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科;李曙光;李洪涛;李进宽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治疗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导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救治水平.但由于病人入院时,其本身抗感染的能力往往已受到影响,如果再接受某些特种检查或侵入性操作,则可进一步降低其机体防御功能.
作者:冯丽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淋巴循环变化与血压回升的关系.方法:采用肠淋巴管插管方法,测定30只大鼠再灌注时淋巴流量、蛋白输出量与血压回升先后关系.结果:实验组大鼠输血、输液时肠淋巴流量、蛋白输出量达到峰值的时间(min)分别为49.25±6.56、41.74±7.21,明显快于血压到达峰值的时间(82.25±15.17)(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淋巴循环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凯;李春亮;陈瑞华;赵自刚;牛春雨;樊贵;张静;王海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收集1998~2000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均用开搏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齐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脂对老年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C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影响.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82例老年(>60岁)CA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血脂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果:老年CAF患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中风有明显关系(P<0.05),其中胆固醇增高与缺血性中风关系显著(P<0.001).结论:血脂异常是老年C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韩兰唐;王立新;李瑞玲;马振霞;狄巨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输血是中一项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血多用,节约用血的成份输血正逐步代替输全血.自体血回输也因其具有不传播疾病、无血型不合、无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高科技的DNA重组技术产品的应用、血浆置换、血细胞单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现代输血技术,也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了充分发挥输血治疗的独特作用,大限度的预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输血时,要注意以下监护要点.
作者:刘淑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病程长,常有缓解与复发,且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如偏瘫、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痛性痉挛、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部分病人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乃至残废.一些外界因素往往使病情恶化或促进MS复发,这些因素包括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外伤、外科手术和麻醉以及环境过热等.所以MS的治疗一方面要针对其免疫机理应用ACTH,皮质类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另一方面要给予一些必要的对症治疗;如何避免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岳秉宏;陈晓春;李成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但多年来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课程过程中,存在着学习不认真、理解不深刻、成绩不理想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对有机化学在医学课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是我们所用的教材理论性很强,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医学知识联系不是很紧密,在讲解空泛的理论过程中,不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在讲授理论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谭晓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人才需求模式从知识型向智能型的转变,临床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已为医学界所瞩目,并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临床流行病学是现代医学的产物,它适应于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及经济高度发达和人类要求更加健康的需要.
作者:武艳华;史宝林;王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不同时期的X线征象,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X线随访资料的早期周围型肺癌21例,着重总结其早期征象.结果:其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病灶为主,平均直径1.6 cm.密度中等偏低,进展期征象以肺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为主,平均直径4.65cm,密度中等偏高;1)瘤体内部结构:小泡征见于早期,钙化病灶见于进展期,空洞征进展期比早期出现率高;2)瘤体边缘征象: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等,进展期多见,且更明显.结论:肺内孤立结节,直径≤1.5cm,周边有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灶内有小泡征,不论其临床有无症状,均应提示早期肺癌,且以腺癌可能性大.
作者:静国庆;杨柏荫;张峥;刘昭;何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手术是治疗早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术后适时化疗也是避免或减少癌细胞扩散、延长生命的重要措施.我院普外科病房1997.5~2000.11月共收治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46例,总化疗次数502次,均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由于我们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多数患者都能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化疗过程,现将用药过程的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淑华;王广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三氧消毒机与传统空气消毒方法(甲醛、过氧乙酸(PPA)薰蒸法)的优劣,观察三氧消毒机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上述空气消毒方法的普通琼脂细胞培养结果各50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氧消毒机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效果肯定,优于甲醛、过氧乙酸(PPA)薰蒸法.结论:三氧消毒机是目前手术室空气消毒较为理想的新型消毒工具,具有灭活速度快,灭活率高、效果肯定.
作者:王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常规心阻抗测定方法采用日本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结果:对394例心功能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高血压组检测SV、CO、CI、AC均明显低于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临界高血压患者的SV、CO、CI、AC、TPR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病理性升高过程中,早期心功能即发生异常变化,并在发展成高血压后一定时期内心功能保持稳定.
作者:焦宏;张三明;张润莲;刘庆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15岁以上94万人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准患病率为11.26%.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教育,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显的至关重要.
作者:胡虹;秦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DIC、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及乙型肝炎等疾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正常对照组和71例病例组,均采用D-二聚体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原理为胶乳凝集试验.结果:各检测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D-二聚体检测对DIC、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及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李萍;贾天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肺癌病人术后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50例施根治术治疗后的肺癌病人的12个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数目(x9)、年龄(X3)、临床分期(X7)对病人预后至关重要.结论:提示对病人的相关因素予以重视,利于根除癌细胞、抑制转移,有助于病人的预后、延长病人生存期.
作者:陆晓光;穆铮;范凌;王德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日益深化,对保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21世纪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不断扩展的工作领域,同医院一样,社区、家庭的护理工作也同等重要.因而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才能胜任新世纪的护理工作.也就是说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张鲁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治疗外阴白癍的剂量和效果.方法:用32P溶液制成敷贴器,贴于病损处皮肤或粘膜表面,每次吸收剂量2GY,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4~5次为一疗程,隔两个月视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治疗.一个疗程的总吸收剂量不大于10GY.结果:本组52例患者治愈40例,治愈率为76.9%;显效8例,治愈率为15.3%;有效4例,治愈率为7.7%.结论:放射性核素32P敷贴治疗外阴白癍,经济简便、安全洁净、病人无痛苦、其疗效优于其它治疗方法.
作者:魏林凤;曾本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旨在明确肺结核X线分类中两型合并的分类.方法:本文收集经临床、肺结核细菌学和常规胸片确诊的肺结核500例,进行X线分类的探讨.结果:X线分类,原发型167例,合并胸膜炎的6例;血型播散型70例,合并胸膜炎22例;继发型306例,合并胸膜炎74例.Ⅰ~Ⅲ型肺结核合并胸膜炎102例,占总病例数的20.4%.结论:依据病因、发病机理、中国结核病分类法(1998),按原发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血行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继发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进行X线分型.
作者:静国庆;杨柏荫;刘昭;何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ASP)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4例AS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4例,治愈27例,治愈率为79.41%.非手术治疗组治愈率为88.89%,手术治疗组治愈率为68.75%.结论:ASP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早期诊断ASP对选择ASP的治疗方式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利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暴力行为人群交感神经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选择了46例暴力型服刑人员,调查其个人史,进行体格检查、植物神经功能检查,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测定.结果:87%交感神经功能亢进;73.9%NE和/或E增高,以NE增高为主.结论:A型行为易产生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进而兴奋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E、NE分泌增高,NE增高者暴力行为也较严重.
作者:白平;傅晓晴;叶大富;郑玉聪;林可基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