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陈爱莲;韩丽华;董晓瑞;索红亮;刘敏

关键词:益气活血方, 不稳定型心绞痛, 辨证论治
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一个类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年来运用益气活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宽胸丹对大鼠心肌损伤后血清CPK、LDH及梗塞样缺血坏死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宽胸丹对大鼠心肌损伤后CPK、LDH及对梗塞样缺血坏死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宽胸丹大、小剂量组分别灌胃连续7 d后,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心肌损伤,检测CPK、LDH的变化.作病理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参照Rona的分级标准评定心肌病理损伤程度.结果:宽胸丹对心肌损伤大鼠血清CPK、LDH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可改善缺血区营养状态,减轻心肌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对缺血损伤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宽胸丹可对抗大剂量Isop所致实验性大鼠梗塞样心肌缺血缺氧状况.

    作者:韩丽华;李冬华;吴鸿;王振涛;孙建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4例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群.2001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4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华;蔡锦莲;刘青;刘雪梅;徐成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降脂饮治疗高脂血症196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降脂饮治疗高脂血症196例,并与西药治疗的50例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4月~2005年10月的门诊病人.治疗组196例中,男91例,女105例;年龄小36岁,大68岁,平均52岁;病程1~16 a.对照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小33岁,大70岁,平均55岁;病程11月~17 a.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所有患者均作血脂检查:连续2周2次抽血检查血清胆固醇(TC)≥6.1 mmol/L,甘油三酯(TG)≥1.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1.05 mmol/L,女性≤1.16 mmol/L,其中符合1项即可确诊.

    作者:张红心;乔晓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加味香苏散治疗术后胃轻瘫58例

    术后胃轻瘫是临床胃切除术后常见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特征,西医应用胃肠动力药取得一定疗效.1997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应用加味香苏散治疗该病5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龙;周继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泄泻216例

    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对216例慢性泄泻患者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化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加味玉女煎治疗2型糖尿病胃热阴虚型42例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和危害性大的特点.阴虚燥热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以胃热阴虚型多见,笔者自2003年以来,运用以加味玉女煎治疗胃热阴虚型2型糖尿病42例,取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29例

    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DM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29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蓉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35例

    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常见的痴呆病因,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5月~2006年1月,我们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都可喜治疗VD 35例,同时,单用都可喜35例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阳;杨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二子二仙汤治疗肾虚型不孕症82例

    笔者2001年1月~2005年3月应用自拟二子二仙汤治疗肾虚型不孕症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2例患者中,年龄23~26岁13例,27~30岁45例,31~34岁18例,35~39岁6例;原发性不孕37例,继发性不孕45例;临床分类:肾气虚型26例,肾阳虚型31例,肾阴虚型25例.

    作者:匡海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陆长清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经验

    陆长清为青海省中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学科带头人.陆老从医50余载,擅长小儿脾胃病、癫痫、肾病、痹证、夜啼等病证的辨证论治,创立小儿止泻散、小儿清热散等方剂,对小儿腹泻、发热、脾胃等病药到病除,效如桴鼓.临证处方以轻灵平淡见长,巧于变通,尤善用四法诊治小儿外感咳嗽独具特色,屡用屡验,疗效显著.笔者曾于10年前随先生在儿科学习期间,深受其传,现将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王军瑞;王仁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不适)、排便频率改变,腹泻和(或)便秘及粪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稀水便或硬便等)为主要症状.IBS分为便秘型、腹泻型、便秘与腹泻交替型三种.该病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项检查尚未显示有器质性病变存在.目前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不能以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来解释其复杂症状,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华宁;余泽云;陈霞;王宇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李中梓淡渗治泻法的理论依据和运用要点

    在治泻九法中,李中梓将淡渗法列在第一,为治泻九法中平易的一法,作用原理主要是利小便以实大便,主要适用于水湿壅盛、困脾伤中所致的水湿泄泻.该法运用要点有三:①明宜忌--淡渗不可妄投,违者气液两伤;②知分寸--淡渗不可太过,过则津伤阳陷;③善兼施--淡渗健脾,相辅相成.

    作者:陈丽平;宋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痤疮480例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痤疮患者4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80例,其中男140例,女340例;年龄14~39岁,平均28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10 a,平均5 a.轻症300例,重症180例.

    作者:李丽;武美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运用针灸治疗面瘫的时机选择

    面瘫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个病种,轻者面部表情不适或僵硬,重者口眼歪斜、头晕、头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针灸治疗面瘫疗效确切,但近几年,学术界对治疗的佳时机存在争论,有的强调在疾病发展期进行针刺效果好,有的强调静止期进行针刺恢复满意等等.由于对治疗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因此,探索一种佳的针灸时机来治疗面瘫具有珍贵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王进才;佘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

    我们自2004年以来,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5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12例,女44例;年龄小40岁,大68岁;病程短2月,长26月;单侧发病32例,双侧发病24例.

    作者:阚卫兵;姜玉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盂肾炎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肾盂肾炎是急诊科常见病,属中医热淋范畴.穿琥宁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已为临床医师熟知,但用于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则鲜见文献报告.近年来,我们应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4例,与对照组29例比较,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平;刘辉;高嗣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或颈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软化,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本文为我院2002年6月~2003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脑脉泰胶囊可以有效治疗脑梗死,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脑梗死的复发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作者:刘文静;王书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腰夹脊穴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腰夹脊穴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并设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共观察70例,其中,男48例,女22例.经腰椎CT或MRI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L3~4突出10例,L4~5突出54例,L5~S1突出6例;向左突出28例,向右突出31例,向后突出11例;轻度突出35例(突出物大直径小于3 mm),中度突出24例(突出物大直径3~6 mm),重度突出11例(突出物大直径大于6 mm).按初诊次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特点基本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孔德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消瘀止痛散止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消瘀止痛散是我院研制的中药外治方剂,多年来用于治疗各种软组织挫伤、骨关节炎,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为科学评价消瘀止痛散的消肿、止痛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选择用药,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我们对其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锦业;林买洁;梁婷银;吴群好;梁润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处理

    肛门神经、会阴神经及阴茎背神经共同起源于第2~4骶神经前支合成的阴部神经,肛门和尿道部肌肉在会阴部有广泛的联系,因此,肛门直肠局部的手术创伤很容易发生排尿不畅,甚至尿液潴留于膀胱.我科2005年行肛门直肠手术400余例,麻醉方式大多为硬膜外麻醉,小部分为局部浸润麻醉.术后发生尿潴留者67例,男43例,女24例.分析主要原因及处理和预防措施如下.

    作者:刘雨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