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

肖可;王伟;曾详炳

关键词:髓内钉, 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干骨折
摘要: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法、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法分别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46例在我院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不良情绪程度等。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3.9%,差异有显著性;手术、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观察组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术后不良情绪程度观察组患者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置保护性鞘管和硬质胆道镜辅助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探讨硬质胆道镜在内置保护性鞘管的辅助下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肝胆管结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100例、采用新硬质胆道镜联合内置保护性鞘管治疗措施的观察组100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及疗效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08±38)min、对照组为(158±38)min,观察组住院时间(18.5±2.5)d、对照组为(24±3.5)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1±11)mL、对照组为(89±22)mL、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漏、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对照组为27%,观察组为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石残留对照组为12%、观察组为8%,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硬质胆道镜在内置保护性鞘管的辅助下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比传统手术疗法更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更低,术中时间、出血量等更少。

    作者:王平;方兆山;孙北望;谢嘉奋;刘衍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手术或对疾病的诊断制定的相关护理、治疗方式,它是由参与工作的医护人员完成的,要求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必须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来接受治疗和护理[1]。

    作者:何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微创锥孔引流与常规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分析探讨微创及常规引流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患为研究对象,依计算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选用钻孔引流法,后者应用微创锥孔引流法。从CT及病患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判断血肿消除程度。结果:在腔内积液方面,治疗组术后积液低于对照组;颅内积气方面,治疗组术显著少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几方面上两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治疗组引流时间少于单孔组,但不具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相较于对照组的常规钻孔引流法,治疗组诊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佳、起效快、安全性好,可考虑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田昵军;姜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左旋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研究

    研究左旋甲状腺素( L-T4)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分服药组(口服L-T4)和未服药组,经3-7年随访,使用B超、CT等检查手段,分析口服L-T4及持续服药时间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本研究1161例患者中术后复发率为9.24%,未服药的患者术后复发率(22.09%)明显高于服药患者(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年以内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服药1-2年的患者(P<0.05),服药1-2年与服药2-3年,服药2-3年与服药3年以上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服药患者中S-TSH≥3.6uTU/mL的患者复发率较S-TSH<0.4及0.4≤S-TSH<3.6的患者均显著升高( 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1-2年且将S-TSH控制在3.6uTU/mL对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有利。

    作者:韦启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 CT评价肺小气道病变的价值

    探讨低剂量呼气相肺重建CT 评价肺小气道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肺小气道病变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电流(200mA、100mA、50mA、25mA),管电压固定在100kV,行呼气相全肺螺旋CT 扫描,同时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盲法对血管清晰程度行主观评分,分析图像信噪比和X 线有效剂量。结果:25mA 组LAA%与PFT 检测中的多个参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00mA 组呼气相LV 与FEV1具有高度相关性。依200mA、100mA、50mA、25mA 顺序,B1、B2、V、图像信噪比、X 线有效剂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征象的出现频率上,空气潴留的出现率高,其次为磨玻璃样密度影、小叶中心肺气肿、肺大泡、肺实质微结节、坠积效应、小叶间隔线和间隔旁气肿。结论:采用管电流50mA 和管电压100kV 的扫描条件,不仅可以获得可供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同时明显降低了有效辐射剂量,可用于对肺小气道病变的CT评价。

    作者:冯光;杨圣俊;杨灵芝;张淑倩;李雯;刘树芳;蔡杰;耿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饮食疗法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探讨

    探讨饮食疗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12月间诊断的40例Ⅱ型社区糖尿病患者,患者均为自愿参加。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降糖药物和健康教育治疗,而实验组进行降糖药物、健康教育和饮食疗法三种方式的综合治疗,所有患者维持半年的治疗后观察和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的血糖等指标的改善和变化情况。结果:对两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的血糖等指标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改善情况较好,实验组患者的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和肥胖等症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优于对照组。以上对比结果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饮食疗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效果显著,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理想,饮食疗法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社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浓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饮食质量。

