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平;刘辉;高嗣惠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它是指由颈椎病所引起的眩晕.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食管压迫型.中医一般将颈性眩晕多从肝立论,其病在脑.由于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各不相同,因此强调辨证论治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笔者临证时,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病情,运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分型辨治,疗效较好,兹简述如下.
作者:蔡家璧;徐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历代五行学说多有差异,尤其五行与四时(五季)相配问题,说法更不统一.大致有6种学说:①一年分五季,分别与五行相配,每季时间均为72天,一年360天;②长夏分主四季中每季后18日;③长夏为夏季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④长夏有名无实;⑤一年均分为五季,每季时间均为73天5刻(100刻为1天);⑥一年为12个月,每季3个月,分为四季和24节气,一年共365日余.作者认为,五行与四时相配,宜采取第一种学说.
作者:方力行;谭春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可累及髋关节,病情反复发作,终至脊柱强直、畸形,难以行走,直至残废.单用中医或西医传统的方法治疗,疗程长,易反复,疗效不肯定.2000~2005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23例AS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杏泽;朱小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消瘀止痛散是我院研制的中药外治方剂,多年来用于治疗各种软组织挫伤、骨关节炎,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为科学评价消瘀止痛散的消肿、止痛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选择用药,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我们对其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锦业;林买洁;梁婷银;吴群好;梁润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大、年轻化的特点.虽然西药如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凝等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西药的耐药性、繁多的禁忌症及毒副作用等极大地限制了西药的应用.笔者近两年来根据其疾病发生机制及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采用的扩冠、抗凝、降粘、止痛等方法,结合中医理论,我们选用有类似扩冠、抗凝、降粘、止痛等作用的中药组成心痛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顺兴;蔺志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多由长期气道感染逐步发展而来,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笔者自2002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自拟舒肺汤配合西药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亦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96年3月~2005年6月,笔者运用自拟安眠宁胶囊治疗失眠症患者6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秀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对216例慢性泄泻患者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化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术后胃轻瘫是临床胃切除术后常见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特征,西医应用胃肠动力药取得一定疗效.1997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应用加味香苏散治疗该病5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龙;周继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石景亮(1939-),原河南省理工大学副校长、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级第二批名老中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业医30余载,学验俱丰,对内科脾胃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石老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石显方;傅文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膝部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多是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表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推拿配合青霉素肌注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09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志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降脂散治疗高脂血症,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党参20 g(或力参10 g),黄精15 g,山楂30 g,泽泻20 g,郁金15 g,白矾5 g,决明子20 g,虎杖15 g,何首乌20 g,鸡血藤30 g,丹参30 g.
作者:仲峰;张子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痤疮患者4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80例,其中男140例,女340例;年龄14~39岁,平均28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10 a,平均5 a.轻症300例,重症180例.
作者:李丽;武美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肛门神经、会阴神经及阴茎背神经共同起源于第2~4骶神经前支合成的阴部神经,肛门和尿道部肌肉在会阴部有广泛的联系,因此,肛门直肠局部的手术创伤很容易发生排尿不畅,甚至尿液潴留于膀胱.我科2005年行肛门直肠手术400余例,麻醉方式大多为硬膜外麻醉,小部分为局部浸润麻醉.术后发生尿潴留者67例,男43例,女24例.分析主要原因及处理和预防措施如下.
作者:刘雨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笔者2001年1月~2005年3月应用自拟二子二仙汤治疗肾虚型不孕症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2例患者中,年龄23~26岁13例,27~30岁45例,31~34岁18例,35~39岁6例;原发性不孕37例,继发性不孕45例;临床分类:肾气虚型26例,肾阳虚型31例,肾阴虚型25例.
作者:匡海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脱出压迫和刺激脊髓、神经和周围组织所引起的以腰腿痛、活动障碍为主症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采用综合治疗,中药熏蒸为其方法的一种.2002年8月~2005年2月,笔者运用中药熏蒸治疗LIDP患者216例,收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丁晓医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张仲景对桂枝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通过灵活配伍,可散寒发汗;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可温中补虚;可温阳化气行水;可活血通瘀;可强心通阳;可温阳平冲降逆;可和解表里;可交通上下.桂枝虽为临床常用药,但配伍犹应谨慎,否则变证百出.此外,其究属辛温刚燥之品,选用时必须把握好分寸,凡暑、火、燥邪为患或风从热化者,皆禁用.
作者:付强;郭春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不适)、排便频率改变,腹泻和(或)便秘及粪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稀水便或硬便等)为主要症状.IBS分为便秘型、腹泻型、便秘与腹泻交替型三种.该病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项检查尚未显示有器质性病变存在.目前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不能以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来解释其复杂症状,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华宁;余泽云;陈霞;王宇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4年3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自制消瘀退肿止痛膏外用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关节肿胀、软组织肿胀患者136例,并与口服云南白药治疗的136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春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陆长清为青海省中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学科带头人.陆老从医50余载,擅长小儿脾胃病、癫痫、肾病、痹证、夜啼等病证的辨证论治,创立小儿止泻散、小儿清热散等方剂,对小儿腹泻、发热、脾胃等病药到病除,效如桴鼓.临证处方以轻灵平淡见长,巧于变通,尤善用四法诊治小儿外感咳嗽独具特色,屡用屡验,疗效显著.笔者曾于10年前随先生在儿科学习期间,深受其传,现将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王军瑞;王仁嫒 刊期: 2006年第12期