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研究

王铭;雷燕;陈连凤;苗立夫;李瑛

关键词: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 血管内皮细胞衰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血管紧张素Ⅱ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表达变化和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至第4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6mol/L,48h)诱导其衰老;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telmisartan)组;观察不同时间点β-半乳糖苷酶染色、NO含量、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p-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增加(P<0.05),NO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AngⅡ组比较,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下降(P<0.05),NO含量增加(P<0.05).AngⅡ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PAR γ mRNA表达,但蛋白表达呈现早升后降趋势;中药提取物和替米沙坦两组PPAR γ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中药早期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够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诱导PPAR γ表达有关.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瓜蒌皮精制多糖,采用13C-NMR检测其纯度;高效液相色谱结合PMP衍生化法检测精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以精制多糖测得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并利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山东、河北、安徽、四川等10批不同产地瓜蒌皮多糖的含量.结果:瓜蒌皮精制多糖基本不含其他杂质,多糖精制前后单糖组成无明显变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等7种单糖组成.样品供试液在6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9%,RSD=3.16%(n=6),测定结果显示,四川瓜蒌皮多糖含量较高,其他产地瓜蒌皮多糖含量差异不大.结论:本研究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测定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

    作者:郝变;袁少雄;潘丽丽;杨颂;李莎莎;徐新房;李向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低热及其探讨

    低热为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引起低热的原因十分广泛.笔者临床以血府逐瘀汤治疗低热,收效颇佳.文章以临床个案分析形式结合文献研究,对血府逐瘀汤治疗低热的类型及其现代医学机制进行探讨,指出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低热的辨证要点及诊断方法,并通过验案试图对“方证对应”与“辨病治疗”等中医理论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期为中医临床低热的诊治、血府逐瘀汤的应用以及病证思维模式的探索指明方向.

    作者:蒋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通络开窍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保护的研究

    目的:分析益气通络开窍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影响,评价该法的疗效.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造模成功后,观察组黄芪、川芎嗪以及醒脑静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地塞米松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并行OCT扫描、病理以及电镜检查.结果:空白组SD大鼠RNFL厚度(79.80±6.94) μm;模型组造模1d后RNFL厚度为(96.70±5.60) μm,RNFL水肿增厚(P<0.05).观察组7d后RNFL厚度为(74.75±4.03) μm,14d后RNFL厚度为(80.17±5.12)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d后为(97.50±9.06)μm,14d RNFL厚度为(64.00±6.20)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7d和14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NFL厚度差异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对照组观察组视网膜外节水肿消退,排列有序,血管部分再通;对照组标本视网膜外节水肿、疏松,排列紊乱,空泡华,血管闭塞.电镜检查表明: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出现核固缩、变薄、线粒体肿胀、胞浆脱失、空泡化,内、外丛状层也可以见到细胞轻度水肿、空泡化.经过治疗,该法表现在对视网膜突触复合体、内节神经细胞线粒体以及毛细血管有保护作用.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兹满;张梅芳;冀建平;李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数据挖掘对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目的:探讨名医徐志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处方,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82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2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丰富,多用清肺豁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和健脾之品.

    作者:何煜舟;祝晨;杜颖;凌红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海内外针灸戒烟文献类别和质量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比较海内外针灸戒烟文献的类别和质量,了解其研究动态和评价方法,为今后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以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为基础,应用统计和文献计量法,对海内外期刊针灸戒烟文献的类别和质量分析比较.结果:获得国内文献136篇,海外62篇.文献构成比比较:临床试验国内65.2%,海外55.2%,其中大样本文献国内4.5%,海外21.9%;随机对照试验国内12.5%,海外64.5%;综述国内11.1%,海外29.3%;其它国内23.7%,海外17.2%.结论:国内文献种类丰富,融入辨证论治特色.但存在临床设计简单、缺乏随访和远期戒断率观察及rCr样本量不足、缺少系统评价分析和机制研究的问题.今后应建立客观统一疗效评价标准、重视远期戒断率和随访、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作用机制探讨,同时开展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交流与合作.