    作者:吕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对比

    对动力髋螺钉( 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 PFLCP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分别经动力髋螺钉( DHS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 FNA )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 PFLCP )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25例,PFNA组18例,PFLCP 组17例,三组分别从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HS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较PFNA组和PFLCP 组明显延长,且出血量较多,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 P<0.05),而术后1个月随访PFNA组患者的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和PFLCP 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PFNA和PFLCP 相比DHS均具有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但PFNA术后患者在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FNA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徐沁;田守进;倪善军;周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和内镜特征研究

    观察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内镜下的息肉分布情况,比较临床症状与息肉大小分布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4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肠镜下诊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息肉发生部位以及息肉大小。结果:41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为36.7%,大便性状改变的发生率为17.2%,便血的发生率为22.6%,腹泻的发生率为9.2%,便秘的发生率为8.5%,贫血消瘦的发生率为5.8%。息肉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比例较高,分布在回盲肠的比例低。息肉直径不超过0.5cm的占43.54%,直径在0.6-1.0cm的占35.24%,直径大于1.1cm的占21.22%。消瘦与不消瘦患者的息肉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血与不便血患者的息肉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84枚息肉有359枚发生病变,均病变成腺瘤,病变率为61.6%。息肉发生腺瘤病变与息肉直径、数目与粘膜表面有关,与息肉分布位置无关。结论:结直肠息肉临床表现主要是便血、消瘦、便秘腹泻以及腹痛腹胀等,主要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不同症状的患者息肉大小比例不同。

    作者:徐大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不同预防方法对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不同预防宫腔粘连方法对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均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A组采用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B组放置带铜圆形宫内节育器、C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三组患者宫腔深度、纵隔长度与宫深关系、纵隔基底宽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三组患者残余中隔发生率及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2年,三组患者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术后首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安全、有效,改善患者孕产结局;术后应用雌激素或宫内节育器对防止宫腔粘连形成、提高妊娠率及改善妊娠结局无明显益处。

    作者:扎西;陈颖;李明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丙泊酚辅助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体位对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

    观察评价腹腔镜手术期间镇静剂量的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不同体位和CO 2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总结不同体位和气腹的临床效果及丙泊酚辅助麻醉的应用经验和心得。方法:选择ASAⅠ-Ⅱ期的女性患者200例,年龄18-58岁。按手术类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头高足低体位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的患者100例;B组,术中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实施腹腔镜妇科手术组的患者100例,其中不易摆放截石位的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仰卧位。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心电图等基本体征。麻醉前预先输入平衡溶液或代血浆补充血容量。丙泊酚负荷剂量2mg/kg,连接微量泵注丙泊酚3-5mg· kg-1· h-1维持术中镇静,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包括气腹前(T0)、气腹后10min(T1)、体位改变后15min(T2)、体位改变后30min(T3)和撤除气腹恢复体位后10min(T4)各时点的MAP、HR、PETCO2气道峰压(Ppeak)。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麻醉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良好,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5min心率(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变化幅度不显著(P>0.05),T1、T2、T3时点的MAP、HR、P ET CO2和Ppeak 明显高于T0时点( P<0.05);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镇痛总有效率为97.50%,11例患者术后肩部疼痛,所有患者无恶心呕吐,无气腹导致的麻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的前提下使用诱导剂量的丙泊酚,麻醉效果满意,可有效抑制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气腹和体位均可以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头低足高位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王平均;李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urvivin与 C-myc 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Survivin与C-myc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43例HCC手术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基因染色均为免疫组织化学S-P 法,行光镜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HCC组织中Survivin和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77%和62.79%,癌旁组织为11.8%,16.28%。Survivin的表达与血中AFP及HCC Edmondson 病理分化程度相关,Survivin与肿瘤的侵袭危险度相关。C-myc的表达分别与血中AFP浓度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 Edmondson分级)有关;Spearman相关分析, HCC组织中C-myc与Survivin 表达正相关。结论:C-myc 与Survivin 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均参与HCC发病过程,共同调控肝组织恶变的病理过程。

