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论治对视神经脊髓炎年复发率影响的临床观察

王苏;樊永平;张永超;万江龙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辨证论治, 免疫抑制剂, 年复发率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视神经脊髓炎(NMO)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服用辨证论治开立的中药6个月以上的31例NMO患者,根据服用免疫抑制剂与否将其分为中药组和中药+免疫抑制剂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年复发率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间年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中药组NMO患者19例,中药+免疫抑制剂组NMO患者12例.中药组患者治疗后年复发率显著下降(P<0.01);中药+免疫抑制剂组患者治疗后年复发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年复发率无差异,治疗后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纯中药治疗及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均能显著降低NMO患者年复发率,联合免疫抑制剂效果未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活血补肾汤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补肾汤对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55只S 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1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弗式完全佐剂(FCA)建立佐剂型关节炎(AA)模型.造模第3天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高、中、低浓度健脾活血补肾汤,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30d后,获取各组大鼠骨髓巨噬细胞(BMM).接种入含或不含牛骨片的24孔板中,利用核转录因子κ 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进行破骨细胞分化鉴定并计数,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结果:健脾活血补肾汤各组破骨细胞数量及陷窝吸收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破骨细胞数量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补肾汤可以抑制AA大鼠体外细胞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

    作者:徐卫东;郑江霞;范薇;喻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与微观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索免疫球蛋白A (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微观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多中心收集IgA肾病患者354例中医四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资料,应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依据因子综合得分判别患者证候归属,分析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宏观微观信息构成.结果:宏观信息出现频率高的为肢倦乏力,占86.16%;实验室检测结果异常信息出现频率高者为尿潜血≥3+,占53.39%,其次为尿蛋白1.0-3.5g/d;病理信息出现频率高的为系膜细胞增生(M1),占66.95%,其次为节段肾小球硬化/粘连(Sl)与细胞和细胞纤维新月体.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5个,气阴两虚湿热证比例高(29.7%)、其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瘀血证、脾气虚痰湿证及肺气虚风热证(P<0.01).微观信息在5类中医证候类型中的构成分布各有侧重.结论: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证候分布与微观信息具有一定相关性,证候的微观信息构成对Ig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万廷信;戴恩来;王文革;刘天喜;李银霞;路新强;徐成亮;陈明;杨百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吴荣祖教授运用附子临证验案举隅

    云南省名中医吴荣祖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5年,是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吴佩衡先生之嫡孙,中医火神派学术重要继承人,他擅长运用阴阳辨证,在临证中善用附子、广用附子、重用附子治疗了大量难治不愈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从4个临证治验个案中总结、分析、探讨阴阳辨证及重用附子的经验,其中阳虚咳嗽案辨证属阳虚风寒伏肺,予麻辛附二陈汤加减,扶阳温肺散寒,宣肺止咳;肺胀案辨证属心肾阳虚,肾不纳气,予大回阳饮加味,温补心肾,纳气平喘;月经不调案辨证属冲任不调,相火不潜,予吴萸当归四逆汤,温通冲任,引火归元;厥阴头痛案辨证属肝寒气滞,脾虚湿滞,予吴萸当归四逆汤,温阳通络,散寒止痛.

    作者:姜莉云;吴文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目的:对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VIP)、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有关手法干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2002年1月至2013年4月.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ragerS.2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RCT,涉及1 9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手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SMD=0.26,95%CI(0.16,0.35)],提高患者颈部功能(量表[SMD=0.26,95%CI(0.10,0.42)],颈椎活动度[SMD=0.35,95%CI (0.12,0.59)]或[SMD=0.27,95%CI (0.13,0.42)])以及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CS [SMD=0.20,95%CI(0.06,0.35)},MCS [SMD=0.00,95%CI(-0.14,0.14)]);②短期随访发现手法有降低疼痛的优势[SMD=0.43,95%CI (0.18,0.68)],但无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22,95%CI(-0.04,0.47)];③中期随访发现手法有降低疼痛[SMD=0.24,95%CI(0.06,0.43)]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PC S[SMD=0.17,95%CI(0.03,0.31)]},但无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11,95%CI(-0.08,0.30)];④长期随访发现手法仅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PCS[SMD=0.16,95%CI(-0.11,0.32)],MCS[SMD=0.08,95%CI(-0.09,0.25)]},而无降低疼痛[SMD=0.11,95%CI(-0.15,0.36)]及改善患者颈部功能的优势[SMD=0.04,95%CI(-0.11,0.19)].结论: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中远期随访效应.

