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4例

黄红勤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热敷疗法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笔者自2003年8月至今运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54例报道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灌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2例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以关节骨和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 主要表现为步行时膝关节疼痛和晨僵,上下楼梯困难,膝不稳及运动时有骨摩擦音,膝挛缩,股四头肌萎缩等.影像学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等.2002年6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关节灌洗加功能锻炼及超短波辅助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2例,82膝,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运用经方的点滴体会

    《伤寒论》、《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经典著作.张仲景著此书开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其组方配伍严谨,为中医方剂之鼻祖,临床若用之得当,多能应手取效.兹录笔者临床所治验案数则,以窥经方运用之一斑.

    作者:王保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从药性理论的来源看现代药理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能、有毒无毒等,其并非是孤立的理论学说,而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是对来源于中药临床实践的高度概括,并反过来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晓红;苗明三;郭艳;尹俊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畅脉调脂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50例

    目的:观察畅脉调脂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例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畅脉调脂汤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每次2粒,早晚饭后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及观察临床症状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服药后TC、TG指标均有降低,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在升高HDL-C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TG,LDL-C,ApoB均有降低(P<0.05,P<0.01),但治疗组TC,TG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及ApoA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但治疗组升高HDL-C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有明显改善(P<0.05),但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无改善(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畅脉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贾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银红丸合加味三妙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

    慢性前列腺炎(CP)是困扰50岁以下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但对其认识的程度远不如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高.因此,选择安全高效的药物治疗CP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的期盼,而采用中草药治疗有一定效果.近年来,笔者针对该病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之病机,选用中药银红丸合加味三妙丸治疗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宝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归脾丸对大鼠运动病条件性厌食症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归脾丸对大鼠运动病条件性厌食症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鼠禁水24 h后给药,30 min后采用旋转刺激装置持续刺激30 min诱发大鼠条件性厌食症模型,造模结束30 min后给饮0.15%糖精水,测量各大鼠45 min内的饮用量.结果:归脾丸高、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饮用量有统计学或非常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归脾丸对大鼠运动病条件性厌食症模型有一定治疗效果.

    作者:陈丽平;李晋奇;刘兴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舌诊在烧伤治疗中的运用

    祖国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窍,又为脾之外候,人体许多经络皆与舌有联系,所以体内许多变化,如脏腑的虚实、病情的深浅,津液盈亏、气血盛衰等,都可客观地反映在舌象的变化上.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舌质反映人体脏腑的寒热虚实、气血和津液的盛衰与盈亏;而舌苔反映病邪的深浅、寒热燥湿的变化以及脾胃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观舌质主要是察脏腑等正气,看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看舌苔主要察邪气,看病机的性质、正邪消长.烧伤是由火毒引起,由外及内,燔灼脏腑,煎熬津液,传变过程舌象有明显的变化.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肢体烧伤、渗液、肿胀等,往往切脉困难,观察舌象变化具有特殊意义.烧伤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的病程中病情变化,常能敏感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对协助早期诊断、既病防变、早作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将十余年来我们的观察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陈龙金;刘全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120例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年妇女,据统计占妇女人群的30%~60%[1].癌变发生率为2%~4%[2].近年来,我们根据辨证分型,采用针刺治疗该病120例,取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薛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二黄苦参膏治疗压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在治疗上非常棘手,治疗时间长,疗效欠佳.2000年月1月~2006年12月,笔者在科学、细心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二黄苦参膏治疗Ⅱ度或Ⅱ度以上的压疮患者1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树迎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经验

    高树迎老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久治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患儿,自行研制出咳喘灵冲剂进行治疗,临床每收良效.笔者有幸侍诊案侧,受益匪浅,今将高老师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峰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持续发热辨治4则

    持续发热,临床见于多种疾病,症状表现也错综复杂,外感内伤均可造成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发热,兹整理发热医案4则,以飨同道.1 外感发热谷某,男,42岁,2001年7月8日初诊.患者于5 d前发热,体温39.5℃,某医院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4 d,体温退至39.1℃,恶寒,鼻塞流清涕,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胸闷,纳差,大便溏,小便稍黄,舌尖红,苔薄黄而腻,脉浮数.证属暑湿表证.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5 g,金银花15 g,白扁豆15 g,厚朴10 g,连翘10 g,石膏30 g(先煎),藿香15 g,佩兰10 g,桂枝10 g.服1剂高热即退,继服3剂后诸症消失而愈.

    作者:华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9例

    笔者2000年3月~2004年8月,运用痛泻要方加味内服、中药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9例患者中,男39例,女50例;年龄20~52岁,平均37.2岁;病程6月~10 a,平均3.4 a.

    作者:白家温;杜雪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8例

    阑尾炎术后发生肠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肠功能恢复,但是单纯的靠禁食补液一般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没有肠外营养的支持是不可靠的.笔者在临床上发现中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一定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高锋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味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2例

    笔者2004年1月~2006年12月,运用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门诊患者84例,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多在37.8℃~39.5℃,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或水样便,每日6~16次,左下腹压痛等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均在10.0×109/L以上.大便镜检均有大量成堆的白细胞及红细胞,可见少量吞噬细胞、脓细胞等,粪便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将所有病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宋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通乳散治疗产后缺乳500例

    产后缺乳是产后常见病,严重影响婴儿发育成长,其主要病机为产后气血虚弱,乳汁化生不足,以及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所致[1].1996~2005年我们研制通乳散治疗该病5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红;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

    2004年3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8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80例进行对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2)岁;病程1~12月,平均(3.4±1.3)月.对照组80例,年龄45~55岁,平均(47±5.1)岁;病程1~12月,平均(3.4±1.2)月.两组患者均符合《实用妇产科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1].生殖系统检查及全身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 mm者56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分别行诊刮病检,结果示简单型增生29例(治疗组15例,对照组14例),不规则型增生伴内膜慢性炎症23例(治疗组12例,对照组11例),复杂型增生4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冯变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降压增视汤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2例临床观察

    2005年元月~2006年12月,笔者运用降压增视汤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肝阳上亢、瘀血阻滞证)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跃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概况

    中药疗效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若仅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加以质量控制,则难以全面衡量中药及制剂的质量、疗效和稳定性.中药指纹图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被美国、欧洲、印度、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2000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1],首先以建立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为突破口,提高中药的质量标准水平,逐步实现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因此,在有效成分不完全明确的前提下,制定中药材或中成药的特征指纹图谱,对于有效控制中药材或中成药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玉田;张状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在各型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为多见,占所有颈椎病的50%~60%[1].临床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后压痛,并有放射痛.我科多年来运用腹针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信息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