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桂娟;张敏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以及波动情况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及时准确地判断危重患者的预后.方法:对202例EICU的危重患者行血乳酸水平测定,分别在入住30min内、12h、48h和72h后分别进行血乳酸测定,比较血乳酸水平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性与血乳酸浓度有密切相关.危重病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升高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血乳酸浓度增高,死亡率从12.67%增加至55.22%(P<0.05),而死亡组患者APACHE II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浓度与危重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危重病预后的敏感的量化指标.
作者:高新海;徐仲卿;赵文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国内人群肝门部胆管癌(H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本院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128例为研究组,51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收集并统计分析与HC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肝胆疾病及手术史,肝炎病史及其它因素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胆总管结石(X2=21.759,P<0.001)、肝内胆管结石(X2=20.645,P<0.001)、胆囊结石(X2=69.532,P<0.001)、胆囊切除术(X2=10.400,P=0.001)、胆道蛔虫病史(X2=11.231,P<0.001)、肝血吸虫病史(X2=9.146,P=0.003)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其余各项不存在差异(P均>0.05).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胆总管结石(OR=3.451,95%CI=0.889-11.327)、肝内胆管结石(OR=3.189,95%CI=0.783-10.482)、胆囊结石(OR=4.981,95%CI=1.645-21.482)、胆囊切除术(OR=2.783,95%CI=0.668-8.455)、胆道蛔虫病史(OR=3.589,95%CI=0.984-13.793)、肝血吸虫病史(OR=2.442,95%CI=0.401-6.742)是发生HC的高危因素.结论:我国人群中HC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胆道结石及肝胆寄生虫病史,乙肝及丙肝不是其高危因素,通过了解HC的高危因素可以更深入了解HC的病因学内容,为临床诊治HC提供参考.
作者:高丽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级与输卵管通畅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分期(I期-Ⅳ期)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与输卵管通畅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的1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疾病程度分为4组(分期按照RAFS法,分为I期组、II期组、Ⅲ期组和Ⅳ期组),对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观察输卵管形态及输卵管通畅程度,通过术后随访,探讨不孕患者与输卵管通畅与否的相关性.结果:Ⅰ、Ⅱ期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4.64%和83.33%,与Ⅲ、Ⅳ期(分别为71.43%和53.12%)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术后妊娠率Ⅲ、Ⅳ期分别为52.4%和50.0%,与Ⅰ、Ⅱ期的21.4%和37.5%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输卵管通畅率高于Ⅲ、Ⅳ期患者,Ⅲ期及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和输卵管通畅与否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早期(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与其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卢玮;郑桂梅;刘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手术1个月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6个月后以ADL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的显效率为92.31%;术后6个月随访良好与中残率为83.65%,重残率为16.3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永;姚鸿儒;王春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辅助锁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62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置入后,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配合机械式锁钉定位支架锁定远端锁钉.结果:62例股骨干骨折配合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直接压杆锁钉成功38例,占61.3%;直接压杆失败24例,再通过打开定位杆远端旋转块压杆锁钉成功23例,成功率95.8%.结论:应用可调式交锁髓内钉定位杆配合机械式锁钉支架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接触有害射线少等优点.
作者:金宝城;王友;王建祥;王青松;孙彦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纱垫填塞法治疗腹部手术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大出血采用纱垫填塞法止血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破裂合并肝后大血管出血4例,肝破裂合并门脉、胆管破裂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1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大出血1例,直肠癌骶前大出血2例.结果:7例患者止血成功,均在3-7d拔除填塞纱条,患者无术后再出血及腹腔脓肿形成.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纱垫填塞法治疗腹部手术大出血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纪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瘦素对兔急性肺栓塞( APE)后IL-6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肺损伤时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与瘦素预处理组,每组12只.两组分别采血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 方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结果:瘦素预处理组 IL-6及IL-8水平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症状所见瘦素预处理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外源性瘦素通过对急性肺栓塞后血清IL-6及IL-8的水平下调,从而对损伤的肺组织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者:姚艳敏;王希柱;宋巧凤;张立杰;杨玉梅;陈润芝;汪玉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142例因颈椎OPLL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32例;前路手术治疗48例;后路手术治疗62例,比较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颈椎OPLL治疗前后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及术后改善情况.结果:①三组患者手术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路联合治疗术后改善率为(76.85±10.26)%,前路组术后改善率为(72.23±9.56)%,后路组术后改善率为(68.75±9.83)%,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5例,术后血肿压迫脊髓导致症状加重2例;后路手术后出现阶段性神经麻痹8例,切口不愈合6例;前后路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阶段性神经麻痹2例.结论:对于颈椎OPLL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较低.
