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黄赤酊外用防治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傅承桦;于淑丽;贺传基

关键词:复方黄赤酊, 外用, 防治, 血栓性浅静脉炎
摘要:目的:探索复方黄赤酊外用防治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可能发生的152例和已发生的47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复方黄赤酊(加减)局部涂布与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病例预防用药后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为X2=29.60,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已发生的病例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43.16,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黄赤酊(加减)局部涂布与外敷,药效发挥迅速,疗效可靠,是防治由于静脉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安全、迅速、高效的中草药外用制剂.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在正畸治疗中对上颌埋伏牙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正畸治疗中对上颌埋伏牙如何定性,定位,并要对此是采取手术拔除[1](主要是手术进路)或者是正畸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8例(其中1例为2颗多生牙,1颗多生牙已长出,另一颗为完全倒置的多生牙),上颌前部埋伏牙采用临床检查以及拍摄全景片、头侧位片螺旋CT轴位和表面成像等检查[2~4]对埋伏的多生牙、畸形牙和倒置牙共15例采用了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对形态正常且不倒置的3颗埋伏牙采用了正畸治疗.结果:18例埋伏牙中,根据临床和辅助检查综合判定有11例偏向唇侧(其中9例为多生牙、1例牙根特别弯曲,1例牙基本正常);6偏向舌腭侧(其中4例为多生牙,另2例为正常牙),1例居中呈完全倒置的多生牙,拔除的15例中有14例为多生牙,1例畸形牙,术中情况与术前判定一致,伤口一期愈合;3例正畸的埋伏牙与判定一致.结论:螺旋CT表面成像对上颌埋伏牙的定性、定位准确,由此确定的手术或正畸治疗方案均客观、科学,有较强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李渠;白丁;许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090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救治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14年来慢性心衰住院患者诊治的变化情况,为心衰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至2004年14年间住院慢性心衰患者10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格局仍然未完全打破,ACEI的应用已经取得共识,但是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然不足.

    作者:黄碧宏;汪花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时肠坏死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时肠缺血坏死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3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35例肠套叠分为无肠缺血坏死组22例和肠缺血坏死组13例,分别比较下列观察指标:持续性腹剧痛;固定性压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结果:经统计方差分析,肠缺血坏死组患儿上述指标的发生率或绝对值明显高于无肠缺血坏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应予以高度警惕,要密切观察上述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肠缺血坏死的关键.

    作者:李立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文通过2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的心理分析,阐明了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用一颗爱心去了解、关怀患者,使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亲近感、安全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能力,取得佳疗效.

    作者:梁苏梅;玄盟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黄赤酊外用防治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复方黄赤酊外用防治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可能发生的152例和已发生的47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复方黄赤酊(加减)局部涂布与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病例预防用药后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为X2=29.60,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已发生的病例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43.16,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黄赤酊(加减)局部涂布与外敷,药效发挥迅速,疗效可靠,是防治由于静脉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安全、迅速、高效的中草药外用制剂.

    作者:傅承桦;于淑丽;贺传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对肝源性溃疡(HU)的疗效.方法:对238例肝硬化经胃镜检查出溃疡的44例患者,予每日晨服泮托拉唑40mg,疗程4~6周,着重观察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并与同期消化性溃疡(PU)疗效对比分析.结果:4周愈合率HU组中,十二指肠溃疡(DU)为74.1%(20/29),胃溃疡(GU)为53.3%(8/15);PU组中DU为96.7%(29/30),GU为100%(9/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6周愈合率HU中DU为86.2%(25/29),GU为86.7%(13/15).肝功能Child C级者溃疡愈合率明显降低.结论:泮托拉唑治疗HU疗效满意,但疗程较PU长,HU的愈合率C级患者较低.

    作者:宁小艳;唐蒙轩;陈星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ob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研究Tob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8例结直肠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Tob mRNA的表达.结果:38例癌组织Tob mRNA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 Tob mRNA表达随着Dukes分期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中,Tob mRNA可能为致癌基因.

    作者:霍志斌;王淑霞;吴殿超;肖琦海;翟同善;周总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巴曲酶与肠溶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巴曲酶与肠溶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105例TIA病人分两组(A组与B组),A组在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病人3个月内,6个月内TIA复发情况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B组复发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纤维蛋白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巴曲酶对TIA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肠溶阿斯匹林.

    作者:黄文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假体植入再造乳房的护理体会

    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见的治疗手段,是系统综合治疗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此项技术,但大多数是乳腺癌术后I期乳房再造,即使乳房再造报道甚少,仅有的报道自体组织移植进行乳房再造为主,运用假体植入进行乳房即时再造少有报道,即将我们的经验提供大家参考.

    作者:郭霞;张义玲;蒋宏传;那冬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重症肺心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西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6例疗效分析

    放射治疗是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治疗结果令人沮丧.其5年生存率为5%~10%,局部控制率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几年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进入临床后,提供了对肿瘤较高治疗剂量以改善并提高此类病人的肿瘤局控率及生存率的机会.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我放疗中心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6例,现简报如下:

    作者:陈国忠;陈景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108例分析

    目的与方法:近10年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08例BPH患者,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开放手术.结果:继发出血(在术后d7)2例,尿外渗2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经1~2次尿扩即可),3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出血加重;术后尿失禁1例,经适当处理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治愈.结论:通过108例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准备,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术后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开放手术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作者:宋友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0年至2004年1290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2000年至2004年我院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00年至2004年住院病案资料共计97467例,其中死亡1290例,据ICD-10对其进行疾病分类.结果:2000年至2004年住院死亡率肿瘤居首位;单病种以原发性肝癌、肺癌为多;60岁以后年龄组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应加强本地区肿瘤防治工作;对危重、老年病例的救治应为医院工作重点.

    作者:杜春花;张惠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血管系统表现21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以心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至2005年收治的38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LE的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SLE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216例(56.1%).结论:SLE心血管系统累及发病率高,是SLE主要致死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

    作者:郭旭武;王良玉;郭俊雄;陈楚鹏;郑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调查分析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病,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可使并发症得到较好的控制,为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我们对9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旨在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

    作者:刘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病人临床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脑血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康复组瘫痪肢体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有效地降低了肢体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占华;陈色平;潘美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服配合点灼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用甲硝唑口服配合20%硝酸银局部点灼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临床治疗,从而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于临床上收集128例患者,男70例,女58例,年龄小12岁,大58岁,均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用甲硝唑口服及20%硝酸银点灼溃疡处.结果:经治疗前、后的临床追踪观察,总有效率100%,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结论:推荐口服甲硝唑配合20%硝酸银局部点灼的处理方法,于临床上使用.

    作者:马岳山;黄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平阳霉素行小儿体表血管瘤注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平阳霉素配为1%浓度,用带第4号针头注射器吸取适量药液,根据血管瘤大小直接注射至瘤体内,直至瘤体表面发白肿胀为止.每1~2周注射一次,每次量不超过6mg.结果:182例患者经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后,随访3个月到1年.治愈率49.5%、显效率38.5%、总有效率88%.除部分患儿注射局部肿痛外,全身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作者:郑俊鸿;李林芬;林静霞;李建宏;肖诺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快室率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吉金荣;罗清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l/s,剂量为1.5 m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作者:董观伟;傅华年;刘世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