质、阳虚质;②QOLIE-89各维度评分以语言交流、对健康不满分数低;③平和质对患者生活质量大部分方面均起促进作用,气虚质对患者的精力/疲劳、疼痛影响较大,气郁质是降低QOLIE-89总分及多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与情绪相关的方面.结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此关联性进行相关体质干预,可以作为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思路之一.
作者:张青;丁成赟;孙金;王潇慧;聂莉媛;张媛;刘金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范永升教授认为硬皮病隶属于中医学的“皮痹”“肌痹”范畴.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阳虚寒凝,肺脾不足,络脉痹阻,终致皮肤失养所致.本病的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肾阳亏虚,肺脾不足,标实主要为寒凝、瘀血.提出了“温阳散寒,通络祛瘀,培补肺脾”总的治疗法则.同时也介绍硬皮病累及相关脏腑所出现兼证的治疗经验和中医药治疗硬皮病的切入点和优势.并列举医案1则,以飨同道.
作者:吴德鸿;李正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丹蒌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及相应的对照药物,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模型.9周后取胸主动脉上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与高脂组比较AS病变明显延缓;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PI3K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与高脂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丹蒌片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AS药理作用.
作者:曹珊;韩倩倩;刘紫阳;张方方;周运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SFBs,选取第3-5代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200、400、600μg/mL)的DMEM培养液培养48h,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TGF-β 1 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olt方法测量TGF-β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药物剂量组HSFBs TGF-β 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药物浓度为400μg/mL时效果佳,且TGF-β 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ASMq有抑制体外培养的人HSFBs TGF-p 1表达的作用,初步探讨了ASMq发挥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为ASMq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孔孟龙;李楠;马涛;马少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四氯化碳(CC1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CC1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取大鼠血清检测肝功能;Masson染色比较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测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分析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以及Smad7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S各剂量组的血清肝功水平、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表达量显著降低,Smad7表达量显著增高.结论:APS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 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黄进;张晨;詹菲;张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偏颇体质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防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慢性病的高危体质人群入手,通过体质的辨识、调理技术、慢性病发病风险预测技术进行慢性病的防控,针对,健康状态的“健康-疾病前期-疾病-痊愈-健康”的循环规律,制定体质辨识→慢病预测→体质调理→定期随访→效果分析的防控慢病操作流程.使国家的“防控关口前移”“广覆盖、低成本”的慢病防控策略落到实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惠敏;李英帅;王济;李玲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法对化疗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大肠癌患者细胞因子调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原则,将56例化疗致大肠癌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患者分成对照组26例(予单纯化疗)、治疗组30例(予健脾清肠法联合化疗),经8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予卡氏评分(KPS)行为状态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CB)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改善脾虚湿热证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46%(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含量、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PMCB中细胞因子IL-2表达显著升高,IL-6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具有健脾清肠功效的中药能改善大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机制是通过降低血内毒素含量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显著促进外周血中IL-2表达、抑制IL-6表达,从调控机体免疫功能角度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
作者:付晓伶;张彦博;王文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液氮快速冻融法水蛭提取物(HE)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以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ADM)为对照,MTT法检测HE与5-FU或AMD联合用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经HE处理后多药耐药基(MDR1)、Bax、Caspase3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可增强5-FU、ADM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细胞凋亡(P<0.01);可显著下调HepG2细胞MDR1(P<0.01)和上调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HE可体外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提高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其分子机制与下调MDR1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黄晓蒂;郭永良;黄立中;周青;田雪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将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中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对水气病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进行了详实的论述,经后世医家临床应用检验,功效卓绝.文章从张仲景应用辛味药治疗水气病入手,着重探讨张仲景治疗水气病的辨证思维、用药规律,从方剂配伍规律角度探讨辛味药在治疗水气病中的重要作用,总结辛味药在治疗水气病中的作用和应用规律,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郭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术联合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马血清+甲强龙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兔SANFH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单纯减压组、联合用药组,予单纯减压组和联合用药组行髓芯减压术,且联合用药组在减压后予髓腔内注射HSYA溶液,单纯减压组髓腔内注射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检测各组股骨头髓腔内压力、股骨头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单纯减压组较模型组骨内压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较单纯减压组减轻股骨头内压力更为明显(P<0.05).结论:髓芯减压术联合HSYA髓腔内注射能显著降低股骨头内压力.
作者:齐振熙;余航;万甜;张占勇;吴敏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黄元御是中医学史上一代名医,其学术思想丰富,重视中气是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然后来者对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研究仅限于探讨其中气内涵与其运用上,对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笔者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笔者通过研习黄氏著作并结合经典论述,阐明了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三:①黄氏秉承了古经典中医学的河图五行模式理念;②人的本土属性;③黄氏在《道德经》中悟出中气是阴阳二气升降之机原.
作者:陈圣华;甘密密;陈烨文;谷英敏;柴可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学对于缓解压力有许多真知卓见,现代中医学缺乏压力致病的系统阐述,为发古之深意,补今之未备,借现代压力管理心理学之力进行压力致病中医学机制之探索.文章提出压力的致病与否同正气强弱有关.压力致病的中医机制在于,首先破坏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然后通过影响气的升降出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因此,对抗压力致病的防治关键在于从整体观念、调畅气机、调理脏腑功能三方面着手,改善人体的抗压能力.
