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系膜完整切除术治疗早期结肠癌疗效分析

杜兴

关键词:肠系膜完整切除术, 疗效, 结肠癌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早期结肠癌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结肠癌患者48例为CME组,同时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结肠癌患者36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在腹腔镜下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复发率(22.2%)明显要高于CME组复发率(0.02%),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3±6.0)枚,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6±4.6)枚,术中出血量为105mL要低于对照组出血量150mL,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早期结肠癌能够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提高结肠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系膜完整切除术治疗早期结肠癌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早期结肠癌病人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结肠癌患者48例为CME组,同时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早期结肠癌患者36例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在腹腔镜下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复发率(22.2%)明显要高于CME组复发率(0.02%),CME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9.3±6.0)枚,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6±4.6)枚,术中出血量为105mL要低于对照组出血量150mL,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系膜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早期结肠癌能够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提高结肠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杜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瘦素预处理对兔急性肺栓塞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外源性瘦素对兔急性肺栓塞( APE)后IL-6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肺损伤时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与瘦素预处理组,每组12只.两组分别采血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 方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结果:瘦素预处理组 IL-6及IL-8水平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症状所见瘦素预处理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外源性瘦素通过对急性肺栓塞后血清IL-6及IL-8的水平下调,从而对损伤的肺组织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者:姚艳敏;王希柱;宋巧凤;张立杰;杨玉梅;陈润芝;汪玉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拓扑替康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化疗,研究组22例患者采用拓扑替康联合化疗.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拓扑替康联合化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方面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吕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9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回顾分析其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结果:X线发现42例骶髂关节可疑异常,CT发现53例表现异常,59例患者MRI表现均有异常,检出病例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X线和CT的主要表现为:局部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关节面欠光滑和毛刺感.MRI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增强扫描可显示滑膜、关节软骨及关节韧带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为基本,但诊断意义有限;CT对分级较为客观,且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可做出早期诊断.

    作者:马亚宁;朱亚男;李小民;周和平;王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意义

    目的:探讨和研究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的特征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各60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持续检测24h,分别记录SDNN、SDNN指数、RMSSD、和PNN50,并记录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患者缺血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每阵心肌缺血发作时高心率(HMIT)和低心率(LMIT).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无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症状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和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均明显低于有症状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当阈值变化速度越快时,其心肌缺血的变异率随着特维变化情况加快研究成果.