    作者:王琼;朱国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常高值血压中西医综合干预对策

    我国正常高值血压发生人数众多,发展成高血压病概率极大,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正常高值血压与体质偏颇及“病络”状态存在相关性.在防治方面,目前西医对正常高值血压的早期干预是否应采用药物手段尚存在争议,推荐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中医指导从饮食、运动、情志及起居自我调理为主,医助调体通络为辅,但循证医学证据有待加强.立足于中医“治未病”防治理念防病求本、欲病救萌,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控高血压目标.

    作者:袁尚华;陈斐斐;富斌;张宏;吴雅静;陶琳;吴志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热宣肺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宣肺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阿奇霉素10mg·kg-1·d-1,静点,连用5d,停药2d,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mg·kg-1·d-1,顿服3d,停药4d.治疗组38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采用清热宣肺法,自拟中药方并随证加减,煎服,每天1剂,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发热、咳嗽、肺部湿哕音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86.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清热宣肺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较单纯运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佳.

    作者:程玉聪;靳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许芝银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证思辨特点

    许芝银教授从事甲状腺疾病研究40余年,对该系统疾病的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介绍许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分析其辨证思路及立法、处方、用药特点,以供读者借鉴.许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之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类,根据本病的病程发展演变规律,将疏风泄热、清肝泻热、益气养阴、温阳通滞、理气破瘀、化痰散结等作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并结合四诊所得临证资料与3期病程,分为6种证型,审证求机,辨证论治.

    作者:罗志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代医家陈士铎“益火补土”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的理论探析

    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见解独特,创火土两培丹和补气消痰饮两方治疗此型肥胖.陈士铎在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首先他临证重视辨证,强调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其次勇于创新,陈氏结合道家“命门”学说,提出益火补土法治疗痰湿内盛型肥胖.组方用药上,巧用肉桂,补命门之火.后陈氏偏重温补,如在火土两培丹中运用温补肾阳的药物来治疗痰湿型肥胖,重用熟地黄等温肾之药,意在补肾益命门之根基,其治疗均体现了“益火补土”之大法,其学术思想对现今肥胖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罗舒;王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刘景源教授辨治胃脘痛经验述要

    刘景源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胃脘痛方面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文章从“治法纲要,首重建中固本”、“平调寒热,升清降浊并用”、“疏肝和胃,创新治酸药对”、“遵循生理,佐以消导行气”、“谨守病机,随证灵活加减”5个方面总结刘景源教授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举例.

    作者:郑丰杰;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基因组学研究

    基因组学的方法近年来被用于中医体质学研究,大部分体质类型均以平和体质为对照组进行了全基因表达谱检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每种体质的特征性表达基因,并对特征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阐释.这对于揭示中医体质类型的微观机制,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解释体质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能将9种体质放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综合分析,并从DNA、RNA、蛋白质等不同水平开展研究,则能更加全面地揭示体质分类的微观机制.

    作者:王济;李英帅;李玲孺;郑燕飞;郑璐玉;张妍;白明华;王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与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抽取血液标本,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其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与血瘀证候相关联,分析得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血瘀证患者血浆和非血瘀证患者血浆相比,血浆2-DE凝胶图片中共发现了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5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分别是结合珠蛋白、SP40/40、血管Rab-GAP/TBC-containing蛋白、纤维蛋白原γ链、γ-肌动蛋白;1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TROVE域家族,成员2.结论:蛋白组学异常是出现相应中医证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中得出的差异表达蛋白,希望可以为今后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物学信息提供线索.

    作者:李水芹;王飞;李平;赵和平;张文生;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麻杏石甘汤及汤剂中聚集物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以及汤剂中聚集物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狗肾上皮(MDCK)细胞培养、MTT比色法检测7 200r/min离心上清经0.45μm膜过滤前后麻杏石甘汤蒸馏水煎剂样品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变化;运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过滤前后麻杏石甘汤以及聚集物的粒径及形貌特征.结果:麻杏石甘汤0.45μm膜过滤前后,对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治疗指数(TI)分别为:3.65,0.27,膜过滤明显降低了滤过液的抗病毒活性;动态光散射测定结果表明,膜过滤去除了大量粒径较大的聚集物,明显缩小了体系的粒径分布范围,过滤后,体系平均粒径下降约70.00n m;电镜观察表明,粒径>500.00nm的聚集物多截留于膜上.结论: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活性与其汤剂中聚集物具有相关性.

