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霞;唐红云;王洁;钟艳梅;谭文娟;段培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滑囊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六步法治疗该病2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0例中男118例,女132例;左膝92例,右膝103例,双膝55例;年龄40~50岁23例,50岁以上~60岁66例,60岁以上~70岁114例,70岁以上~80岁35例,80岁以上12例;病程1个月以内43例,1~3个月42例,3~6个月35例,6~12个月37例,1~3 a42例,3a以上51例.
作者:崔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辨证施治、专方治疗、外治及调护等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近5年与此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周语平;张永丽;火明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逻辑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1],是中医正确认识、诊断疾病的基本思维方法.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中医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强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中医临床医疗与科研工作能力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中医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樊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药在失眠防治中因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而优势突出,但中医对失眠的辨证分型因缺乏统一、客观的辨证分型标准而致证型繁杂不一,从而导致了失眠病临床治疗经验的可重复性低.失眠因其自身主症特点不同可分为六型,即入睡困难——入睡型失眠,易醒、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维持型失眠,多梦——多梦型失眠,早醒——早醒型失眠,彻夜不寐——不寐型失眠,以上证型兼有——混合型失眠等.依此分类清晰明确,把握主症即掌握了本类型失眠的诊疗规律,更有利于经验的传承与疗效的提高.
作者:张转喜;李宇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伤寒杂病论义疏》为民国初年湖南名医刘世祯述义,由刘仲迈执笔,秉承师说,述义成疏,是对湘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注释本.文章从平脉辨证、见病知源,相体制方、活法一贯,知常达变、见微知著,脏腑交合、意深旨宏,少厥并病、其势更剧,审时度势、把握病情,升降失常、正虚邪填,厥证分阴阳、误判祸即至,释文精当、高屋建瓴等9个方面,对该书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唤起有识之士重视这一典籍,从而找到学用经方的方便之门.
作者:史国续;史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近5a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文献资料从分型治疗、基本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及中医其他疗法进行阐述.结果: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结论:要完全认识和治疗本病,需进一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李景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陈国权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金匮要略》教研30余载,多年来潜心于《金匮要略》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擅用经方(或辅以时方)辨治疑难杂症.笔者在本科阶段有幸侍诊其门下,受益匪浅,现结合验案3则将陈师近年来临床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的部分临证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作者:谭志洪;邓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天麦消渴片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服吡格列酮片,实验组予服天麦消渴片,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两组均能够降低HOMA-IR和提高HOMA-HBCI,但实验组降低HOMA-IR和提高HOMA-HBCI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在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优于吡格列酮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冯之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在《伤寒论》中曾多次同时出现于一方之中,特别是在太阳病辨治组方中出现频率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调和营卫、调理脾胃、扶正祛邪、表里兼顾是三药组合的根基所在,试浅议如下.1 调和营卫《伤寒论》原文第12条日:“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病多属表虚之人,外感风邪为病,即太阳表虚证.
作者:徐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柴胡汤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方是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笔者于临床中常以本方为基础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满意.现将2007年以来应用大柴胡汤治疗的146例急性胆囊炎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叶旭霞;文国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上消道出血多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等消化道的出血病症.中医没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名,属于吐血(呕血)、便血(黑便、远血)、结阴等病证范畴.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1]感冒的风热犯表证中,叙述证治时称“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乳蛾红肿疼痛……”,“热毒壅阻咽喉,乳蛾红肿疼痛,加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清热解毒利咽”;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2]感冒的风热犯表证中,叙述证治时称“身热较重,汗出,微恶风寒,……咽喉红肿疼痛,或有乳蛾肿大……”.以上教材中所指的“乳蛾红肿疼痛”、“乳蛾肿大”,显然是指腭扁桃体的病变而言.把腭扁桃体红肿疼痛称作“乳蛾红肿疼痛”是欠妥的.
作者: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罗红霉素胶囊、复方甘草口服液治疗,治疗组予自拟僵蝉汤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孔存广;宿婧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不论《伤寒论》教材还是各种参考书籍,均注解为“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如此以症状示病机,留于表象而未能深入,表述泛泛而有失具体,未能抓住方证之机,且条文中突出“烦惊”“谵语”之症状,故临床上多把该方用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笔者认为该方证应是少阳、阳明、太阴三经合病证,较之其他柴胡系列方证,如大柴胡汤是少阳阳明合病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太阴合病证,该方证则涉及三经,病机复杂.唯此诠释,在病机认识上才能与其他柴胡系列方证一脉相承,也才能准确分析方义及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现陈管见如下.
作者:韩春生;韩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脱发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病因学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很多,但疗效不一.笔者有幸跟随郎世平老师学习,在此病治疗方面受益颇丰,今选取老师治疗脱发兼自汗验案1则介绍如下.蔡某,男,17岁,2013年3月21日初诊.现病史:患者就读于重点高中,高三阶段学习繁忙,自觉压力非常大,经常熬夜看书,精神状态不稳定,睡眠不好,一周前发现其头顶部出现硬币大小圆形的脱发斑,感觉头皮微痒,平素头油不多,手心容易出汗,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查其脱发区头皮正常,边缘整齐清楚,周围的头发轻轻一扯容易脱落.
作者:谢平金;林勇凯;林焕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二术止泻汤对脾虚泄泻小鼠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的影响,揭示其止泻机理.方法:用经典的番泻叶灌胃诱导小鼠腹泻建立脾虚泄泻模型,予二术止泻汤治疗后,观察其对宏观指标(生存状况、排便情况)和微观指标(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术止泻汤低高剂量组小鼠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其中术高组效果佳.结论:二术止泻汤治疗脾虚泄泻,其止泻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有关.
作者:白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本文综合文献记载及前贤经验,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切实体会到三子养亲汤是临床常用的理气祛痰良方,其药性平和,药味不多,而奏效不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该方,常能收到“锦上添花”之效果,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以肺系疾病常用之.
作者:刘虓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学认为,身体内外产生的一种难以忍受的苦楚叫痛,痛中带有一些酸感叫疼.脏腑气血精神等任何一个方面出现失衡或破坏,产生难于忍受的苦楚,叫疼痛,我们把这些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总称为“痛证”[1].痛证是妇科疾病中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包括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等.
作者:冯玉霞;唐红云;王洁;钟艳梅;谭文娟;段培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祖国医学宝库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全面反映了朱丹溪治疗杂病的经验.书中对于灸法治病虽仅见于若干散论,但观点独到,析理透彻,鲜明体现了朱氏及其“滋阴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治疗理念.本文通过对书中各论灸法的初步归纳总结,管窥“滋阴派”在灸法治病这一侧面的医学实践与理论,或可对当代灸法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李赛;刘密;刘金芝;常小荣;张佳丽;陈选;刘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胚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因某种原因所致胚胎停止发育,B超检查表现为妊娠囊内胎芽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或表现为枯萎卵[1].中医无此病名,可归于“胎漏”、“胎动不安”、“胎萎不长”等范畴.2010年-2013年期间,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门成福教授运用固肾汤等方预防性治疗本病5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娜;杨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