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与方证体质的联系

姚洁琼;李宜放

关键词:体质, 方证, 对比研究
摘要:中医普遍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中医十大类方》按方证又将体质分为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黄芪体质、大黄体质、阳热体质、阴寒体质,了解不同体质类型患者的患病特点以及不同体质分类方法之间的异同,将有助于临床中准确切中病机,从而迅速取效.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精研伤寒继绝术 探赜幽微启后学

    张喜奎教授在伤寒学研究方面颇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解,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伤寒学术思想.其《张喜奎伤寒临证九论》一书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富有开创性的理论成果,文章从其理论创新等9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评析.

    作者:王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李培教授临证验案举隅

    李培教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40余年,有深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精研经旨,旁及各家,在临床实践中,讲求医随人变、药因证变,不断创新,形成了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病有专方的特色,特别在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等方面有深厚造诣.

    作者:李丽贤;袁嘉仪;韦长林;罗梦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自拟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疗效.方法:对小儿食积发热采用自拟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服.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1%.结论: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疗效显著.

    作者:周新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术降脂方剂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糖尿病性脂肪肝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同时加用芪术降脂方剂治疗.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对比,实验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配合芪术降脂方剂对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有理想效果.

    作者:阮成锋;阮成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湿热论治肾病探析

    肾病病情持续进展和反复发作的主要病机是湿热郁滞,湿热证是肾病常见的证型.笔者临床发现,在多种肾脏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等疾病中,常见到湿热证候表现.临床上对于各种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各个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同时配合其他综合疗法,常能收到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对从湿热论治肾病略述管见.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课程特点的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目的:提高我校药剂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为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质量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课程特点将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运用于药物制剂技术理论教学中.结果与结论: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药物制剂技术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宇卿;杨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疏肝理气、利水消肿法治疗特发性水肿46例临床观察

    目的:从肝郁气滞水停的角度总结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中医经验.方法:应用疏肝理气、利水消肿法组方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46例,1周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内每日早晚口服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改为隔日口服中药,以便延长药物疗效.结果:46例中痊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从疏肝理气、利水消肿角度治疗女性特发性水肿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争辉;刘建红;田耘;袁二磊;程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5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固冲汤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6.04%、总有效率96.23%,优于对照组的43.39%、79.24%;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平均(34.79±11.66)h,少于对照组的(52.76±12.0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可加快止血,提高疗效.

    作者:吴青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电针、拔罐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局部阿是穴、夹脊穴电针治疗和针刺部位拔罐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 d.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型尺(VAS)评分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VAS比较和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电针、拔罐疗法可有效提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

    作者:云小君;孙定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探讨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本文意在探讨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常用方剂,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成学飞;刘阳;张蕴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胁痛的方法和取穴规律探析

    通过对相关古籍中针灸治疗胁痛的内容进行总结,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的角度,探析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胁痛的思路,归纳总结出胁痛的治疗原则、取穴规律及治疗方法.

    作者:梁凡;刘晓玲;赖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伤寒论》治未病思想探析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伤寒论》全书,是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为后世医家在防病治病方面树立了楷模.

    作者:谢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通窍止鼽汤对变应性鼻炎SD大鼠血清IL-4、IL-5和IFN-γ的影响

    目的:研究通窍止鼽汤对变应性鼻炎SD大鼠血清中IL-4、IL-5和IFN-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和热灭活百日咳杆菌为致敏原制备SD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2 mL/只;对照组灌服辛芩颗粒6 g/(kg · d);通窍止鼽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中药液8.75 g/(kg·d)、17.5 g/(kg·d)、35 g/(kg· d),共14d.ELISA法测定大鼠鼻黏膜血清中IL-4、IL-5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通窍止鼽汤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均可以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IL-4、IL-5的表达(P<0.01),提高IFN-γ的表达(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为明显.结论:通窍止鼽汤通过影响IL-4、IL-5和IFN-γ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促进Th1/Th2比值恢复平衡,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作者:张岳;唐年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王庆成主任医师应用泻肺搜风法治疗慢阻肺的经验

    王庆成主任医师从风、痰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病机,认为风痰互为因果,风痰相合可使COPD病情加重,提出了应用泻肺搜风法治疗COPD的方法.

    作者:何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自拟益气化瘀方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4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潘生丁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瘀方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尿畸形红细胞计数(4.98±2.35)×107/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3±4.26)×107/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瘀方治疗单纯血尿型隐匿性肾炎能有效减少尿畸形红细胞计数,抑制病情进展,疗效确切.

    作者:袁怀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佐治慢性肾衰竭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佐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肾俞,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BUN降低,Ccr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明显降低(P<0.05),而在降低BUN、Ccr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Scr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对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作者:王斌;米杰;郑雅峰;铁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建立及评价的研究进展

    胃肠功能紊乱(FGID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对实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实验研究中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的进展进行探讨分析,主要从模型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两方面总结,认为在实验方法上,应基于本病的病因、症状、病程特点,采用药物、行为刺激、饮食等方面联合应用,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评价标准主要从宏观表征、神态行为、病理学组织结构以及部分内源性指标等方面判定.

    作者:李春雨;焦睿珉;周帅;于明霞;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伤风不醒便成劳”谈《金匮要略》虚劳病与外感病的关系

    虚劳一病,古今医家多从正气亏损、精气血阴阳不足立论,而《伤寒杂病论》一书,却是外感与内伤杂病合论,且非常重视外感“风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后世更有“伤风不醒便成劳”的说法,进一步阐发了外感对于虚劳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密切关系,这对于虚劳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文章认为,伤风不醒便成劳,虚劳日久风气袭,《金匮要略》所言虚劳病与外感病关系密切,二者互相影响,临床表现上可互相兼夹,治疗方面需权衡兼顾.

    作者:库喜龙;张林林;张保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运用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推五经、调五脏”治疗小儿抽动症1例体会

    以小儿抽动症为例,从小儿抽动症与五脏的关系,阐述刘氏小儿推拿灵活运用“推经治脏”理论,通过“五经配伍”,巧取五经穴调理小儿脏腑治疗小儿抽动症,小儿抽动症的病位以肝为主,但与脾、心、肾等脏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所以在临证之时,要有整体观念,全面分析.

    作者:朱静;汤伟;王英;叶勇;郝盼盼;唐乐平;邵湘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与方证体质的联系

    中医普遍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中医十大类方》按方证又将体质分为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黄芪体质、大黄体质、阳热体质、阴寒体质,了解不同体质类型患者的患病特点以及不同体质分类方法之间的异同,将有助于临床中准确切中病机,从而迅速取效.

    作者:姚洁琼;李宜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