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概述

郭佩;汤莉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补肾调周法, 文献综述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女性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临床高发、多见、难治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失调、不孕、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等,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可高达6 %~10%[1],发病率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成为育龄期妇女不孕的疾病之一.PCOS还会带来远期并发症,如Ⅱ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目前中医妇科临床应用补肾调周法治疗PCOS,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新临床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理气、利水消肿法治疗特发性水肿46例临床观察

    目的:从肝郁气滞水停的角度总结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中医经验.方法:应用疏肝理气、利水消肿法组方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46例,1周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内每日早晚口服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改为隔日口服中药,以便延长药物疗效.结果:46例中痊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从疏肝理气、利水消肿角度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争辉;刘建红;田耘;袁二磊;程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剂型益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汤剂、颗粒剂、胶囊剂3种不同剂型的益肾降浊方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6肾切除建立大鼠CRF模型,磺柳酸法测24 h尿蛋白量,血细胞分析仪测血常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Scr、BUN,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3种剂型均能明显提高RBC、Hb及明显降低CRF大鼠Scr、BUN、24 h尿蛋白量,且与颗粒剂、胶囊剂相比,汤剂的作用更显著;光镜结果显示尿毒清颗粒与益肾降浊方均能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结论:3种剂型的益肾降浊方均能有效治疗CRF大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且汤剂对CRF大鼠的疗效优于颗粒剂、胶囊剂.

    作者:张喜奎;许云龙;郭远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放射治疗,治疗组在放疗开始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 d为1个周期,休息1周后给予第2周期应用,连用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 (P<0.05);治疗组在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可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减轻放疗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减毒增效的功能.

    作者:刘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探析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明显弥补了青年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的缺点,在中医教学中广泛应用.鉴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特殊学科性质,更应将这一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将从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是前提,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合理的组织形式是保障三个方面探讨青年教师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

    作者:杨淑慧;丁吉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佐治慢性肾衰竭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佐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肾俞,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BUN降低,Ccr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明显降低(P<0.05),而在降低BUN、Ccr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Scr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对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作者:王斌;米杰;郑雅峰;铁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湿热论治肾病探析

    肾病病情持续进展和反复发作的主要病机是湿热郁滞,湿热证是肾病常见的证型.笔者临床发现,在多种肾脏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等疾病中,常见到湿热证候表现.临床上对于各种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同时配合其他综合疗法,常能收到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对从湿热论治肾病略述管见.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宗气理论辨析与运用

    宗气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此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其理论对于临床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随着当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逐渐增多,熟悉并掌握宗气理论在临床治疗相关疾病中的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试结合历代医家的理论阐述,进一步辨明宗气相关理论,辨析宗气与心肺的生理、病理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作者:崔小希;高沁诗;潘秋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建立及评价的研究进展

    胃肠功能紊乱(FGID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对实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实验研究中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的进展进行探讨分析,主要从模型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两方面总结,认为在实验方法上,应基于本病的病因、症状、病程特点,采用药物、行为刺激、饮食等方面联合应用,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评价标准主要从宏观表征、神态行为、病理学组织结构以及部分内源性指标等方面判定.

    作者:李春雨;焦睿珉;周帅;于明霞;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术降脂方剂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糖尿病性脂肪肝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同时加用芪术降脂方剂治疗.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对比,实验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配合芪术降脂方剂对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有理想效果.

    作者:阮成锋;阮成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电针、拔罐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阿是穴、夹脊穴电针治疗和针刺部位拔罐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 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型尺(VAS)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VAS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电针、拔罐疗法可有效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作者:云小君;孙定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自拟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疗效.方法:对小儿食积发热采用自拟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服.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1%.结论: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疗效显著.

    作者:周新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运用“久病入络”学说治疗脾胃病探讨

    “久病入络”学说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提及多,在“泄泻”便闭”“便血”中亦有提及.笔者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工作,发现脾胃系统慢性疾病多与黏膜的微循环障碍相关,可根据“久病入络”学说应用化瘀通络之法治之.

    作者:景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精研伤寒继绝术 探赜幽微启后学

    张喜奎教授在伤寒学研究方面颇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解,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伤寒学术思想.其《张喜奎伤寒临证九论》一书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富有开创性的理论成果,文章从其理论创新等9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评析.

    作者:王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赵青春主任医师辨治心悸的经验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由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引起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1],可见于现代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早搏、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炎及神经官能症等.赵青春主任医师对心悸病的诊治有独到经验,本人有幸跟随赵老师学习,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获益颇多.现将其临床辨治心悸的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惠玲;蔡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青龙汤证机与石膏作用析疑

    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兼里热证,方中石膏清里热,此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认为这有悖经文原意,兹略陈管见于后,就正于同道.大青龙汤见于《伤寒论》第38条,原文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该条在记述中提出治禁,并在方后注中又专门说明药后反应及应对措施,这在《伤寒论》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条之所以这样描述,说明阳郁之盛,非一般发汗之剂所能救,而不得不用发表重剂.

    作者:曹生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刺推拿手太阴肺经治疗慢性咽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手太阴肺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咽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推手太阴肺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推手太阴肺经治疗慢性咽炎具有疗效较好、操作简便、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红卫;吴名德;李金生;唐翠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清代河南医家刘鸿恩论治“鼻衄”赏析

    刘鸿恩,清代河南尉氏县人,系蓬池刘氏大族后裔.他早年习儒,系文人学士,近五十岁时弃官研医,著《医门八法》四卷,倡导“八法”,尤重“虚实”.其论治之精当多不为域外人知.今例举“鼻衄”一论赏析之.

    作者:李瑞成;马鸿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四子散贴敷神阙穴防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四子散贴敷神阙穴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患者腹胀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试验组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措施加四子散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持续6h,对照组仅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措施,分别观察腹胀、便秘出现及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四子散贴敷神阙穴预防干预治疗能减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因腹胀便秘引发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凡;杨琼;张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运用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推五经、调五脏”治疗小儿抽动症1例体会

    以小儿抽动症为例,从小儿抽动症与五脏的关系,阐述刘氏小儿推拿灵活运用“推经治脏”理论,通过“五经配伍”,巧取五经穴调理小儿脏腑治疗小儿抽动症,小儿抽动症的病位以肝为主,但与脾、心、肾等脏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所以在临证之时,要有整体观念,全面分析.

    作者:朱静;汤伟;王英;叶勇;郝盼盼;唐乐平;邵湘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方剂“方解”之我见

    为实现方剂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如何讲好、讲透“方解”,提出几点见解:一是解方分药组,二是解方先释“法”,三是解方重配比,四是解方学药对.

    作者:龙一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