作者:况尚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了2007年9月以来我院100例小儿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要点,有效的提升了小儿断肢再植的成功率.方法:对100例小儿断指再植患儿进行有效积极的护理和观察.结果:完全离断成活率达到75%,不完全离断成活率达到95%.结论:术后的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是断肢再植成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姜涌;王占忠;倪娇;赵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新旧诊断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评价新诊断标准在GDM中的适宜性.方法:选择我院采用旧标准漏诊GDM而采用新标准确诊的GDM孕妇共200例,随机分入研究组1(GDM管理组)和研究组2(GDM不管理组),每组各100例;另外,把采用旧标准糖耐量试验(OGTT)第3h血糖异常,但采用新标准血糖正常的孕妇100例纳入研究组3,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按照新标准血糖值正常的孕妇100例纳入对照组,对各组母儿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1与研究组2相比,在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孕妇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产道损伤、羊水过多、早产等的发生率显著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3与对照组相比,各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标准将旧标准漏诊的更多孕妇纳入诊断并给予管理,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对我国人群GDM诊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而新标准中省略OGTT第3小时血糖检测对于中国人群GDM诊断的影响不大.
作者:邹清如;黄利兰;宋薇;蔡芬兰;张妍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胆科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72例作为观察组,标准三戳孔法进行胆囊切除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ACT-G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建新;谭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科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使用左金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与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20例对比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0例均为就诊我院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小15岁,大80岁,平均年龄61.2岁;病史长12年,短6个月,平均8.3年;伴肠化生者12例;HP阳性者15例.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小20岁,大71岁,平均53.6岁;病史长15年,短4个月,平均10.4年,伴肠化生者15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1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疗标准:①上腹部有局限性压痛.②反复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不适,应用抗酸药或进食可缓解.③X线钡餐造影见充盈缺损及龛影.④胃镜检查可见溃疡创面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见线型.创面边缘整齐,底部见白色或黄色渗出物,四周粘膜有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1].
作者:刘方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早期结肠癌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结肠癌患者48例为CME组,同时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结肠癌患者36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在腹腔镜下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复发率(22.2%)明显要高于CME组复发率(0.02%),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3±6.0)枚,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6±4.6)枚,术中出血量为105mL要低于对照组出血量150mL,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早期结肠癌能够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提高结肠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杜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应用B超定位技术介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探讨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ZH-VD电磁冲击波体外碎石机检查治疗输尿管结石575例.结果:经用B型超声定位复查显示输尿管结石,碎石治疗排净率96%.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B超可以独立完成碎石病例的筛选,碎石治疗焦点定位,术中观察及疗效判断等步骤.熟练运用B超技术可使输尿管结石的排净率明显提高.
作者:白玉成;柳国锋;钱璐;马明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肝转氨酶轻、中度增高的冠心病患者的调脂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肝转氨酶轻、中度增高的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以辛伐他汀10mg-20mg睡前顿服.对照组给以丹田降脂丸1g,每日2次口服,观察治疗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治疗结束时作肝功能及血脂检查,观察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而观察组血脂达标率更高,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酶明显升高.结论:他汀类药物对肝转氨酶轻、中度增高的冠心病患者的调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周明;田满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输卵管梗阻不孕症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腹、盆腔内各部位情况进行探查,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患病情况,选择采取不同手术,包括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伞部扩张术、输卵管周围粘连松解术等.观察患者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并通过电话随访跟踪患者术后宫内妊娠情况.结果:手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率71.11%显著高于手术前输卵管的通畅率41.11,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的宫内妊娠率有显著改善,并在18个月时达到了54.44%;虽然继发性不孕9-12个月的宫内妊娠率31.25%和45.83%分别大于原发性不孕的26.19% 和40.48%,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应用于输卵管梗阻不孕症,具有切口小、视野良好、手术精度高、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显著提高宫内妊娠率的优点,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韩焕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我院2009年至2010性病门诊病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率并检测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盒对本院收集到的9857例标本进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9857例患者标本中4521例支原体阳性( 45.9%),其中Uu阳性2450例(54.2%),Mh阳性615例(13.6%),Uu+ Mh阳性混合感染1456例( 32.2%).4521例Uu、Mh、混合感染阳性标本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为:交沙霉素6.9%,15.5%,12%;氧氟沙星84.8%,1.3%,94.8%;司巴沙星63.4%,46.1%,67%;罗红霉素49%,84.4%,98.7%;阿奇霉素58.7%,46%,73.1%;强力霉素16.5%,15.4%,16.8%;美满霉素15.8%,15.9%,11.7%;克林霉素83.1%,53.6%,44.4%;左氧氟沙星55.4%,61.5%,52.7%.结论:UU和Mh是泌尿生殖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通过对Uu和Mh的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见对性病预防、保健及优生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合理用药也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国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游离股薄肌移植在臂丛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7例臂丛根性损伤患者行71次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上肢主要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2例患者,26例恢复屈肘、伸指、伸拇功能,肌力M3-M4级;18例恢复屈指、屈拇功能,肌力M3-M4级;2例恢复伸肘功能,肌力M3级;4例屈指、屈拇肌力M1级.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股薄肌移植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林晓岗;顾立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病情稳定后、第2日和第3日SAS和HAMA的差异.结果:经过干预后SAS、HAMA评分均下降,但是干预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钱文茹;刘有为;杨春艳;郭金伟;才加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检查用于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将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28例,肝外阻塞性黄疸52例,超声检查结果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21例,间接诊断6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准确率96.43%,肝外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44例,间接诊断5例,诊断不明3例,诊断准确率94.23%.超声诊断准确76例,诊断不明4例,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诊断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强、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对黄疸性质、部位、鉴别等判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作者:王焕侠;刘锐洪;何瑞琦;杨思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