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湿热汤治疗湿热型胃痛93例

伍翀

关键词:胃痛, 清湿热汤, 湿热证
摘要:目的:观察清湿热汤治疗湿热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确诊病例采用自拟清湿热汤治疗,水煎服,日1剂,1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77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5.7%.结论:清湿热汤治疗湿热型胃痛疗效显著.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山楂、丹参、水蛭联用治疗高脂血症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山楂、丹参、水蛭联用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倒,服用山楂、丹参、水蛭;对照组30例,服用血脂康.1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山楂、丹参、水蛭联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王辉;刘冠军;刘东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肾炎中医治疗四法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肾炎,采用以下方法治疗:如属脾虚湿困型,治宜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属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肾健脾、行气利水,可选用真武汤、五苓散、五皮饮加减;属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平肝潜阳,选用杞菊地黄丸或地黄饮子;属脾肾衰败型,治宜补益脾肾、降浊化浊,选用黄连温胆汤或四君子汤舍五子衍宗丸.

    作者:李砚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27例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27例,并行后路内固定,使之达到滑脱椎体的骨性融合.结果:27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3-24月,平均19月,除1例因未行横连杆致使连接杆滑脱,发生椎体再次滑脱外,其余均未发生再滑脱及椎弓根钉棒问题,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显著.

    作者:王国杰;郭艳幸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脾胃湿热证产生机理的研究新进展

    脾胃湿热证是脾胃实证中的一个常见证型,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细胞超微结构、胃肠动力学、水通道蛋白、微生态学等方面对有关脾胃湿热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使脾胃本质得到进一步阐释.

    作者:李贺元;罗晓韵;劳绍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刀五点松解加中药外洗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9例

    目的:观察针刀、手法加中药外洗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刀松解为主,配合手法、练功及中药煎汤外用.结果:59例中痊愈55例,好转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结论:针刀五点松解配合手法、练功及中药外洗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善付;王建伟;杨金维;董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苏子降气汤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体会

    苏子降气汤来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由紫苏子、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甘草等药物组成.原用于治疗下元虚寒、痰湿壅肺之上实下虚证,其以苏子为君,组方精简,且融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为一体,体现了治疗喘咳之精髓,成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之名方.多年来,笔者遵循方旨,略做加减,试用于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作者:张安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确诊病例采用针刺疗法,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2-3 d,再进行下1个疗程.结果:20例中手臂疼痛症状消失2倒,手臂疼痛、麻木症状明显改善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5%.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韩进涛;周建伟;唐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银翘散加减辅助治疗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49例

    目的:观察银翘散加减辅助治疗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倒(98耳)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时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翘散加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6%,治疗组有效率为95.9%.结论:银翘散加减辅助治疗儿童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作者:薛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活血解郁汤配合赛乐特治疗卒中后抑郁32例

    目的:观察活血解郁汤联合赛乐特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活血解郁汤免煎中药配合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予赛乐特口服.结果:治疗组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具有改善睡眠障碍的作用.

    作者:熊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艾箱灸结合针刺治疗阳虚型功能性便秘35例

    目的:观察艾箱灸结合针刺治疗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剐采用艾箱灸结合针刺及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占22.86%),显效13例(占37.14%),有效12例(占34.29%),无效2例(占5.71%),总有效率94.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箱灸结合针刺疗法治疗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梁谊深;谢胜;徐信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术后并发症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输液,服用维生素和抗生素.对照组不服用中药,中药组术后12-24 h开始服用中药,日1剂,文火水煎,早晚分服,共3-4剂.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

    作者:刘思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36例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确诊病例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疗法,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穴位贴敷睡前敷药,次日晨取下,10次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7%.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显著.

