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芳;韩银平
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治疗方法较多,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取主穴三阳络药物埋线治疗神经性头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鑫;周安青;李亚楠;姚传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冲任失调,肾气虚,肾精不足是导致人流术后月经失调的主要病机,从补益肾气、肾精的角度,灵活运用经方、验方来调理冲任,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失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霞;谢萍;李志鹏;吉红霞;刘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颈椎病是由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间关节病变引起的脊髓神经、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等一组临床症候群.以神经根型及交感型为主要症状者,常与心脏病、心绞痛产生的症状相混淆.临床上极易误诊误治.为提高诊疗水平, 现将2例颈椎病误诊为心绞痛的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何进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少阳少阴枢机的作用,大致可分为枢转邪气、枢转阴阳、枢转气机、枢利水道等方面.少阴少阳枢机失常,其相同之处表现在升降反作,水道不利,气机滞塞等,不同之处在于少阴枢机不利,具有明显的阴阳敷布失常的表现,而少阳枢机不利则有明显的经气不舒的症状.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是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具体表现.肝主升发,调畅气机,推动脏腑的气化,脏腑的气化功能维持了升降出入的平衡协调,整个脏腑的气化功能则籍于肝胆升发之气的鼓舞.肝处中焦,其气舒畅发泄,能上通下达,旁开中州,舒畅内外,无所不至,为三焦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读医随笔>指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之气化以鼓舞之 ,始能调畅而不病.若肝调畅气机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气滞现象,引起水湿气化不利,产生痰湿,形成肥胖.
作者:刘晓娟;甘洪桥;牛仁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2007年四月,温家宝总理的赴日访问是中日友好交流历史上的一次破冰之旅 ,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中日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就有了正式往来,历经三国、两晋和南北朝,从未中断.公元552年,中国就赠送给日本国<针经>一套,对日本针灸医学的发展给予了重要支持. 在日本政府即将派遣两万名青年访问中国之际,重新回顾中日两国的医药交流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治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醒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口服尼莫地平,静滴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补肾醒脑汤口服配合通督醒脑针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并用,中西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补肾填髓,通督醒脑,启迪神志之功.
作者:王强;胡蓉;仲秀艳;朱广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不同证型治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湿热瘀阻组35例,脾虚血瘀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抽取静脉血液检测D二聚体含量,观察其变化和差异.结果:治疗前脾虚血瘀组D二聚体含量较少,与湿热瘀阻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先升后降,两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不同证型D二聚体含量在治疗前有差异,治疗后无差异.
作者:张建文;李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综述近年来针刀治疗臀深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把影响针刀疗效的众多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有关因素主次地位及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选择出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庞青民;陈跃;董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多年来笔者运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小脑出血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作者:潘晓蓉;杨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内风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病理学概念,气血是人体物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内风的产生与气血有密切的联系.该文以脏腑为切入点阐述内风与气血的内在联系;指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即血行瘀滞、筋脉失养是产生内风的关键因素.
作者:韩建锋;郑金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肾气丸与右归丸同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但两方配伍不同,故在临床上应用各异.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出现5次,均用于调整水液代谢,而右归丸在<景岳全书>应用虽广,但无非温补肾阳以恢复肾主藏精.肾气丸多用于调整水液代谢,而右归丸多用于恢复肾主藏精,两方针对恢复肾的不同的生理功能,应用时应该加以区别.
作者:刘鹏;陶汉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平行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观察疗效.结果:平行针刺治疗组较西药组疗效好(P<0.05).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田杰;饶卫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为临床常见疑难症,其病程迁延,呈进行性发展.如何对慢性肾衰早、中期进行干预治疗,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世界肾病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的早、中期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前人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了系统的认识,也积累了丰富用药经验.白术一味,苦甘而温,入脾胃经,临床常取其健脾益胃、燥湿和中之用,然鉴于前人经验,实有更多其他妙用,笔者分析前人对白术的论述和临床实践经验,认为此药重用颇合肾衰之病机及治疗之法,可以应用于肾衰的治疗中.
作者:张乾;王三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生育期闭经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之一,笔者2001年6月~2006年5月,采用引经汤治疗生育期闭经致不孕症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沙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当前,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CHD)是经济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0%~50%,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300万人,其中美国多,占70~10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共占700万人.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一定数量的冠心病患者缺乏以上危险因素[1],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2].目前研究认为,在冠状血管内膜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种蛋白、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参与, 其中CRP、IL-6、TNF-α对CHD的发生发展起的作用较大.相关研究显示,中医相关证候与炎症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3].本文就CRP、IL-6、TNF-α与冠心病及中医相关证候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汪云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化痰安神颗粒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清热化痰安神颗粒,对照组服用乌灵胶囊.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治疗后PSQ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乌灵胶囊.结论:清热化痰安神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崔应麟;王松龄;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笔者近年来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采用自拟愈心定痛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对老年失眠证应首辨阴阳,治疗重在调和营卫.次辨虚实,虚者多从肾、心、脾论治.在肾者多为阴虚,阳虚较少;在心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有,而以阴虚,血虚为多;在脾者为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对其治疗应扶正达邪,而以扶正为主.扶正以补心肾两脏之阴为主,若因病程日久而致脏腑虚寒者,亦可温补心肾之阳.因老年人具有体质多虚的特点,故应多用养心安神类药,少用重镇安神之品.
作者:孙易娜;章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