    作者:王磊;夏云峰;刘润梅;李良;翟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讨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对于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意义,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2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治疗,32例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积极的抢救,进行快速止血和腹部探查手术,经过ICU内复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确定性手术进行进一步治疗.结果:对32例严重腹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后其症状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其中2例患者因为救治不利而死亡,其余32例患者均救治成功,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经引流治疗均恢复.结论:对于严重腹部损伤并且符合损伤控制性手术指征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积极进行抢救工作,根据患者腹部损伤特点,选择合适的确定性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海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输卵管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级与输卵管通畅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分期(I期-Ⅳ期)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与输卵管通畅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的1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疾病程度分为4组(分期按照RAFS法,分为I期组、II期组、Ⅲ期组和Ⅳ期组),对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观察输卵管形态及输卵管通畅程度,通过术后随访,探讨不孕患者与输卵管通畅与否的相关性.结果:Ⅰ、Ⅱ期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4.64%和83.33%,与Ⅲ、Ⅳ期(分别为71.43%和53.12%)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术后妊娠率Ⅲ、Ⅳ期分别为52.4%和50.0%,与Ⅰ、Ⅱ期的21.4%和37.5%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输卵管通畅率高于Ⅲ、Ⅳ期患者,Ⅲ期及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和输卵管通畅与否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早期(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与其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卢玮;郑桂梅;刘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心梗心电图QRS波形改变与预后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检查QRS波形终末改变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71例,根据发病后心电图检查有无QRS终末波形改变分为QRS改变组(23例)及非QRS改变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转归及预后.结果:①经比较发现,非QRS改变组与QRS改变组年龄、性别组成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心电图的改变与这两个因素无相关性.相关病史比较发现,QRS改变组患者有吸烟史、心绞痛史例数明显高于非QRS改变组(P<0.05),而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史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吸烟史及心绞痛病史与心电图检查QRS波形改变有关.②两组患者在心源性休克、低血钾、室性心律失常、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并发症上差异明显(P<0.05),且QRS改变组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非QRS改变组,提示QRS波形改变患者更容易出现心梗严重并发症且预后较差.结论:临床上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若心电图检查提示QRS终末改变,应注意病情的变化及转归,预防室性心律失常,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艳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用于输卵管梗阻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输卵管梗阻不孕症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梗阻不孕症患者,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腹、盆腔内各部位情况进行探查,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患病情况,选择采取不同手术,包括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伞部扩张术、输卵管周围粘连松解术等.观察患者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并通过电话随访跟踪患者术后宫内妊娠情况.结果:手术后输卵管的通畅率71.11%显著高于手术前输卵管的通畅率41.11,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的宫内妊娠率有显著改善,并在18个月时达到了54.44%;虽然继发性不孕9-12个月的宫内妊娠率31.25%和45.83%分别大于原发性不孕的26.19% 和40.48%,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应用于输卵管梗阻不孕症,具有切口小、视野良好、手术精度高、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显著提高宫内妊娠率的优点,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韩焕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575例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B超定位技术介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探讨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ZH-VD电磁冲击波体外碎石机检查治疗输尿管结石575例.结果:经用B型超声定位复查显示输尿管结石,碎石治疗排净率96%.结论: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B超可以独立完成碎石病例的筛选,碎石治疗焦点定位,术中观察及疗效判断等步骤.熟练运用B超技术可使输尿管结石的排净率明显提高.

    作者:白玉成;柳国锋;钱璐;马明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动态血乳酸监测与APACHEII评分对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以及波动情况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及时准确地判断危重患者的预后.方法:对202例EICU的危重患者行血乳酸水平测定,分别在入住30min内、12h、48h和72h后分别进行血乳酸测定,比较血乳酸水平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性与血乳酸浓度有密切相关.危重病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升高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血乳酸浓度增高,死亡率从12.67%增加至55.22%(P<0.05),而死亡组患者APACHE II评分分值、血乳酸浓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浓度与危重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危重病预后的敏感的量化指标.

    作者:高新海;徐仲卿;赵文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脓性穿刺液集菌涂片方法检菌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集菌涂片方法检菌的效果,提高脓性标本细菌的检出率.为临床快速诊断和治疗细菌感染提供证据.方法:临床送检的脓性穿刺液标本,直接涂片进行相应染色后显微镜下找菌.未找到细菌的标本通过集菌方法处理后再次涂片检菌.结果:65例直接涂片没有找到细菌的脓性标本集菌后47例找到了细菌.其中G+球菌3例;G-杆菌38例;G+球菌和G-杆菌5例;抗酸杆菌1例.48例只有G-杆菌生长的培养结果中集菌涂片检菌找到G-杆菌40例;找到+球菌和G-杆菌5例.结论:集菌检菌方法能明显提高脓性标本中细菌的检出.