    作者:杜茜;黄芸;汪惠勤;高观祯;周建武;柯李晶;饶平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参附注射液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肺水肿理化指标的临床观察

    目的:参附注射液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脉搏指示心排血量监测(PiCCO)参数、血浆脑钠肽(BNP)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临床观察.方法:CHFⅣ级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监护及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行PiCCO监测,并在入院、48、96h时点记录参数,同期抽取动脉血检查血气和BNP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分、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输血指数(CI)、BNP和PaO2/Fi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PiCCO参数、PaO2/FiO2等改善上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优势.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PiCCO参数及PaO2/FiO2更直接、连续地显示了其改善CHF肺水肿的临床疗效.

    作者:陶文强;罗翌;涂星;方海云;李尹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王邦才辨治顽固性失眠经验采撷

    顽固性失眠,对应中医之“不寐”,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王邦才教授临证,以通和为中心,务使“疏调气血,令其条达,以致和平”,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且易于被医者所掌握.

    作者:华晖晖;王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文本挖掘的中风病中医现代流派分析

    目的: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中风病的中医现代研究流派及其学术思想.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l900年-2014年间有关中风病的中医药文献资料,运用正则表达式提取作者信息,根据普赖斯定律筛选高产作者,采用UCInet软件聚类分析,采用Netdraw软件对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脉络关系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和总结核心人物中风病学术思想,从而得出中风病的现代研究流派及其学术思想.结果:共有5 568位研究者发表了关于中风病的中医药论文3 405篇,确立了74名高产作者、12个候选研究团队和7个中医流派.结论: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和社区网络分析中风病的现代研究流派,较为客观地展示了中风病现代研究的主要力量,为流派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史丽伟;谢雁呜;王志飞;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论治对视神经脊髓炎年复发率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视神经脊髓炎(NMO)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服用辨证论治开立的中药6个月以上的31例NMO患者,根据服用免疫抑制剂与否将其分为中药组和中药+免疫抑制剂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年复发率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间年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中药组NMO患者19例,中药+免疫抑制剂组NMO患者12例.中药组患者治疗后年复发率显著下降(P<0.01);中药+免疫抑制剂组患者治疗后年复发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年复发率无差异,治疗后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纯中药治疗及中药联合免疫抑制剂均能显著降低NMO患者年复发率,联合免疫抑制剂效果未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作者:王苏;樊永平;张永超;万江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点,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归纳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肾虚髓减证(35.54%)、脾气亏虚证(19.83%)、肝郁血虚证(17.36%)、痰浊阻窍证(15.70%),瘀血阻络证(1 1.57%).结论: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证候病位在肾、脾、肝,以虚证为主.

    作者:战丽彬;周妍;林海燕;苏本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TS)是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在“发而未传”之时就“料在机先,阻截传变”,减少损害.另外PTS与高血压病痰瘀证有一定联系.两中药对于高血压PT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有一定进展.现就高血压PTS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中药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段练;熊兴江;王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解毒三根汤对结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VEGF、IL-6的影响及对Caspase信号通路的探讨

    目的:探讨解毒三根汤(虎杖根、水杨梅根、藤梨根)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6(IL-6)的影响以及对Caspase信号通路的探讨.方法: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结肠癌细胞(1.2×106mL);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解毒三根汤组,ELISA检测3组CAFs上清液中VEGF、IL-6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CAFs中Caspase-3、Caspase-8的mRNA表达量.结果:24h及48h解毒三根汤组刺激的CAFs上清液中VEGF、IL-6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解毒三根汤组Caspase-3、Caspase-8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1).结论:解毒三根汤降低CAFs上清液中VEGF、IL-6的表达量,提高CAFs中Caspase-3、Caspase-8 mRNA的表达量,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

    作者:阮善明;沈敏鹤;郑丽萍;林红;张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点红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一点红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该药材中新绿原酸①、绿原酸②、隐绿原酸③这3个咖啡酰奎宁酸类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为30℃.对10批不同产地的一点红药材的HPLC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外标法,利用①-③的混合对照品测定其在10批药材中的含量.结果:确定该10批不同产地的一点红药材具有18个共有峰,10批药材的相似度范围为0.851-0.992;测定了10批一点红中的3个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一点红中3个成分的含量差异明显.结论:HPLC指纹图谱方法与3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单,可为一点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沈寿茂;沈连钢;张晶;李广志;张艳华;陆晖;斯建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