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建立及评价的研究进展

李春雨;焦睿珉;周帅;于明霞;王晓燕

关键词:胃肠功能紊乱, 大鼠模型, 评价, 文献综述
摘要:胃肠功能紊乱(FGID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对实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实验研究中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的进展进行探讨分析,主要从模型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两方面总结,认为在实验方法上,应基于本病的病因、症状、病程特点,采用药物、行为刺激、饮食等方面联合应用,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评价标准主要从宏观表征、神态行为、病理学组织结构以及部分内源性指标等方面判定.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益气化瘀方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4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潘生丁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瘀方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尿畸形红细胞计数(4.98±2.35)×107/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3±4.26)×10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能有效减少尿畸形红细胞计数,抑制病情进展,疗效确切.

    作者:袁怀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健脾愈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愈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自拟健脾愈溃汤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西药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7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肠镜变化情况比较,治疗组在恢复正常黏膜方面比对照组优势明显,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健脾愈溃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玉三;李晓辉;史丽;张方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析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明显弥补了青年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的缺点,在中医教学中广泛应用.鉴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特殊学科性质,更应将这一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将从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是前提,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合理的组织形式是保障三个方面探讨青年教师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

    作者:杨淑慧;丁吉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挖掘和分析当代名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应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4.1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46位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88首,核心药物22味,药对配伍规则19条,药组配伍规则15条,其中钩藤、牛膝、天麻、菊花、夏枯草等为常用核心药物,天麻—钩藤、牛膝—桑寄生、茯苓—白术、墨旱莲—女贞子等为常用药对,龙骨—牡蛎—牛膝、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等为常用药组.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以平肝潜阳为治标之法,天麻钩藤饮为核心处方,以滋阴补肾为固本之法,兼以健脾化湿祛瘀.

    作者:赵静;崔德芝;鞠建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疏肝理气、利水消肿法治疗特发性水肿46例临床观察

    目的:从肝郁气滞水停的角度总结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中医经验.方法:应用疏肝理气、利水消肿法组方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46例,1周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内每日早晚口服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改为隔日口服中药,以便延长药物疗效.结果:46例中痊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从疏肝理气、利水消肿角度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争辉;刘建红;田耘;袁二磊;程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王庆成主任医师应用泻肺搜风法治疗慢阻肺的经验

    王庆成主任医师从风、痰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病机,认为风痰互为因果,风痰相合可使COPD病情加重,提出了应用泻肺搜风法治疗COPD的方法.

    作者:何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赵青春主任医师辨治心悸的经验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由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引起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1],可见于现代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早搏、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炎及神经官能症等.赵青春主任医师对心悸病的诊治有独到经验,本人有幸跟随赵老师学习,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获益颇多.现将其临床辨治心悸的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惠玲;蔡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安胎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补肾安胎饮及黄体酮治疗,对照组单用黄体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血清P值及HCG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1.6%,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补肾安胎饮有补肾固冲、益气安胎作用,是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雨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方剂“方解”之我见

    为实现方剂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如何讲好、讲透“方解”,提出几点见解:一是解方分药组,二是解方先释“法”,三是解方重配比,四是解方学药对.

    作者:龙一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女性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临床高发、多见、难治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失调、不孕、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等,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可高达6 %~10%[1],发病率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成为育龄期妇女不孕的疾病之一.PCOS还会带来远期并发症,如Ⅱ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目前中医妇科临床应用补肾调周法治疗PCOS,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新临床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作者:郭佩;汤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心病APACHEⅡ与中医症状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化瘀颗粒对脓毒性心肌病患者APACHEⅡ评分及与中医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扶正解毒化瘀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d的APACHEⅡ评分分值与中医症状记分分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d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d的中医症状记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脓毒性心肌病患者APACHEⅡ评分与中医症状记分呈正相关.结论:扶正解毒化瘀颗粒能降低脓毒性心肌病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作者:刘聪;阚建英;刘娜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清代河南医家刘鸿恩论治“鼻衄”赏析

    刘鸿恩,清代河南尉氏县人,系蓬池刘氏大族后裔.他早年习儒,系文人学士,近五十岁时弃官研医,著《医门八法》四卷,倡导“八法”,尤重“虚实”.其论治之精当多不为域外人知.今例举“鼻衄”一论赏析之.

    作者:李瑞成;马鸿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课程特点的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目的:提高我校药剂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为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课程特点将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运用于药物制剂技术理论教学中.结果与结论: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宇卿;杨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5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固冲汤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6.04%、总有效率96.23%,优于对照组的43.39%、79.24%;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平均(34.79±11.66)h,少于对照组的(52.76±12.0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可加快止血,提高疗效.

    作者:吴青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李培教授临证验案举隅

    李培教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40余年,有深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精研经旨,旁及各家,在临床实践中,讲求医随人变、药因证变,不断创新,形成了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病有专方的特色,特别在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等方面有深厚造诣.

    作者:李丽贤;袁嘉仪;韦长林;罗梦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温针灸合芙蓉贴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温针灸结合自制芙蓉贴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寒湿型膝骨关节炎30例,予以温针灸后加用自制芙蓉贴贴敷治疗,初次就诊时及10次治疗后运用WOMAC评分统计疗效.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均获显效,无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温针灸结合自制芙蓉贴贴敷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作者:苏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青龙汤证机与石膏作用析疑

    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兼里热证,方中石膏清里热,此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认为这有悖经文原意,兹略陈管见于后,就正于同道.大青龙汤见于《伤寒论》第38条,原文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该条在记述中提出治禁,并在方后注中又专门说明药后反应及应对措施,这在《伤寒论》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条之所以这样描述,说明阳郁之盛,非一般发汗之剂所能救,而不得不用发表重剂.

    作者:曹生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胁痛的方法和取穴规律探析

    通过对相关古籍中针灸治疗胁痛的内容进行总结,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的角度,探析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胁痛的思路,归纳总结出胁痛的治疗原则、取穴规律及治疗方法.

    作者:梁凡;刘晓玲;赖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伤寒论》治未病思想探析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伤寒论》全书,是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为后世医家在防病治病方面树立了楷模.

    作者:谢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电针、拔罐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阿是穴、夹脊穴电针治疗和针刺部位拔罐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 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型尺(VAS)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VAS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电针、拔罐疗法可有效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作者:云小君;孙定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