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晓霞
目的:对比中药和西药对消化性溃疡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中药和西药对该病的临床效果和远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72.97%,总有效率97.30%,1年复发率18.52%;对照组临床治愈率36.36%,总有效率84.85%,1年复发率58.33%.结果:中药治疗组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远期效果较西药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
作者:尹亚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性改变,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迁延日久而成,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疑难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我院妇科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妇炎合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温经止痛的功效,临床验证是治疗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的有效中药制剂.为确保临床疗效,我们对该药的质控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
作者:胡香莲;杨翠平;杨新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载于《医林改错》.方由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生地、枳壳、柴胡、川芎、牛膝、桔梗、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功可调气行血、活血祛瘀,主治瘀血郁结血府引起的多种病症,诸如胸闷、头痛、烦躁、失眠、潮热等.由于本方擅能调气活血,故被后世广泛应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疾病.
作者:郑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李培生教授精研伤寒,善治疑难杂证,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笔者有幸随诊,发现李老用药简朴,组方严谨,临证处方注重实效,往往于平淡之中屡起沉疴.此举验案2则以示其治.
作者: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伤寒论》六经生理系统的组成、六经经气的转输规律(开阖枢学说)、六经气化理论《六经标本中气及其从化》、六经气血多少、阴阳盛微及六经表里相合的三大系统等方面的阐述,认为六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有着错综复杂的协同作用,应从整体上去揭示六经生理.
作者:雒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张名方,笔者用该方治疗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屡收捷效.今不揣浅陋,举验案3则,以抛砖引玉.
作者:庄严;吴莉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且多数合并有肝脏功能障碍.在确诊时,大多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目前经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已被医学界公认为中晚期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不良反应明显,笔者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3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2例相对比,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宝珠;王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银屑病中医分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将38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血瘀型14例,血热型12例,血燥型12例,予口服丹参免煎饮片14天.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浆内皮素及计算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记分).对照组30例,为本院健康医学生,检测其血浆内皮素与银屑病组作比较.结果:血瘀型组的血浆内皮素及PASI评分与血热型组和血燥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内皮素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丹参治疗后,血瘀型血浆内皮素-1虽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型PASI评分分别与血热型、血燥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与血瘀证相关,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血浆内皮素及PASI均可改善.
作者:周萌;陶林昌;黄桂云;韦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国外学者统计,脂肪肝发病率约占平均人口的10%,占嗜酒者的57.6%,而一项为期11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平均有12%的酒精性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而中医药对脂肪肝的防治则有一定优势.笔者自2003年5月~2005年12月,运用自拟舒肝降脂汤治疗脂肪肝182例,并与西药治疗的90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窦乃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采用加味逍遥散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笔者于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36例肺心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法辨证施治,结果获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谢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在市场上发现有人拿续断冒充丹参出售,笔者对二者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季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自2003年5月~2006年1月,笔者以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近10年来,我国中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益气活血醒脑汤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并与维脑路通治疗的36例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倪学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产生的烧心、泛酸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该病目前倍受各国医学专家的关注,西医目前没有好的方法[1].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疏肝降逆汤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6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振;陈秋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大自然的变化是神奇美妙的,可谓千姿百态,鬼斧神工,令人惊叹.难怪古人早就对这个所谓的造化之神以极高的崇拜和赞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本身的生命变化也同样如此,她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是所有生命变化中高级、完美、复杂、无以伦比的,因而也是不可替代的.
作者:王昆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嵌顿痔是肛肠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急诊手术配合中药坐浴等方法治疗,获效满意,现将2003年9月~2005年9月期间治疗的75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世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大80岁,小22岁,平均48岁;病程长2年,短2天,平均4个月;左侧45例,右侧75例.
作者:高洪英;徐建勇;王学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泻下药是指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泻下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通利大便,使体内的有形实邪从大便而除,因此临床常用来治疗宿食、瘀血、痰结、水饮等有形实邪而导致的病证.根据通腑逐邪的制方思路,此类药物多应用于清热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等多类方剂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作者:袁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肠道疾病的30%以上.本病对症治疗虽可获效,但根治往往困难.笔者自2000年~2003年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该病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书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