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岚
肾功能衰竭多由暴病及肾,损伤肾气或肾病日久所致,临床护理肾功能衰竭患者时需注意病室环境,观察患者病情,注意饮食护理、情志护理和给药护理,并结合中医行水针法、中药灌肠、中药中频离子导入护理,可助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闫秋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国外研究文章通常采用不同的对照方法和试验设计评价针灸治疗哮喘的作用.部分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针灸的临床抗哮喘效应,也有研究则认为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不确切或等同于安慰剂作用.本文基于这两类不同研究结果,通过文献整理,归纳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分析.认为应该在保持针灸临床治疗精髓的基础上,结合针灸疗法的自身特点和现代临床研究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评价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郭;徐玉东;王宇;杨永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刘金星认为肾虚冲任损伤是导致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指出补肾为胎元稳固之本,固冲为安胎之要.以寿胎丸治之,每获良效.
作者:魏贤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冲为血海,月经之血主要来自冲脉,而冲脉之血又主要来自于阳明胃经,故月经量少与胃经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治疗上,胃虚气血不足者应助胃健脾以益气养血,阴虚胃燥者应以清热生津为主;他如胃寒气逆等证当随证治之.
作者:岳小鹏;吴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炎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32例中,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7%;治疗组32例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肺炎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疗效满意.
作者:郑玉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芪麻胶囊对气虚痰浊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痛(ISH)动态血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IS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复方芪麻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比治疗组稍好,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也降低舒张压,效果较治疗组明显(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芪麻胶囊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能使血压平稳下降,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疗效无明显差异,且能改善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对ISH患者的远期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黄培红;靳利利;李典鸿;袁利梅;吴永刚;王清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期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急性期贝尔氏面瘫患者给予艾灸配合针刺治疗,于治疗1用和2周后进行复检,观察瞬目反射各渡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差别.结果:治疗1周后,基本治愈2例,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8例,其中重度损害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轻度损害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治疗2周后,基本治愈13例,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0例.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出现显著的改善,有效率为100%.结论:针灸治疗急性期贝尔氏面瘫疗效显著.
作者: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遵循<伤寒论>中桂枝汤煎服法治疗体虚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体虚感冒患者严格遵循<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煎服法服用桂枝汤.结果:40例患者服药1-3剂,平均2剂,治愈3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重视桂枝汤煎服法治疗体虚感冒疗效显著,中医汤剂煎服用的方法非常重要.
作者:任才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眩晕之病因虽多,但究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疼扰乱清窍.眩晕与肝木关系为密切,其病位虽主要在肝,但由于病人体质因素与病机演变的不同,可表现为肝阳上亢、虚阳上扰、血虚生风、肝郁化火等不同证候,因此,辨证时当根据不同病机选用养肝、清肝、潜肝诸法.
作者:陈存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吕氏春秋>中说:现在世上崇尚占卜祈祷,所以疾病反而增加.比如射箭的人,射而不中,反而去修理箭靶,这对于射中箭靶有什么益处呢?用热水来制止水的沸腾,沸水更加不能制止,撤去那火,沸腾就停止了.使用巫医、药物驱鬼治病,所以古人轻视这些做法,因为这对人的养生来说,只是细微末节罢了.
作者:许敬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硫糖铝,1 g/次,3次/d,吗丁啉片,10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汤,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4周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为37.08,治疗组平均秩次为53.92.Mann-Whitney U统计量为633.50,Wilcoxon W为1668.50,Z检验统计量为Z=-3.247,P=0.001(双侧),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1.11%,对照组为71.11%,经比较:x2=5.874,v=1,P=0.01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作者:梅世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280例患者中,治愈228例,好转20例,无效32例,有效率为88.57%;治疗组280例患者中,治愈260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6.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学平;陈德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医体质决定了哮喘的易罹性、病机从化和预后转归,是哮喘发病及其证候产生的内在基础,两者密切相关.临床上对哮喘患者进行分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质类型进行相应的调养、治疗,通过后天因素来逐步改善患者体质,达到调整气血阴阳的偏颇状态,将疾病消除在萌芽或初始发病阶段.
作者:黄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臭氧注射配合隔姜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臭氧注射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及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6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臭氧注射配合隔姜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炙疗效显著.
作者:李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廉玉麟教授擅长以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其将周围性面瘫分为初期、恢复期、兼变证前期、兼变证期4期,治疗时以翳风、牵正穴为主,注重计刺的角度、针刺的深度以及针刺的手法,见效快,治愈率高,后遗症少.
作者:刘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97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48耳)和治疗组48例(49耳),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结果:对照组耳聋痊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8.75%,治疗组耳聋痊愈9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3.67%;对照组耳鸣治愈6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2.16%.治疗组耳呜治愈12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路志正教授善调脾胃以治疗胸痹.治疗肾心痛,宜抓住肾虚的本,兼顾心痛的标;辨治肝心痛当首辨病位、脏腑与气血.路老在胸痹临证中还善于运用调和营卫法治疗,首选桂枝汤.
作者:王振涛;杨凤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确诊病例采用益气补肾润肠汤治疗,日1剂,早晚分服,1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2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结论:益气补肾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满意.
作者:史丽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关元、气海穴位微波照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穴位微波照射治疗组(41例)和单纯针刺对照组(31例).结果:针刺配合穴位微波照射治疗组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对照组的8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微波照射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常雪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及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20例首发抑郁症病人与20例健康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抑郁症组经中医综合治疗14周后复查PE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中国修订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RC)、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抑郁症组右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的脑葡萄搪代谢率(rCMRgl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抑郁症组右侧顿上回、右侧扣带回 rCMRg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善首发抑郁症病人右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的rCMRglc;抑郁症病人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改变有关.
作者:米健国;张伟星;曹民佑;王喜德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