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积海
目的:观察乙肝转阴合剂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乙肝转阴合剂,联合足三里、肝腧、肾腧等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对照组15例用赛若金500万单位,隔日皮下注射.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治疗后ALT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复常率分别是93.3%与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3%和30%;对照组HBV-DNA、HBeAg阴转率分别为40%、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肝转阴合剂联合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促进HBV-DNA、HBeAg阴转.
作者:张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托毒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自拟托毒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42例,并与对照组静滴青霉素治疗48例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93.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托毒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颖;李建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冠心Ⅴ号合剂对冠心病气阴亏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冠心Ⅴ号合剂+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29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等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P<0.05),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P<0.01).结论:冠心Ⅴ号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亏虚夹瘀证,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作者:史爱武;顾宁;汪静;吴同启;庞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胃炎多以胃脘痞胀疼痛、嗳气、纳呆、恶心、呕吐、泛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1].
作者:崔梅梅;张青荷;闫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乌头类药物、铁棒锤类药物、附子类药物,在我国西部地区应用较多,东部地区应用较少.这三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均有大毒,同时也具有相应的功能,如祛风镇痛作用均强,对晚期癌症有较强的止痛效果;川乌有镇痛镇静及局部麻醉的效果,可能对爱滋病毒及其它病毒有抑制作用;附子还可以回阳救逆,治疗休克、虚脱等病症.这三类药物,一般必须经过炮制后方可应用,生用者应当特别谨慎,注意用量.
作者:周友红;呼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前列腺居下焦,隶属于肾和膀胱的范畴,前列腺液的生成和排泄受五脏功能的影响,肺脾肾共同参与水液的代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利于前列腺液的分泌排泄,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老年男性由于肾气亏虚,气化失常,致使湿热血瘀阻滞,致前列腺增生.王久源教授认为:肾虚是前列腺发病的基础,血瘀下焦是其基本病理,湿热是致病之标.临床上采用补肾、疏肝、宣肺、健脾、清心诸法治疗.
作者:于月书;琚杰昌;余江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人体为了抵抗疾病、自愈机体,形成了一套驱邪外出、自洁人体的宏观免疫规律.这一规律是历经自然选择形成的自我免疫的佳选择.张仲景首先辨病,并根据脉象和其它症状确定正气虚实、邪气盛衰、目前正气欲驱邪外出的态势,即邪气欲进之势和路径,特别是正气欲驱邪外出之势和路径,即人体宏观自体免疫规律这一正气驱邪离体的宏观态势,这一切都可以称为病势,然后应用因势利导、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所以说张仲景施治之前的后诊断目标是病和病势.
作者:梁启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牙宣是以牙龈红肿,牙龈萎缩,牙根暴露,易出血,牙齿松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牙周炎,亦包括牙龈炎等其他牙周组织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并可导致或诱发多种疾病.笔者采用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牙宣7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向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2001年2月~2007年3月采用自拟发表散寒,清热解毒,宣肺通窍之辛芳鼻炎汤治疗慢性鼻窦炎30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150例相对比,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焦河玲;郭军婷;唐成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是因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一般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如不及时治疗,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从而对脑组织产生可逆性损害[1].我院在新生儿病区运用自制的黄疸糖浆治疗新生儿黄疸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运用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等药物于足阴明经双侧足三里穴行药物封闭,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6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广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平行治疗28天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临床生化指标及贫血的改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胡江平;申平;罗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2002年5月~2006年5月,笔者运用软肝缩脾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120例,随机设对照组78例口服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慧芳;王全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心身医学和情志因素都与脾胃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疗脾胃病时,一定要重视调肝养心安神,以调节情志,舒畅气机,从而使脾胃升降有序,气血生化运行如常,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调适,消除精神紧张和心理应激因素,避免脾胃病复发.
作者:段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熄风定颤丸及西药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例,并与纯西药美多巴治疗的30例进行随机对照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6.78%,明显高于纯西药治疗组(63.33%),且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熄风定颤丸对肝肾阴虚型PD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联用西药治疗PD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用药剂量,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马云枝;菅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们采用辨证治疗仪(豫食药检械准字:2007第2260058号)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丙军;曹清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精散对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77例弱精症患者根据a级精子分为5组:20%≤A组<25%、15%≤B组<20%、10%≤C组<15%、5%≤D组<10%、0≤E组<5%,分别给予生精散每日3次,每次5 g,冲服,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A、B、C、D、E组治疗前后精液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前后疗效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B两组与C、D、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两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生精散能改善弱精子症的精子质量及精子活力.
作者:李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临床疗效评定.方法:收集符合研究要求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5例,按入院时间顺序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黄芪注射液100 ml(含生药:0.5 g/ml)静脉点滴,对照组予盐酸丁格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经颅多普勒(TCD)分析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血脂、TCD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愈率达50.0%,与对照组(29.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脑血流状况,降低异常升高的血黏度及血脂.
作者:刘洁一;邢远;黄文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我科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中、西医治疗,以评价其疗效.方法:38例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行抗真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三花四草汤(菊花、银花、密蒙花、鱼腥草、谷精草、草决明、紫草)临证加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61%.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薛莉娜;庞福新;薛元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扶正祛瘀方治疗肝炎肝纤维化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以自拟扶正祛瘀方治疗;对照组21例以大黄(庶虫)虫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积分的改变. 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6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显效4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扶正祛瘀方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临床症状,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能明显降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结论:扶正祛瘀方对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大黄(庶虫)虫丸.
作者:车军勇;邵铭;薛博瑜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