    作者:齐桂娟;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诊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病情稳定后、第2日和第3日SAS和HAMA的差异.结果:经过干预后SAS、HAMA评分均下降,但是干预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钱文茹;刘有为;杨春艳;郭金伟;才加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9857例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检测我院2009年至2010性病门诊病人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率并检测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盒对本院收集到的9857例标本进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9857例患者标本中4521例支原体阳性( 45.9%),其中Uu阳性2450例(54.2%),Mh阳性615例(13.6%),Uu+ Mh阳性混合感染1456例( 32.2%).4521例Uu、Mh、混合感染阳性标本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为:交沙霉素6.9%,15.5%,12%;氧氟沙星84.8%,1.3%,94.8%;司巴沙星63.4%,46.1%,67%;罗红霉素49%,84.4%,98.7%;阿奇霉素58.7%,46%,73.1%;强力霉素16.5%,15.4%,16.8%;美满霉素15.8%,15.9%,11.7%;克林霉素83.1%,53.6%,44.4%;左氧氟沙星55.4%,61.5%,52.7%.结论:UU和Mh是泌尿生殖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通过对Uu和Mh的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可见对性病预防、保健及优生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合理用药也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国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胆科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72例作为观察组,标准三戳孔法进行胆囊切除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ACT-G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安全性高、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建新;谭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肝门部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国内人群肝门部胆管癌(HC)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本院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128例为研究组,51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收集并统计分析与HC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肝胆疾病及手术史,肝炎病史及其它因素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胆总管结石(X2=21.759,P<0.001)、肝内胆管结石(X2=20.645,P<0.001)、胆囊结石(X2=69.532,P<0.001)、胆囊切除术(X2=10.400,P=0.001)、胆道蛔虫病史(X2=11.231,P<0.001)、肝血吸虫病史(X2=9.146,P=0.003)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其余各项不存在差异(P均>0.05).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胆总管结石(OR=3.451,95%CI=0.889-11.327)、肝内胆管结石(OR=3.189,95%CI=0.783-10.482)、胆囊结石(OR=4.981,95%CI=1.645-21.482)、胆囊切除术(OR=2.783,95%CI=0.668-8.455)、胆道蛔虫病史(OR=3.589,95%CI=0.984-13.793)、肝血吸虫病史(OR=2.442,95%CI=0.401-6.742)是发生HC的高危因素.结论:我国人群中HC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胆道结石及肝胆寄生虫病史,乙肝及丙肝不是其高危因素,通过了解HC的高危因素可以更深入了解HC的病因学内容,为临床诊治HC提供参考.

    作者:高丽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左金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疗效观察

    我科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使用左金溃疡散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与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20例对比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0例均为就诊我院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小15岁,大80岁,平均年龄61.2岁;病史长12年,短6个月,平均8.3年;伴肠化生者12例;HP阳性者15例.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小20岁,大71岁,平均53.6岁;病史长15年,短4个月,平均10.4年,伴肠化生者15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1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疗标准:①上腹部有局限性压痛.②反复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不适,应用抗酸药或进食可缓解.③X线钡餐造影见充盈缺损及龛影.④胃镜检查可见溃疡创面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可见线型.创面边缘整齐,底部见白色或黄色渗出物,四周粘膜有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1].

    作者:刘方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手术1个月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6个月后以ADL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的显效率为92.31%;术后6个月随访良好与中残率为83.65%,重残率为16.3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永;姚鸿儒;王春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呼吸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目的:对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小儿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4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一组为呼吸机辅助治疗组,共计102例,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共计102例.呼吸机辅助治疗组患儿采用小儿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的呼吸治疗(PEEP5-9cm水柱,氧气浓度45%,湿度98%),常规抗感染、平喘、雾化吸痰、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常规治疗组患儿只采用上述抗感染、平喘、雾化吸痰、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同时对两组患儿采用支持治疗,注意两组患儿的饮食,应进食高营养食物,增强患儿免疫力,促进康复.结果:呼吸机辅助治疗组患儿的平均病程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SpO2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心率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喘憋消失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呼吸机辅助治疗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常规治疗组(P<0.05),满意度评分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方式可快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呼吸系统症状、纠正代谢异常、缩短病程、提高预后情况、促进患儿康复是目前临床上较为人性化、高效化、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叶滨;胡元生;邹柳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剂量心律平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心律平在抗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55例患者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注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结果:有28例(50%)患者显效、有22例(35.4%)患者好转、有5例(14.6%)患者无效;其中还有11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的副反应,停药之后好转;总的有效率为85.4%(50/55).结论:心律平属于一种安全的、有效的、广谱的、作用快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甘树广;黄武;林绍华;薛丽樱;陈海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