    作者:冯润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医药调控高血压血管重塑内皮细胞衰老研究进展

    综述了从高血压血管重塑病理机制、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与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关系、中医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可能是高血压血管重塑的重要病理基础,可以通过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其衰老,进而防止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发生发展这一途径,采用中药调控来治疗高血压,对于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霍青;赵婧;李运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刺为主治疗面瘫100例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确诊病例运用针刺配合,TDP照射,急性面瘫宜用浅刺泻法,1周后,以平补平泻法为主,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2次为1个疗程,休息2-5 d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同时以TDP照射患侧面部30 min,配合牵正散加减,3剂,日1剂.结果:痊愈86例,其中1个疗程痊愈39例(39%),2个疗程痊愈47例(47%),显效12例(12%),好转2例(2%),无效0例(0%).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为主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作者:罗希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属肝系病证月经病论治规律研究

    运用藏象辨证论治原理,结合医案数据库和数据统计手段,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肝系相关的月经病医案分析研究,总结两部医案中属肝系痛证的月经病证治规律.研究表明,属肝系病证的月经病以月经周期紊乱为特点;伴随症中肝系症状多见目部、耳部、胁部症状;发热、头痛、谵语为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症状;常用药物为:丹皮、柴胡、当归、栀予、人参.

    作者:周毅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90例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两组在应用抗生素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另外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剂量3月-1岁4 ml/次;1-2岁6 ml/次;3-5岁10 ml/次;6-9岁15 ml/次;10-14岁20 ml/次,稀释于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12 h,肺部哕音消失时间(28.3±10.5)h,止咳时间(52.6±12.4)h,病程(97.2±21.9)h,有效率为98.00%,显效率为84.44%;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17 h,肺部哆音消失时间(51.3±15.3)h,止咳时间(93.7±17.8)h,病程(134.4±35.7)h,有效率为71.10%,显效率为60.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何方;司春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SCI)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对SCI患者进行及时的功能检查,既可正确了解患者SCI的性质和程度,又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推测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统一的神经功能评定标准作为临床及科研人员之间正确的交流手段十分重要,因此,理想的评定标准应该是统一精确、容易操作的,并且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来判断治疗前、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对脊髓损伤的各方面做出客观、准确、全面、可靠的评定,否则将影响疗效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李奇;冯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风Ⅰ号(低分子右旋糖酐10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 ml)或中风Ⅱ号(生理盐水100 ml加尿激酶10万u)于患肢对侧颈总动脉加压滴注,60滴/min左右,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对有高血压、颅内高压或其他合并症者,做相应处理.中医辨证: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治宜平肝潜阳,活血熄风通络.②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治宜祛瘀化痰,活血通络.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治宜通腑化痰,活血通络.④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活血、通络.⑤阴虚风动型,治宜滋阴熄风.其中①②③型在肝阳上亢、痰浊内盛、痰热腑实证象去除后,改用活血益气通络之品.结果:基本治愈38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作者:刘爱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信息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胆绞痛128例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胆绞痛的疗效.方法:以大柴胡汤加减.西药采用5%葡萄糖250ml,头孢曲松3 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疼痛剧烈者肌注伊痛舒2 ml.结果:128例患者单服中药解除疼痛者121例,占94.5%;中西药并用解除疼痛者5例,占3.9%;经保守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者2例,占1.6%.在服用中药解除疼痛的121例中,服中药2-3剂止痛者30例,服中药4-5剂止痛者42例,服中药6-7剂止痛者40例,服中药8-10剂止痛者4例,服中药11-12刺止痛者2例.在保守治疗的126例中,随着疼痛消除而同时排出结石者42例,占33.3%;疼痛消除后在继续服药治疗中又先后排出结石者28例,占22%,总排石率为55.6%.126例治疗后观察1 a无复发者58例,占46%;观察2 a无复发者38例,占30.1%;观察3 a无复发者32例,占25.4%;观察4 a无复发者30例,占23.8%.结论: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绞痛确有解痉止痛、泻热通结作用,除可使病人热退痛止外,对排出结石也有较好作用.

    作者:李凯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