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汤伟;王英;叶勇;郝盼盼;唐乐平;邵湘宁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散联合布洛芬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加味四妙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症状改善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加味四妙散联合布洛芬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邱淑玲;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胃肠功能紊乱(FGIDs)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对实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实验研究中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的进展进行探讨分析,主要从模型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两方面总结,认为在实验方法上,应基于本病的病因、症状、病程特点,采用药物、行为刺激、饮食等方面联合应用,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评价标准主要从宏观表征、神态行为、病理学组织结构以及部分内源性指标等方面判定.
作者:李春雨;焦睿珉;周帅;于明霞;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伤寒论》全书,是张仲景六经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为后世医家在防病治病方面树立了楷模.
作者:谢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挖掘和分析当代名老中医辨治高血压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应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4.1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46位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剂88首,核心药物22味,药对配伍规则19条,药组配伍规则15条,其中钩藤、牛膝、天麻、菊花、夏枯草等为常用核心药物,天麻—钩藤、牛膝—桑寄生、茯苓—白术、墨旱莲—女贞子等为常用药对,龙骨—牡蛎—牛膝、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等为常用药组.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以平肝潜阳为治标之法,天麻钩藤饮为核心处方,以滋阴补肾为固本之法,兼以健脾化湿祛瘀.
作者:赵静;崔德芝;鞠建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四子散贴敷神阙穴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早期患者腹胀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试验组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措施加四子散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持续6h,对照组仅采用骨科常规的护理措施,分别观察腹胀、便秘出现及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四子散贴敷神阙穴预防干预治疗能减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因腹胀便秘引发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凡;杨琼;张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李培教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40余年,有深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精研经旨,旁及各家,在临床实践中,讲求医随人变、药因证变,不断创新,形成了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病有专方的特色,特别在治疗脾胃病及疑难杂症等方面有深厚造诣.
作者:李丽贤;袁嘉仪;韦长林;罗梦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大青龙汤主治太阳伤寒兼里热证,方中石膏清里热,此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认为这有悖经文原意,兹略陈管见于后,就正于同道.大青龙汤见于《伤寒论》第38条,原文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该条在记述中提出治禁,并在方后注中又专门说明药后反应及应对措施,这在《伤寒论》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条之所以这样描述,说明阳郁之盛,非一般发汗之剂所能救,而不得不用发表重剂.
作者:曹生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张喜奎教授在伤寒学研究方面颇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解,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伤寒学术思想.其《张喜奎伤寒临证九论》一书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富有开创性的理论成果,文章从其理论创新等9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评析.
作者:王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疗效.方法:对小儿食积发热采用自拟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服.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1%.结论:消积祛湿清中汤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疗效显著.
作者:周新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宗气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此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其理论对于临床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随着当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的逐渐增多,熟悉并掌握宗气理论在临床治疗相关疾病中的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试结合历代医家的理论阐述,进一步辨明宗气相关理论,辨析宗气与心肺的生理、病理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作者:崔小希;高沁诗;潘秋予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温针灸结合自制芙蓉贴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寒湿型膝骨关节炎30例,予以温针灸后加用自制芙蓉贴贴敷治疗,初次就诊时及10次治疗后运用WOMAC评分统计疗效.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均获显效,无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温针灸结合自制芙蓉贴贴敷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作者:苏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虚劳一病,古今医家多从正气亏损、精气血阴阳不足立论,而《伤寒杂病论》一书,却是外感与内伤杂病合论,且非常重视外感“风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后世更有“伤风不醒便成劳”的说法,进一步阐发了外感对于虚劳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密切关系,这对于虚劳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文章认为,伤风不醒便成劳,虚劳日久风气袭,《金匮要略》所言虚劳病与外感病关系密切,二者互相影响,临床表现上可互相兼夹,治疗方面需权衡兼顾.
作者:库喜龙;张林林;张保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朱富华主任医师从事医疗事业30余年,医学硕士学位,留日研究生,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擅用软坚散结法治疗儿科疾病,兹举验如下,以飨同道.1 腺样体肥大李某,女,3岁,2015年3月初诊.主诉夜间睡时打鼾2d.患儿于2d前入睡后出现打鼾,余无明显不适,X线片示腺样体肥大.中医诊为“鼻窒”或“痰核”,证属痰热郁结,治宜软坚散结.药用辛夷3 g,白芷3 g,苍耳子3 g,石菖蒲5 g,浙贝母6 g,昆布5 g,穿山甲3 g,丝瓜络6 g,夏枯草6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复诊,家长述患儿打鼾症状明显减轻,继用上方去穿山甲,继服7剂.三诊时家长述已无打鼾.
作者:王生婷;朱富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久病入络”学说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提及多,在“泄泻”便闭”“便血”中亦有提及.笔者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工作,发现脾胃系统慢性疾病多与黏膜的微循环障碍相关,可根据“久病入络”学说应用化瘀通络之法治之.
作者:景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明显弥补了青年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的缺点,在中医教学中广泛应用.鉴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特殊学科性质,更应将这一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文将从深刻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是前提,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关键,合理的组织形式是保障三个方面探讨青年教师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
作者:杨淑慧;丁吉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汤剂、颗粒剂、胶囊剂3种不同剂型的益肾降浊方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6肾切除建立大鼠CRF模型,磺柳酸法测24 h尿蛋白量,血细胞分析仪测血常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Scr、BUN,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3种剂型均能明显提高RBC、Hb及明显降低CRF大鼠Scr、BUN、24 h尿蛋白量,且与颗粒剂、胶囊剂相比,汤剂的作用更显著;光镜结果显示尿毒清颗粒与益肾降浊方均能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结论:3种剂型的益肾降浊方均能有效治疗CRF大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且汤剂对CRF大鼠的疗效优于颗粒剂、胶囊剂.
作者:张喜奎;许云龙;郭远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佐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肾俞,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BUN降低,Ccr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明显降低(P<0.05),而在降低BUN、Ccr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Scr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黄芪注射液联合穴位注射对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
作者:王斌;米杰;郑雅峰;铁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固冲汤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6.04%、总有效率96.23%,优于对照组的43.39%、79.24%;观察组完全止血时间平均(34.79±11.66)h,少于对照组的(52.76±12.0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可加快止血,提高疗效.
作者:吴青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芪术降脂方剂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糖尿病性脂肪肝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同时加用芪术降脂方剂治疗.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对比,实验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配合芪术降脂方剂对老年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有理想效果.
作者:阮成锋;阮成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通窍止鼽汤对变应性鼻炎SD大鼠血清中IL-4、IL-5和IFN-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和热灭活百日咳杆菌为致敏原制备SD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2 mL/只;对照组灌服辛芩颗粒6 g/(kg · d);通窍止鼽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中药液8.75 g/(kg·d)、17.5 g/(kg·d)、35 g/(kg· d),共14d.ELISA法测定大鼠鼻黏膜血清中IL-4、IL-5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通窍止鼽汤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均可以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IL-4、IL-5的表达(P<0.01),提高IFN-γ的表达(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为明显.结论:通窍止鼽汤通过影响IL-4、IL-5和IFN-γ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促进Th1/Th2比值恢复平衡,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作者:张岳;唐年亚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