作者:李利清;周静冬;白莉;张新光;虞坚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中医七情学说研究的状况,提出存在的4方面问题:继承有余,创新不足;逻辑混乱,概念不清;现代成果,融通困难;理论解释,牵强附会.指出对七情学说的研究,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创新,跳出传统中医七情概念的束缚,充分吸收、借鉴当代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突出中医特色,围绕基本与复合诸多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病因的形成、致病特点、机制,情志与中医病证诊治的关系,情志调节等诸多方面,从整体、联系、动态的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解释性系统,即“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一元论”的原创思维模式.在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中,“取象运数”是一个思维过程,象为意义符号的承载者,数具有生命律动的意涵,而贯穿于临床实践之中;“形神一体”指的是形与神不可分离的相互关系,蕴含着形神合一、心神合一的生命健康信息;“气一元论”是指气在本体论、生成论和存在论上是一元性的.所以,“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一元性的,不是多元性的;其内涵是相对稳定性的,思维方法虽多样,但非流质易变.
作者:郭刚;王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芪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的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乳腺癌患者共472例,分为试验组307例和对照组165例,在化疗期间试验组口服芪珍胶囊,对照组口服贞芪扶正胶囊,21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32%和46.67%(P<0.05).卡氏(KPS)评分提高率各病种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CD4/CD8提高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芪珍胶囊与化疗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恶性肿瘤患者,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芪珍胶囊药物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学谦;侯炜;董海涛;林洪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目前中医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的认识,寻找其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进行文献分析,数据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0篇论文,分析结果显示多认为癌性贫血为虚证(75.61%);常见类型为脾肾两虚(29.27%)、气血两虚(12.20%)和脾虚血亏(7.32%);多认为病位在脾、肾,而其中脾虚是癌性贫血的重要发病因素,治疗选药首位亦为健脾益气.结论:目前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的证型分析尚属研究阶段,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展开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作者:娄彦妮;陈信义;侯丽;李园;谭煌英;刘猛;贾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分析2种指标含量的变化与老年期痴呆寒凝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采用分次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叠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在疾病模型基础上施以低温环境刺激,建立病证结合寒凝血瘀证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和血流变验证造模情况,并测定海马内NO和SOD的含量.结果:老年期痴呆组与病证结合寒凝血瘀证组模型大鼠的NO、SOD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海马内NO的水平过高,SOD含量降低有关.
作者:韩诚;郭蕾;陈燕清;秦亚莉;于红;郭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参麦汤对糖耐量减低(IGT)大鼠血清铁蛋白(SF)、炎性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的影响,探讨参麦汤改善IGT大鼠糖脂的作用机制及糖耐量低减阶段的病理机制.方法:制备IGT大鼠模型,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评价参麦汤对IGT大鼠SF、CRP、IL-6及血脂的影响,通过ELISA法测IGT大鼠血清SF、CRP、IL-6,酯酶法测血脂4项(TC、TG、HDL-C、LDL-C).结果:各干预组均能降低SF、CRP、IL-6水平,其中以参麦汤组作用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SF与FPG、TG、CRP、IL-6、Cr显著正相关(r=0.675、0.539、0.814、0.702,0.326,P<0.01,P<0.05);CRP与FPG、TG、IL-6显著正相关(r=0.570、0.388、0.646,P<0.01);SF、CRP与HDL-C显著负相关(r=-0.364、-0.317,P<0.01,P<0.05);IL-6与FPG、TG、TC、Cr、UA显著正相关(r=0.433、0.458、0.339、0.414、0.333,P<0.01,P<0.05).结论:参麦汤可以改善IGT大鼠糖脂毒性可能与其调节血清SF和炎性相关因子CRP、IL-6的水平有关.
作者:谷英敏;柴可夫;王玉娟;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血虚证小鼠肝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Fas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给药组予四物汤灌胃20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则予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血虚证模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象,TUN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Bcl-2及Fas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数、白细胞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升高(P<0.05),血小板数无统计学差异,肝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P<0.05),促凋亡基因Bax、Fas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四物汤可改善血虚证模型小鼠外周血象,下调促凋亡基因Bax和Fas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提示四物汤补益肝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肝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王正引;郭明章;全世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凭脉辨证,脉法特色鲜明,整理研究连建伟教授临床脉法的特点,其中,对连教授辨脉重虚实及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连老师辨脉注重关脉反应的气机升降的重要地位加以分析阐释;对连教授《太素脉法》的继承及据此脉法预测的深刻内涵加以分析研究;对连教授判断妊娠的脉法是如何源于《黄帝内经》及经过后世的演变过程、应用等问题的加以分析,使妊娠脉法更加清晰,对临床如何应用此脉法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以上的角度探求分析连教授脉法的理论渊源和理论依据,为系统的整理和继承连建伟教授的学术思想尤其是连建伟教授的脉学做出基础的理论探讨.
作者:王栋;常虹;连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