    作者:王立成;任玉皎;于淑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浆内脂素水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 COS )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PCOS患者(观察组)及6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的体重指数( BMI)、血浆内脂素以及腰臀比等资料,根据BMI将两组再次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并在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PCOS患者血浆内脂素与BMI、腰臀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肥胖率(78.4%)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观察组BMI、血浆内脂素水平以及腰臀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内两组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两组( P<0.01);PCOS 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BMI、腰臀比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PCO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增高,且与BMI及腰臀比密切相关,可作为PCOS的一种新型实验室指标进行辅助诊断。

    作者:谢家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和社区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干预组给予认知行为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睡眠质量,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PSQI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有幅度下降,但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易接受,且安全有效。

    作者:曹佳;卢立立;徐蕾;王晶;王莎莎;王翠;杨春燕;王佳佳;谷沫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把年龄23-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和EST+EPBD组手术组各96例。术后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就这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EST+EPBD组均明显减少;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EST+EPBD 组均明显高于EST 组。两组出血、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 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提高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且疗效满意。

    作者:雷雨;田玉梅;李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广场舞改善中老年女性抑郁症康复研究和疗效观察

    探讨广场舞改善中老年女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某社区65例中老年(45-70岁)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参与广场舞运动,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试验前及试验1个月、3个月、6个月用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定治疗效果,应用副反应量表(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SCL-90、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对照组上述评分优于研究组( P<0.05),治疗6个月两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副反应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广场舞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症状,效果较好。

    作者:王娟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探讨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消化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若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10月就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1]。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3.7岁。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秋水仙碱联合别嘌醇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3.8岁;秋水仙碱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3.6岁,两组在病情、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P>0.05)。

    作者:李爱平;王振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槐白皮含漱液缩短兔口腔创伤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实验研究

    研究槐白皮含漱液缩短兔口腔创伤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及其机制。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30只,对照组10只。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手术刀在兔颊粘膜做2cm切口,达肌层,对位缝合。对照组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实验组使用槐白皮含漱液冲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7d甲级愈合率,分析、评价槐白皮药物疗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3种浓度的槐白皮漱口液,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采用平板涂布法,使槐白皮漱口液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min,观察槐白皮漱口液的抑菌效果。结果:实验组7d甲级愈合29例,感染1例,对照组愈合6例,感染4例,实验组7d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槐白皮漱口液作用后的菌落计数明显低于生理盐水作用后的菌落计数,但不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槐白皮含漱液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缩短兔口腔创伤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

    作者:姜刚勇;柳玉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磷酸组织胺脱敏联合 H1 H2抗体阻滞剂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观察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性荨麻疹( factitial urticari-a, FU ),属物理性慢性荨麻疹( urticaria chronica , UC),是皮肤受到外压而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1],是常见皮肤病之一。临床常单用一种H1抗体阻滞剂或联合一种H2抗体阻滞剂治疗UC[2],但因FU相对特殊,病因复杂,通常无明显诱因,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迁延性病史,导致易反复发作,较难根治,且可与其他类荨麻疹共存,增加发病因查找难度,致使治疗时间延长,疗效却不理想,停药后复发率较高[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因此,亟需寻求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1年起,采用磷酸组胺脱敏联合H1、H2抗体阻滞剂治疗FU,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颖;杨艳;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晚期或术后复发瘤125 I粒子植入疗效评估

    评估超声引导下125 I 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复发或晚期肿瘤行超声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判定计算肿瘤体积,在体表标出肿瘤范围、各进针点及其进针深度,计算粒子植入数,超声引导下植入粒子。术后用超声检查粒子分布情况。结果:本文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治疗肿瘤42个,52例次。术后瘤体缩小>50%31个(31/42,74%),瘤体消失11个(11/42,26%)。疼痛减轻或缓解率90%(27/30)。目前患者全部存活。结论:本研究显示125 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晚期及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飞;杨静茹;周俭用;张玉田;白静;王静;马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