    作者:吴远;王莹莹;刘璇;赵汉青;刘伟哲;杨金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赵炳南“首辨阴阳”学术思想对皮肤病湿证治疗的指导作用

    赵炳南先生是我国当代中医皮外科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创建了许多经典方剂和有效疗法,为中医皮肤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疗皮肤病以“首辨阴阳”为辨证原则,尤其是对于与湿相关的皮肤病,重点是辨别疾病属于湿热性亦或是湿气性,这实质是对皮肤病湿与热的辨证,是辨热重于湿抑或是湿重于热.这一思想尤其体现在对湿疹和带状疱疹的辨证治疗上,不仅如此,这一思想对于银屑病、痤疮等皮肤病的辨证和治疗,也有指导作用.学习和继承赵炳南学术思想,就应该坚持“首辨阴阳”的原则.

    作者:李伯华;周冬梅;张广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医体质类型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6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笔者发现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是NONFH的高发体质类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甘肃省中医院门诊、住院部对NONFH患者及非血缘关系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病例所得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3种高发体质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共93例NONFH患者(其中血瘀质32例、痰湿质31例、气虚质30例)及83名正常健康非血缘关系志愿者.对每位受检者取血样3mL,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检测MTHFR677位点多态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THFRC677T位点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TT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2.340倍(95%CI [1.050-5.217],P=0.038),T等位基因的发病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67倍(95%CI [1.092-2.545],P=0.018),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血瘀质病例组TT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3.840倍(95%CI [1.196-12.328],P=0.024),T等位基因的发病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255倍(95%CI[1.232-4.126],P=0.008),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HFRC677T位点的突变使NONFH的发病风险增高,MTHFRC677T位点可能与NONFH发病相关.MTHFRC677T位点的突变使血瘀质NONFH的发病风险增高,MTHFR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痰湿质高发NONFH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作者:李盛华;周明旺;郭铁峰;王晓萍;孙凤岐;穆欢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内涵析理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解释性系统,即“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一元论”的原创思维模式.在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中,“取象运数”是一个思维过程,象为意义符号的承载者,数具有生命律动的意涵,而贯穿于临床实践之中;“形神一体”指的是形与神不可分离的相互关系,蕴含着形神合一、心神合一的生命健康信息;“气一元论”是指气在本体论、生成论和存在论上是一元性的.所以,“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一元性的,不是多元性的;其内涵是相对稳定性的,思维方法虽多样,但非流质易变.

    作者:郭刚;王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及对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疏风解毒胶囊(4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监测血常规、胸片的变化,同时统计抗生素使用天数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患者满意度、CP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体温稳定时间,咳嗽、气急、双肺哕音消失天数,平均治愈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部分指标积分,治疗第3天血常规中白细胞(WBC),X线示炎症吸收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肯定,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颖;贾明月;张静;葛阳涛;胡海霞;王雪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针灸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

    目的:探索古代针灸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收集针灸治疗腹泻和便秘的古代文献,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腹泻和便秘相同腧穴的经穴特点和规律.结果:获文献腹泻235篇、便秘130篇,共25个相同穴,相同穴在腹泻表中191次,便秘表中141次.治疗腹泻的高频穴在便秘表中排名靠后,而治疗便秘的高频穴在腹泻表中排名较后.古代针灸治疗腹泻以章门配小肠俞常见,以任脉为首,多用腹部穴;古代针灸治疗便秘以章门配照海常见,以膀胱经为首,多用下肢穴.治疗腹泻和便秘均以特定穴为首选.结论:腧穴对肠道运动确实存在双向调节效应.也说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探讨古代针灸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志维;付莉;郑华斌;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病证结合家兔心脏骤停模型构建初探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病证结合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采用体外电击法诱发室颤动物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从病因、症状、客观指标、药物反证等方面对心脏骤停家兔模型进行综合判断,验证该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结果:病证结合组动物造模后肛温、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变化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无论组间比较或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动物心、左心室、肝重量变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病证结合组家兔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结论:体外电击法制作的心脏骤停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是心阳暴脱证.

