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文
李培生教授精研伤寒,善治疑难杂证,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笔者有幸随诊,发现李老用药简朴,组方严谨,临证处方注重实效,往往于平淡之中屡起沉疴.此举验案2则以示其治.
作者: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伤寒论》六经生理系统的组成、六经经气的转输规律(开阖枢学说)、六经气化理论《六经标本中气及其从化》、六经气血多少、阴阳盛微及六经表里相合的三大系统等方面的阐述,认为六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有着错综复杂的协同作用,应从整体上去揭示六经生理.
作者:雒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别名黄藤木、断肠草、菜虫药、红药等[1].至今已从雷公藤中分离出70多种化学单体,包括糖类、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类,其次为生物碱类[2].
作者:赵润栓;张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声带小结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也是造成儿童声嘶的常见病因之一.自2003年9月~2005年12月,我们应用耳穴贴压法治疗该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文;肖永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性改变,多因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迁延日久而成,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疑难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我院妇科研制的纯中药制剂妇炎合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温经止痛的功效,临床验证是治疗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的有效中药制剂.为确保临床疗效,我们对该药的质控方法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
作者:胡香莲;杨翠平;杨新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系X线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小35岁,大75岁,平均55岁;病程短1天,长20年.
作者:孟素云;柴英勤;闫振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自2003年5月~2006年1月,笔者以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2例和西医组30例,西医组以吸入必可酮气雾剂、口服酮替芬及茶碱控释胶囊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自拟止咳平喘方,观察两组用药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6.87%,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复发率中西医结合组为6.3%,西医组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组疗效稳定且优于西医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林玉珍;刘茵;黄振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近10年来,我国中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益气活血醒脑汤治疗中风后遗症36例,并与维脑路通治疗的36例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倪学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大自然的变化是神奇美妙的,可谓千姿百态,鬼斧神工,令人惊叹.难怪古人早就对这个所谓的造化之神以极高的崇拜和赞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本身的生命变化也同样如此,她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是所有生命变化中高级、完美、复杂、无以伦比的,因而也是不可替代的.
作者:王昆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临床常见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1].笔者自1997年10月~2003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LDVT13例16条肢体,取得了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
作者:郭辉;刘晓英;胡润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笔者于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36例肺心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方法辨证施治,结果获效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谢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泄出如水样而言,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本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历代医家对其病名称谓较为混乱,现就其病名来源与分类做如下归纳.
作者:彭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7例予加减四物汤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加减四物汤配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能明显提高安胎的成功率.
作者:傅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大80岁,小22岁,平均48岁;病程长2年,短2天,平均4个月;左侧45例,右侧75例.
作者:高洪英;徐建勇;王学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产生的烧心、泛酸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该病目前倍受各国医学专家的关注,西医目前没有好的方法[1].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疏肝降逆汤配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56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振;陈秋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笔者近2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急性腰痛24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伤寒论讲义》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是连接基础理论课程和中医临床课程的桥梁.中医人才的培养,自古就离不开这本经典医籍.但是现在的经典课教学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学生对以讲述原文形式的课程有茫然不知头绪之感.笔者结合数年的教学经验,不揣愚陋,试作砖石之论.
作者:张沁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恶性程度高且多数合并有肝脏功能障碍.在确诊时,大多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目前经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TACE)已被医学界公认为中晚期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不良反应明显,笔者自2002年8月~2005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32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2例相对比,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宝珠;王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并结合胃镜检查确诊.
作者:曹会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