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陈西伟

关键词:肺心病, 尿激酶, 肝素
摘要: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重症肺心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放射治疗病人营养干预情况分析

    放射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接受照射的过程中机体代谢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并常发生消化道、造血系统等反应,可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对放射治疗的耐受力下降[1].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在我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行放疗的30例宫颈癌病人给予相应的营养干预,进行观察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桐;袁红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服配合点灼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用甲硝唑口服配合20%硝酸银局部点灼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临床治疗,从而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于临床上收集128例患者,男70例,女58例,年龄小12岁,大58岁,均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用甲硝唑口服及20%硝酸银点灼溃疡处.结果:经治疗前、后的临床追踪观察,总有效率100%,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结论:推荐口服甲硝唑配合20%硝酸银局部点灼的处理方法,于临床上使用.

    作者:马岳山;黄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780份护理记录中缺陷的分析

    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客观资料作为依据的法律性文件[1].它分为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二者都是护士根据病情和医嘱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护理记录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为护患双方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2].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江西省病历书写规范实施细则(试行)>、<江西省群众满意医院考评细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写好护理记录.为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水平,我院随机抽查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归档护理记录780份,对其存在的护理记录的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相关对策,以达到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和法律效用的目的.

    作者:方平;郝彬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在正畸治疗中对上颌埋伏牙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正畸治疗中对上颌埋伏牙如何定性,定位,并要对此是采取手术拔除[1](主要是手术进路)或者是正畸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8例(其中1例为2颗多生牙,1颗多生牙已长出,另一颗为完全倒置的多生牙),上颌前部埋伏牙采用临床检查以及拍摄全景片、头侧位片螺旋CT轴位和表面成像等检查[2~4]对埋伏的多生牙、畸形牙和倒置牙共15例采用了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对形态正常且不倒置的3颗埋伏牙采用了正畸治疗.结果:18例埋伏牙中,根据临床和辅助检查综合判定有11例偏向唇侧(其中9例为多生牙、1例牙根特别弯曲,1例牙基本正常);6偏向舌腭侧(其中4例为多生牙,另2例为正常牙),1例居中呈完全倒置的多生牙,拔除的15例中有14例为多生牙,1例畸形牙,术中情况与术前判定一致,伤口一期愈合;3例正畸的埋伏牙与判定一致.结论:螺旋CT表面成像对上颌埋伏牙的定性、定位准确,由此确定的手术或正畸治疗方案均客观、科学,有较强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李渠;白丁;许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108例分析

    目的与方法:近10年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08例BPH患者,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开放手术.结果:继发出血(在术后d7)2例,尿外渗2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经1~2次尿扩即可),3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出血加重;术后尿失禁1例,经适当处理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治愈.结论:通过108例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准备,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术后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开放手术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作者:宋友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中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意义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68例冠心病(CHD)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阳性率.结果:CHD组患者的hs-HS-CRP、cTnI、Mb 、CK-M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组又分为3组,急性心机梗死组(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0例.AMI组患者的hs-HS-CRP、cTnI、CK-MB和M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UA组hs-CRP和cTnI阳性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1),但两组间CK-MB和Mb阳性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发生与hs- HS-CRP和cTnI的增高相关.

    作者:王临光;王海波;付强;李先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Tob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研究Tob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8例结直肠癌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Tob mRNA的表达.结果:38例癌组织Tob mRNA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 Tob mRNA表达随着Dukes分期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中,Tob mRNA可能为致癌基因.

    作者:霍志斌;王淑霞;吴殿超;肖琦海;翟同善;周总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切除胰十二指肠肿瘤3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并做适当的化疗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有效方法.患者全身情况差、手术范围大、并发症多、危险性大.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术后的化疗及护理,对完成治疗十分必要.我们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1月,共行根治胰十二指肠肿瘤手术36例,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和化疗治疗的细致观察、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疗效如下:

    作者:杨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草药抗真菌研究十年回顾

    近年来, 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抗真菌药物,均存在着疗效差、毒性大等缺点.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已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从植物中寻找抗真菌药物, 已成为公认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国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现了许多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分离得到了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对这些成分的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研究,这些工作为开发抗真菌新药和中药用于临床抗真菌,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1995年至2004年十年间,中草药抗真菌的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蔡德海;王奕飞;查斯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先天性拇指扳机指31例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拇指扳机指的病因、临床特点和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局麻或静脉全麻下,对31例患儿行狭窄腱鞘部分切除术,12例加用肌腱成形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5年随访,均未复发,无术后粘连.结论:①儿童先天性拇指扳机指绝大多数不能自愈,非手术治疗效果差.②直视下的狭窄腱鞘部分切除术或加用肌腱成形术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方均强;张振伟;廖坚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本文通过2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的心理分析,阐明了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用一颗爱心去了解、关怀患者,使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亲近感、安全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能力,取得佳疗效.

    作者:梁苏梅;玄盟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重症肺心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西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分娩镇痛对产妇免疫功能的影响

    产妇分娩疼痛所致的应激反应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已被证实,这种免疫抑制影响产妇的机体恢复.而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分娩镇痛对产妇产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不多,为探讨分娩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通过与未加干预的自然分娩者进行比较,了解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产妇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缪秀华;杨小林;阮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针刀在慢性软组织损伤中的运用

    小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动态平稳失调理论,其病理基础是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笔者自2002年至2005年采用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140例,疗效颇佳,先将临床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调查分析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病,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可使并发症得到较好的控制,为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我们对9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旨在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

    作者:刘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假体植入再造乳房的护理体会

    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见的治疗手段,是系统综合治疗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此项技术,但大多数是乳腺癌术后I期乳房再造,即使乳房再造报道甚少,仅有的报道自体组织移植进行乳房再造为主,运用假体植入进行乳房即时再造少有报道,即将我们的经验提供大家参考.

    作者:郭霞;张义玲;蒋宏传;那冬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闭角型青光眼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用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2例48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6/48),6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眼术后近期反应重,经过适当的处理,手术效果仍然良好;28眼低视力的闭角型青光眼行人工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有1眼出现残余视力丧失(1/28),说明该手术是较安全的,但也有导致残余视力丧失的风险.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可松解缝线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对高眼压及低视力闭角型青光眼应及时手术治疗,以保持较好视功能.

    作者:肖芳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肠套叠时肠坏死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时肠缺血坏死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3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35例肠套叠分为无肠缺血坏死组22例和肠缺血坏死组13例,分别比较下列观察指标:持续性腹剧痛;固定性压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结果:经统计方差分析,肠缺血坏死组患儿上述指标的发生率或绝对值明显高于无肠缺血坏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应予以高度警惕,要密切观察上述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肠缺血坏死的关键.

    作者:李立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科1991年以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血糖控制理想者34例,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空洞缩小或关闭.血糖控制尚理想者19例,15例吸收好转,2例无好转,2例死亡.血糖控制不理想者 10例 3例吸收好转,4例无好转,死亡3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抗结核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较好的控制结核,改善预后.

    作者:周东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预测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检测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存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后2周患者,行检测并于2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比较分析其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改变,以判断心肌的存活性.结果:LDDSE预测的存活心肌于2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前后检出存活节段百分比分别为54%和50.8%.结论:LDDSE对AMI早期可较准确预测缺血心肌功能的恢复部位,安全性好.

    作者:刘英华;黄斌武;刘焕娣;李亚辉;张广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