    作者:梁建庆;何建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子宫腺肌病小鼠的多靶点作用研究

    目的: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在子宫腺肌病(AM)小鼠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M的作用机制.方法: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个月及6个月,形成M1组及M2组(AM小鼠模型3月组及6月组).选择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同时将未造模同期小鼠设为正常组.各组分别给药3个月(Z1组及Z2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P450、COX-2、ERa)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ENS、CD31、MMP-2)在模型组、用药组随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的变化.结果:在位内膜方面,①与正常组比较:M1及M2组CD31显著下降(P<0.01,P<0.05)、VEGF显著增高(P<0.001)、MMP-2显著增高(P<0.01);P450、COX-2、ERa表达在M1组无显著差异,P450、COX-2在M2组显著增高(P<0.001).②M1与M2组比较:P450、COX-2、ERa表达M2组显著高于M1组(P<0.01,P<0.001,P<0.05).③治疗前后比较:Z1与M1比较,VEGF、MMP-2表达显著下降(P<0.01,P<0.05),CD31显著升高(P<0.001);Z2与M2比较,P450、COX-2、ERa表达下降显著(P<0.01,P<0.001,P<0.05).在异位内膜方面,①与正常组比较:M1及M2组P450、COX-2表达及M2组ERa值表达均显著增高(P<0.001,P<0.01);②M1与M2组比较:M2组COX-2、ERa、P450表达与M1组比较有增高趋势(P=0.001,P=0.051,P=0.122);③治疗前后比较:Z1与M1比较,P450显著下调(P<0.05)、COX-2及ERa无显著变化;Z2与M2比较,P450、COX-2、ERa下降显著(P<0.001,P<0.001,P<0.05).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可多靶点治疗AM.病程早期的中药治疗主要以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为靶点,改善早期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况,直接截断由此触发的雌激素生成的正反馈链.疾病的后阶段,中药治疗靶点主要是在位及异位内膜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通过雌激素效应的变化影响血管生成因子的变化.

    作者:付先芸;魏绍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癌性贫血的中医证候与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中医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的认识,寻找其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进行文献分析,数据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0篇论文,分析结果显示多认为癌性贫血为虚证(75.61%);常见类型为脾肾两虚(29.27%)、气血两虚(12.20%)和脾虚血亏(7.32%);多认为病位在脾、肾,而其中脾虚是癌性贫血的重要发病因素,治疗选药首位亦为健脾益气.结论:目前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的证型分析尚属研究阶段,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展开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作者:娄彦妮;陈信义;侯丽;李园;谭煌英;刘猛;贾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湿疹乳膏离体透皮与释药特性试验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湿疹乳膏透皮与释药两个过程的药物动力学特性,为湿疹乳膏药效、毒理试验及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有效成分丹皮酚、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盐酸小檗碱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猪耳皮进行实验,高效液相测定不同时间透皮接收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比较透皮与释药速度、透皮量与释药量及各成分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湿疹乳膏释药速度快于透皮速度,释药速度(t50%)是透皮速度的2倍以上;释药量高于透皮量,大释药量是透皮量(Qmax)的2倍以上,皮内储存量(以丹皮酚计)占透皮总量的50%以上.结论:湿疹乳膏属于皮肤限速型乳膏,基质对药物的透皮有促进作用,各项透皮参数可满足湿疹局部治疗需要,透皮特性达到临床局部治疗目的;每天用药1次或给药间隔时间确定为15.16-28.40h,科学、合理、可行.

