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秀华;杨小林;阮振华
目的:分析我院14年来慢性心衰住院患者诊治的变化情况,为心衰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资料.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至2004年14年间住院慢性心衰患者10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格局仍然未完全打破,ACEI的应用已经取得共识,但是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仍然不足.
作者:黄碧宏;汪花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复方黄赤酊外用防治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可能发生的152例和已发生的47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复方黄赤酊(加减)局部涂布与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病例预防用药后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为X2=29.60,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已发生的病例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43.16,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黄赤酊(加减)局部涂布与外敷,药效发挥迅速,疗效可靠,是防治由于静脉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安全、迅速、高效的中草药外用制剂.
作者:傅承桦;于淑丽;贺传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病人临床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脑血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康复组瘫痪肢体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有效地降低了肢体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占华;陈色平;潘美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手术麻醉结束后,患者应意识恢复,容易唤醒,能够维持自主气道,循环呼吸稳定,通气充分,且术后疼痛得到良好的控制.手术麻醉结束后病人苏醒时间变化很大,它取决于病人自身病理生理状况、麻醉用药、管理以及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等许多因素.手术后苏醒恢复时间通常在60~90min之内,超过此时限者,可视为苏醒恢复延迟.这里探讨了麻醉苏醒恢复延迟原因及对策.
作者:黄秀凤;吴宝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巴曲酶与肠溶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105例TIA病人分两组(A组与B组),A组在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病人3个月内,6个月内TIA复发情况及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B组复发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纤维蛋白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巴曲酶对TIA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肠溶阿斯匹林.
作者:黄文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小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动态平稳失调理论,其病理基础是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笔者自2002年至2005年采用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140例,疗效颇佳,先将临床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ICU收治的病人病情严重,同时又伴随着广泛的侵入性操作及大量光谱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自身抵抗和保护能力均较差,随时处于发生感染的危险之中,一旦发生感染,会加重原发症,使病情恶化,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ICU内的感染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作者:陈秋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以心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至2005年收治的38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LE的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SLE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216例(56.1%).结论:SLE心血管系统累及发病率高,是SLE主要致死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
作者:郭旭武;王良玉;郭俊雄;陈楚鹏;郑永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重症肺心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西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24h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分析386例心脏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情况,分析其各类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结果:各种心脏病中为常见的是出现房性心律失常,而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但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说明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功能减退无相关性.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猝死.心房纤颤多见于风心病,其次为冠心病和肺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则多于病毒性心肌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发生率较高.结论: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评估有着很大意义.
作者:王琍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与方法:近10年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08例BPH患者,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开放手术.结果:继发出血(在术后d7)2例,尿外渗2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经1~2次尿扩即可),3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出血加重;术后尿失禁1例,经适当处理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治愈.结论:通过108例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准备,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术后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开放手术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作者:宋友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放射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接受照射的过程中机体代谢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并常发生消化道、造血系统等反应,可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对放射治疗的耐受力下降[1].笔者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在我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行放疗的30例宫颈癌病人给予相应的营养干预,进行观察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桐;袁红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丹参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激素标准疗程,治疗组加用丹参与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92%,对照组有效率60%(p<0.05),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丹参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钟池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放射治疗是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治疗结果令人沮丧.其5年生存率为5%~10%,局部控制率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几年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进入临床后,提供了对肿瘤较高治疗剂量以改善并提高此类病人的肿瘤局控率及生存率的机会.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间我放疗中心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6例,现简报如下:
作者:陈国忠;陈景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产妇分娩疼痛所致的应激反应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已被证实,这种免疫抑制影响产妇的机体恢复.而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分娩镇痛对产妇产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不多,为探讨分娩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通过与未加干预的自然分娩者进行比较,了解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产妇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缪秀华;杨小林;阮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2例48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6/48),6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眼术后近期反应重,经过适当的处理,手术效果仍然良好;28眼低视力的闭角型青光眼行人工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有1眼出现残余视力丧失(1/28),说明该手术是较安全的,但也有导致残余视力丧失的风险.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可松解缝线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对高眼压及低视力闭角型青光眼应及时手术治疗,以保持较好视功能.
作者:肖芳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本文用甲硝唑口服配合20%硝酸银局部点灼复发性口腔溃疡进行临床治疗,从而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于临床上收集128例患者,男70例,女58例,年龄小12岁,大58岁,均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用甲硝唑口服及20%硝酸银点灼溃疡处.结果:经治疗前、后的临床追踪观察,总有效率100%,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结论:推荐口服甲硝唑配合20%硝酸银局部点灼的处理方法,于临床上使用.
作者:马岳山;黄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通过2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的心理分析,阐明了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用一颗爱心去了解、关怀患者,使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亲近感、安全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能力,取得佳疗效.
作者:梁苏梅;玄盟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正畸治疗中对上颌埋伏牙如何定性,定位,并要对此是采取手术拔除[1](主要是手术进路)或者是正畸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8例(其中1例为2颗多生牙,1颗多生牙已长出,另一颗为完全倒置的多生牙),上颌前部埋伏牙采用临床检查以及拍摄全景片、头侧位片螺旋CT轴位和表面成像等检查[2~4]对埋伏的多生牙、畸形牙和倒置牙共15例采用了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对形态正常且不倒置的3颗埋伏牙采用了正畸治疗.结果:18例埋伏牙中,根据临床和辅助检查综合判定有11例偏向唇侧(其中9例为多生牙、1例牙根特别弯曲,1例牙基本正常);6偏向舌腭侧(其中4例为多生牙,另2例为正常牙),1例居中呈完全倒置的多生牙,拔除的15例中有14例为多生牙,1例畸形牙,术中情况与术前判定一致,伤口一期愈合;3例正畸的埋伏牙与判定一致.结论:螺旋CT表面成像对上颌埋伏牙的定性、定位准确,由此确定的手术或正畸治疗方案均客观、科学,有较强的临床适用性.
作者:李渠;白丁;许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快室率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吉金荣;罗清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