    作者:何群;肖海英;杨鹏;陈光宇;彭思源;颜学军;钟鸣;谢名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索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调整体质偏颇以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86例成年癫痫患者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QOLIE-89)问卷,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成年癫痫患者偏颇体质多的是湿热质,其次是气虚质、阳虚质;②QOLIE-89各维度评分以语言交流、对健康不满分数低;③平和质对患者生活质量大部分方面均起促进作用,气虚质对患者的精力/疲劳、疼痛影响较大,气郁质是降低QOLIE-89总分及多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与情绪相关的方面.结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此关联性进行相关体质干预,可以作为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思路之一.

    作者:张青;丁成赟;孙金;王潇慧;聂莉媛;张媛;刘金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产地人参皂苷成分含量UPLC法测定及质量评价

    目的:文章旨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以及不同产地人参质量评价.方法:人参样品来源于道地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共20批样品,采用UPLC方法检测2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9种人参皂苷(Rg1、Re、Rb1、Rf、Rg2、Rc、Rb3、Rb2、Rd)含量.建立20批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产地人参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吉林、辽宁样品中9种人参皂苷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黑龙江;人参总皂苷含量排序结果显示,前15位都是吉林和辽宁省份的样品;3种人参皂苷Rg1、Re、Rb1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省份样品中的3种人参皂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辽宁清源、吉林抚松、吉林长白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较高.20批人参药材图谱的相似度值均在0.93以上.结论:人参皂苷含量以吉林产地高,其次是辽宁和黑龙江.结果表明人参质量稳定,化学成分组成比较一致.

    作者:李慧;许亮;温美佳;曾凡琳;谢彩香;康廷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在辅助生殖中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使用促性腺激素(Gn)日开始至胚胎移植(ET)日接受电针治疗.检测两组人绒促性素(hCG)注射日、穿刺取卵(OPU)日、ET日血清雌二醇(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2在OPU日、ET日均明显降低(P<0.05);OPU日,卵泡液VEGF、IL-6水平亦明显降低(D<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IL-6均在hCG日水平高,随后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CG日、OPU日、ET日血清VEGF、IL-6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移植周期取消率、OHS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辅助能有效防治IVF过程中OHSS发生,且不降低IVF优胚率及妊娠率,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卵巢局部血管通透性有关.

    作者:洪艳丽;谈勇;殷燕云;邹奕洁;郭银华;聂小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升血汤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升血汤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升血汤联合Xelox方案,对照组仅采用Xelox方案化疗.连用2周期后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治疗组疗后近期疗效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后的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优于疗前及疗后的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疗后KPS评分高于疗前及疗后的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汤能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骨髓抑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许炜茹;张青;富琦;徐咏梅;于洁;杨国旺;王笑民;许金;王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加味小柴胡汤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对卵蛋白(OVA)致敏哮喘SD大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小柴胡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加味小柴胡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西药组)、加味小柴胡汤加地塞米松组(中西药组),每组10只.以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升高,而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西药组以及中西药组大鼠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下降(P<0.01).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可能通过升高血清中IFN-γ,降低血清中IL-4来改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炎性反应,改善哮喘病情.

    作者:赵克明;鞠宝兆;曲妮妮;郑忻;王国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脾补肾方对小鼠肠癌原位移植瘤抑制作用及对Ki67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对原位移植瘤小鼠生存状况的影响、瘤体的抑制作用及对肿瘤组织中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BALB/c小鼠盲肠原位癌造模,造模后随机分组,分为健脾补肾方高、中、低剂量(43.700、21.850、10.925g/kg)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14次,连续给药2周.观察各组小鼠的生长状况、给药结束后比较瘤体重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增殖指标Ki67.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健脾补肾方高、中剂量组瘤重降低(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均表明健脾补肾方可以下调Ki67(P<0.05).结论:健脾补肾方高、中剂量组可以改善小鼠生存状况、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下调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

    作者:包益洁;胡送娇;石晓静;于卉;邱艳艳;邹瑜;殷佩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